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做好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开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提高全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使科研既扎根于教育教学实践,又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根据市教研室、市教科所的工作意见,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主课题为载体,以课题组为阵地,以学校网络为平台,坚持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问题解决”为主体的科研机制,以 “专题反思”、“科研自觉”为核心的科研文化,改善教师的科研工作状态,提高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及科研水平,巩固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推进学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创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开展课题研究。以点带面,促使课题研究全面化、全程化、全员化。并且使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的效果。
2、提高管理水平,以课题为抓手,以教育科研为阵地,以各教研组为基地,全方位提高教师素质,用当代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全体教师以经验型向理论型、科研型转化。
3、争取教师论文发表、获奖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以上。
三、主要工作
(一)以先进的理论武装教师头脑。
1、在全体教师的头脑中确立“大科研观”。
确立“大科研观”,就是要走出科研只是做课题的误区,就是要教师明白科研工作应当贯穿在教育的每个环节之中,不只是课题研究才属于科研,读书、学习、思考、写作、讲座、交流、备课、上课、辅导等都包含着科研的成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要以科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重在于以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重在于关注自身当下的存在状态,重在于对教育实践问题的求索、创新、体验、反思与感悟,重在于和同行的交流与相互促进,重在于通过行动提高认识,把握教育规律。总之,就是要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从事教育教学,即把研究作为教育工作和生活的方式,让研究伴随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2、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教师”
(1)在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开展读书活动,在全体教师中继续开展自觉读好几本教育专著的活动,倡导读名著读经典的风尚,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精神底蕴。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坚持读书30到60分钟,阅读一篇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文章。每个教师每两个月阅读一本指定书籍,青年教师每周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月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心得。教师既可以读能够提升教育理念的书,又可以读能够夯实精神底蕴的书,还可以读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书。学校在读书活动中既要提供优秀书籍,确保教师有书可读,有得加强管理调控,确保读书活动的质量,把读书进行到底,让校园溢满书香。
(2)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名著,每月至少写一个实践反思或教学案例,上一节公开课或研讨课,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论文,做一项课题并有始有终。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优秀教育论文、科研优质课评选活动。
(3)学校在本学期将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中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形成教师读书的文化氛围,实现青年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协调发展。
(二)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开学初,我校已经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本学期将从实际出发做好两项工作,实现四个目标。
1.两项工作:(1)立足教师个人发展,在“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如何成就自己的成长计划”、“学校需要为自己提供什么”、“自己应该有哪一些付出”等问题上引导教师深入讨论、思考,引导教师积极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做到个体有目标、学校搭舞台、同事相促进。学校会从教师实际需求入手,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不同的培养计划,从而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形成专业化教师群体奠定基础。(2)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实行定目标、定方向、定导师、定任务的办法,在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以指导、帮助,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2.四个目标:(1)教师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自我提高欲望,有自觉的学习要求。(2)学校各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和层次上有明显的提高。(4)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能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对于教师来说,选择了一个研究课题,就是确立了一个具体明晰的专业发展方向与个人的奋斗目标;进行一项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取新的教育信息,掌握新的教育理论与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将得到转变,科研意识将得到增强,专业能力将得到发展,整体素质将得到提升。
要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没有时间的限制,不必应付谁的检查,不必勉强创新,不必拘泥于权威。一切从心所为,以解决当下的问题或为提高认识、获得快乐为目的。小课题是一线教师快捷进入科研状态的有效途径。要求五十岁以下的教师人人都要做小课题,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小课题,以此为引领进行自觉的学习研究,以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四)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文化。
学校科研文化是学校教科室与教师共同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研究氛围、风气和制度,具有隐性的渗透力量,能强有力地推动教师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被动到主动地参与学校科研活动。本学期,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营造浓厚的科研文化。
1、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对教师职业的提升作用——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在当前,学习已成为人们生存及谋求发展的必然需要。作为人师的我们,更要确立终生学习、一有空就学习的思想,从而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楷模。我们不仅要积极认真参与外出学习、听课活动,而且要根据自身兴趣特长与缺失而广泛的自学,更要相互间学习、交流,进而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构建成学习共同体,把我校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通过校本教研开展经常性的反思活动,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形成教师的反思习惯,使教师在反思中学会教学,学会学习,把工作过程变成研究过程,摆脱单凭自己有限经验进行简单重复教学的状况,使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特征。
学习形式:
(1)自主学习: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并精选摘录;
(2)会议学习交流;
(3)学习反思;
(4)走出去、请进来,听课、听讲座,并进行二次培训。
学习内容:
(1)与新课程相关的内容,如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的先进理念、理论、经验、课例等。
(2)文学名著、教育专著。
(3)各类教育杂志。
2、积极参与听课。继续组织教师开展校内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具体要求:听课、评课,校长、教导主任及教研组长每学期不少于5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40节。班子成员在每周听评一节课的基础上将听课情况以书面材料的形式上缴教导处,由教导处汇总,形成一周小结,在教师会议、教研活动上择机通报。
3、鼓励外出培训。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对教师参加本科学习与外出参观学习提供良好的机会。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骨干教师去外地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科研认识。
2020.09
海阳市第二中学教科研2020-2021学年度工作配当表
月份 | 主要工作 |
9月 | 1.制定《海阳二中2020-2021学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 |
10月 | 组织参加读书随笔征文评选和教学管理案例征集。 |
11月 | 准备校内小课题鉴定。 |
12月 | 校内小课题主持人及参与人员培训会。 |
1-2月 | 组织海阳二中读书心得交流会 |
3月 | 组织海阳二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活动 |
4月 | 组织“我心中的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 |
5月 | 组织参加2020年小课题结题鉴定 |
6-7月 | 学年工作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