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我校结合新时代发展需求从 “立德树人”的视角对劳动教育 进行了诠释和架构,我们认为劳动教育是“培养积极劳动者” 的教育。根据劳动教育的理念、 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的特质, 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化架构,从劳动实践、食育劳动、创 美体验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劳动教育。
一、建构溯本劳动课程,体悟多元劳动教育。
(一) 溯本劳动课程理念
我校结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 见》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将劳动教育课程的核心概念定 义为 “溯本劳动”。“溯本”:取自《齐东野语 ·道学》, 旨为追溯劳动之本,回归生活劳动。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 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在劳动中发现大自然对人类的奉献; 感到劳动有趣,在劳动中发现自我才能,获得成长乐趣,进 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 溯本劳动课程内容
根据劳动教育学科的课程理念和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的 特质,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对 “溯本劳动”课程进行了系统 化架构:一是以普及+主题+特色三位渐进的劳动课程实施模 式,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形成立体化教学;二是家校联动与融合的 “立己·劳作”课程,基于食育教室、种植园、欣和 食育体验馆、旭耕农场的 “晓食·烹饪”课程, 以美育人的 “创美·手工”课程;三是创新亲近自然的学习方式,让学 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课题研究式、体验学习式、主题探究式、 综合展示式学习; 四是以制度规约和多元评价搭建支持系统。
溯本劳动课程设置
(三) 溯本劳动课程实施
我校将“溯本劳动”课程的实施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和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并制定学校中长期劳动教育发展规 划和实施方案,对各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进行科学规划。
在课程实施中,学校严格执行 “1+X”劳动教育课时制 度,“溯本劳动”课程以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班会课、美术 课和家庭、社会三个空间进行学习,学生在校每周至少进行 1 课时的学习,课外校外劳动和家庭劳动时间每周至少3小时。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做出具体要求,有目的、有组织的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并进行协调运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开发“晓食 ·烹饪”课程,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
学校将食育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围绕食育目标开 展 “晓食·烹饪”课程,课程从家园·感恩、校园·分享、 社会·笃行三个场域开发家庭种植、感自然之恩赐、品文化 之传承、享美食之盛宴、欣和食育体验馆、旭耕农场 7 项课 程。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为基本形式,创设多种载体,将单一 片面的饮食教育系统化、全面化,通过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学习项目,推动食育的落实与发展。
“晓食 · 烹饪”课程群
(一) 以“家园 ·感恩”课程为依托,开启劳动种植启 蒙。
本课程以家庭种植为依托,从蔬菜、水果两类种植给与 学生自主种植的空间, 以此培养学生知恩、感恩之情。并指定学生做好植物生长的观察日记,在劳动分享活动中进行展示。
(二) 开发“校园 ·分享”课程,打造浓郁劳动氛围。
1.课程开发
学校围绕食育教育,以课堂为核心,开发《晓食 ·烹饪》 5 册校本教材 ( 图 5 ) ,从感自然之恩赐、 品文化之传承、 享美食之盛宴 (我的家常菜、节 日中的饮食、饮食文化) 五 个模块,实现学生知识性学习到体验性实践的过渡,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2.课程实践
食育与生活密切相关,必须通过日常实践来践行与落实。学校围绕校本课程内容,创新开发晓食食育教室、晓食 展览馆、晓食美食节三个学习场域,力图将食育真正落实到生活行为中。
(三) 搭建“社会·笃行”课程,丰富劳动体验途径。
搭建校外食育实践基地 ——欣和食育体验馆和旭耕农 场。学校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到欣和食育体验 馆,家委会利用周末和假期组织学生走进旭耕农场,进行形
式多样的体验式学习。
三、推进溯本劳动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溯本劳动教育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以及师生发展 融为一体,让校园处处展现生命的活力与劳动成长的拔节历 程。在实践探索的路上,学校先后荣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 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烟台市健康促进示范学校、 烟台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乐陶陶·艺陶陶工作坊荣获烟 台市优秀学生艺术社团称号;王海萍老师荣获烟台市五一劳 动奖章;宋佳璇同学荣获齐鲁生态环保小卫士称号;焦霞老 师执教的《家庭垃圾处理》荣获开发区小学综合实践学科优 质课;张萌萌老师执教的劳动课程《寻访神奇的 “手”》荣 获开发区中小学队团活动优质课一等奖。
学校也将秉持溯本多元的态度,在优势文化与劳动教 育的深度融合下继续探索前行,尊重教育规律,依据学生发 展需求和时代特点,探索校本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为学生 成长拔节助力。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小学
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