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关注中老年人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老年人是一个特殊年龄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身体条件和健康要求。随着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的慢慢退化,疾病就容易找上中老年人,关注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中老年疾病。
高血压患者要常测血压、注意饮食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不过,高血压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建议:高血压患者一经确诊,应坚持常测血压,并要规范测量,应早晚各一次,一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持续5-7天来观察血压情况。早上应在早饭前、服药前来进行血压测量,晚上应在晚饭前、服药后测量,测量期间,忌咖啡、茶叶和碳酸饮料。一般来说,早上血压会高一些,晚上会低一些,这样,患者便可以对一天当中的血压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要坚持两个少、三个多。两个少指的是,少吃钠盐,就是我们平时烹调用的食用盐。第二个就是少吃脂肪,也就是我们烹调用的油和各种食物当中含有的脂肪。三个多指的是,第一多吃蛋白,蛋白既有营养也可以保持健康。第二个就是要多吃一些蔬菜,第三个就是多吃水果。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来减少体重、增强体力,精神健康也同样重要,高血压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好心态,控制自身情绪。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
◎建议: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很重要,要学会适当地吃,科学地吃。糖尿病患者,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吃多少量。首先要注意控制饮食总热量,严格控制糖分和脂肪摄入量,吃饭要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分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还要少吃油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多食用苦瓜或苦瓜茶,苦瓜降糖安全、无副作用。加餐可以吃点水果,以补充维生素。血糖不理想时,可以吃黄瓜、西红柿,并适当减少主食量,烹调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烤、烧、炖、卤等方式。同时还要做到营养平衡,不偏食,不挑食,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都要适量摄入。
经常保持适当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很有好处。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免疫力,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老年人要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走、扭秧歌、打太极等,运动时间不要太长,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同时要注意个人安全的防护,入秋后,早上温度比较低,不提倡太早出门晨练。
另外,到了这个季节,一些老年人有晚上泡脚的习惯。糖尿病患者泡脚一定要注意水温,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反应比较迟钝,可能水温较高时没有察觉,等感觉烫了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烫伤。烫伤对糖尿病患者不容易愈合,容易形成糖尿病足,所以在泡脚的时候,家人应替其试试水温。
冠心病患者家中,可常备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大约99%冠心病患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阻塞时,即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胸闷、心绞痛等,甚至发生心肌梗死继而危及生命。
◎建议:冠心病患者要在家中常备一些急救药,如:
1.硝酸甘油:对冠心病病人来说,将硝酸甘油称为“救命药”不算太夸张。因为这种能够对抗心绞痛的药物,只要舌下含服一片,就可以在一两分钟之内,迅速扩张血管,改善供氧,进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可谓“奇效”。而且,它的副作用小,一般只会引起轻微的头痛,即使是那些没有被确诊为冠心病的人,一旦出现了胸痛,也可以服用。
2.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阿司匹林正是为这个长期“抗战”“保驾护航”的。阿司匹林能够作用于血小板,控制其聚集形成斑块,每天100毫克左右,长期服用,就可以大大降低出现血栓的概率。
这两种药一定要随身携带,睡觉时最好放在床头。
同时,冠心病人应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还要注意动物内脏这类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血糖升高与冠心病也密切相关,所以,冠心病病人应少吃甜食。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可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从而降低血胆固醇。故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还要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改善血管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此外,应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更不能吸烟,酗酒。同时冠心病病人要切忌急躁,保持好健康心态,养成一个好的生活规律,培养兴趣爱好、坚持运动锻炼。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痴呆是神经系统变性病,首发症状是记忆力减退,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到了病情的中晚期,病人的自理能力就会变得很差,有的病人甚至完全丧失自理能力,需要家属的完全照顾。这类病人还不能进食,甚至长期卧床,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老年痴呆在初发阶段都有迹可循,如果老年人出现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要及早到医院检查。
阿尔茨海默病造成的并发症有:
1.饮食过度或不足,引起的肠胃道不适、出血甚至穿孔。
2.吞咽困难,易并发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3.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便秘、血栓、栓塞性疾病。
◎建议: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病人不仅自己痛苦,对于整个家庭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内科王化贤主任介绍,阿尔茨海默病以预防为主,而预防老年性痴呆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坚持适当的锻炼,建议老年人坚持散步、打太极等有益身体的运动,同时还可以培养一门兴趣爱好,如毛笔字、剪纸、制作手工艺品等,这类用到手指的动作,能延缓脑神经细胞的退变,预防痴呆。
最常见的儿科疾病预防
1、肺炎喘嗽(小儿肺炎)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也是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临床以发热、咳嗽、咯痰、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2、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占儿科门诊量的70%~80%。由于小儿先天禀赋薄弱,易感受风邪,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6个月到3岁为发病高峰,而90%以上以致病微生物为病毒,一般会反复发热3天左右,多以夜间明显,患儿不但服药困难,输液又加重痛苦,家长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3、泄泻(腹泻病)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它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由于儿童营养状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已使该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发病率仍然较高,尤其在条件较差的地区,为此,腹泻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4、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患者一般症状不多,就是长期不思饮食,厌恶摄食,食量显著少于同龄正常儿童,有嗳气、泛恶、脘痞、大便不调等症,或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口干喜饮等症,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少数患儿由于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结核病、长期便秘、锌缺乏等引起,大多数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5、反复外感发热是指1年以内发生了、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其病因包括:先天禀赋薄弱、后天喂养不当、调护失宜、环境影响、反复传染、久病体虚等多个方面。
儿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
腹泻
婴幼儿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本病治疗得当,效果良好,但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
治疗方案:
1、要调整好孩子的饮食,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喂孩子巧克力、牛奶、鸡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来弥补患儿腹泻造成的损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腹泻长时间不愈。此时宜给孩子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开水,甚至暂禁进食,使胃肠功能得以恢复,以加快疾病的痊愈。
2、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小儿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泻的儿童,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从而加重病情。
3、要注意保护好病孩的臀部。由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黏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家长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肛门部位。便后应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红臀,并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对于病孩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都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反复感染或传染给其他人。
感冒
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占10%~20%的感冒是由细菌所引起的。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一般,感冒将持续7~10天,小宝宝有时可持续2周左右。咳嗽往往是最晚消失的症状,它往往会持续几周。经常和大孩子一起玩耍的婴儿,头一年通常要得6~10次感冒;甚至整个冬天都在不停地流鼻涕。
症状:
儿童患感冒时往往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咽喉肿痛等不明显,而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痛、腹泻等却较明显,婴幼儿感冒时,常常发生高烧,有的患儿甚至发生惊厥,同样患了感冒,儿童得了可能就比大人要重些。
由于儿童抵抗力弱,得感冒后炎症容易波及下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合并症。此外,小儿感冒时有时可引起心肌炎、肾炎危及生命,儿童时期,还有不少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等,这些病在早期,也有类似感冒的一些症状,但由于儿童表达能力差,往往不能明确说明自己哪里不舒服,不会说话的婴儿更是不能表达,并且小儿病情发展变化快,因此对小孩的感冒症状不可掉以轻心,应当细心观察,发现病情异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治疗方案:
1、带着宝宝去医院,医生常会要求宝宝进行一些检查,这样才能知道感冒的原因。
2、如果是病毒性感冒,并没有特效药,主要就是要照顾好宝宝,减轻症状,一般,过上7~10天就好了。
3、如果是细菌引起的,医生往往会给宝宝开一些抗生素,一定要按时按剂量吃药。有的妈妈为了让孩子病早点好,常会自行增加药物剂量,这可万万不行,否则会事与愿违。
4、如果宝宝发烧,应当按照医生的嘱托服用退烧药,体温低于38.5℃,不用服用退烧药。不要乱吃感冒药。1岁以内的婴儿,乱吃感冒药往往弊大于利。
5、如果鼻子堵塞已经造成了宝宝吃奶困难,你就需要请医生给你开一点盐水滴鼻液,在吃奶前15分钟滴鼻,过一会,即可用吸鼻器将鼻腔中的盐水和黏液吸出。滴鼻水可以稀释黏稠的鼻涕,使之更容易清洁。未经医生允许,千万不要给孩子用收缩血管或其他的药物滴鼻剂。
发烧
人的正常体温是36.5-37°左右,如果高于37.2°,则称作发烧。当人不能维持正常体温的时候,很多生理机能将发生障碍。
治疗方案: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战,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用退热贴: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分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地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如何预防儿科疾病
生病是难免的,妈妈无须着急,只要平常对孩子细心一点,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孩子就不会太痛苦,妈妈也不会太烦恼了。一些疾病的早期发生阶段,身体会有所变化。如果孩子有了疾病苗头,就要及早就医,而不应轻信营养品或保健品的宣传广告。
1、体重异常:本来胖乎乎的小脸慢慢地消瘦下来,躯体和四肢的皮下脂肪变薄了,甚至有点皮包骨头的感觉;较长时期内,孩子体重增加不明显,或几乎不增加。这些情况多见于食量小,消化吸收能力较差的孩子,也可见于孩子疾病过后的恢复期。
2、身高异常:较长时期内,孩子增高不明显或个头几乎不增长。这种情况常见于生病之后,或有明显挑食或偏食的孩子,也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经常睡觉很晚。
3、面色异常:孩子面色苍白或萎黄,皮肤弹性差,或有较严重的皮肤损害,如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汗毛脱落,出现皮下出血点,出现“乌青块”。在排除皮肤病等疾病的情况下,出现这些症状可能与某些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有关,如铁、锌或维生素C、B1缺乏,也可能与食物过敏有关。
4、头发异常:有些孩子头发稀少无光泽、枯黄易断裂,或出现白发、枕部脱发等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与营养不良、某些微量营养素缺乏有关,也可能与中医讲的气血虚弱等因素有关。
5、视力异常:在昏暗的光线下视物不清,眼睛干燥,经常眨眼,经常有眼屎,眼睛易疲劳。这种情况可能与孩子不爱吃蔬菜,尤其不爱吃绿色蔬菜和胡萝卜等原因有关。
6、出牙异常:有些孩子出牙迟,一岁时8颗乳牙还没出齐,到了2岁,乳牙还不到20个;有的孩子乳牙掉后新牙迟迟不出;有些孩子囟门闭合迟,走路迟、说话迟。这些情况可能与维生素D、钙或蛋白质缺乏有关,也可能与中医讲的先天不足、先天肾虚有关。
7、食欲异常:孩子味觉减退,食欲不振;有的孩子有异食癖,如吃泥土、纸张或墙壁灰等物质。这种情况可能与缺乏微量元素锌等有关,也可能与肠道寄生虫有关。
8、口腔异常:有些孩子口内有异味;经常出现口角炎、唇炎、口腔炎;舌头发胖,有的呈地图舌(舌头表面看起来像地图);消化能力差,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症状,有时也会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症状。这种情况可能与维生素B2、B1缺乏有关,也可能与经常给孩子吃温热性的食品或油炸食品有关。
9、精神异常:表情淡漠、不愿说话、不喜欢活动;或烦躁不安,或时时哭吵;睡眠时头部多汗,睡眠不踏实,易醒,经常翻来翻去,时有惊跳或突然啼哭。这种情况可能与营养不良、缺乏某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有关,也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
10、血色异常:孩子的嘴唇、眼结膜、口腔粘膜颜色苍白;手指甲血色差,用手轻轻压迫甲盖,放松后甲盖的血色恢复慢;经常诉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些情况可能与微量元素铁,或B族维生素中的叶酸缺乏有关。孩子经常不明原因出血:刷牙时牙龈出血,不小心碰到鼻子或天气干燥时鼻子出血等等。这些情况可能与维生素C缺乏有关。
2022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