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公开课活动总结
在紧张、忙碌和充实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1231”式公开课活动已然落下帷幕。回顾三个多月来的教师堂课教学,无不彰显出“1231”公开课模式对教师专业成长带来的帮助,诠释了“1231”公开课模式的设计理念(既给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展示自我教学风格的机会;又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备课优势,使教师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有力推动了我校和谐高效课堂创建步伐,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员参与,积极性高,活动秩序井然。
按照“1231”公开课活动实施方案的规定,本学期为“1231”公开课活动全员参与期,我校所有语文、数学学科教师不分年龄大小和教龄长短悉数(共25人)参加了公开课评比活动。活动中,所有教师都能按照“1231”公开课流程(授课者说课——领导小组组织评课并提出修改意见——授课者根据评课意见对自己的备课进行修改——授课者正式进课堂授课——全体教师参与评课——授课教师继续修改教案——最终教案打印上交——写出心得)精心操作自己的公开课。操作过程中,从授课教师到参与评课的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和全体教师都做到了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创造性地开展讲、评课活动,为每节课从整体到细节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见解。可以说,所有参与人员都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都是课堂教学的执教者,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参与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责任感、荣誉感和满腔热情,这为每一节课的顺利进行和务实高效提供了保障,使集体备课有效地融进了公开课中。
二、求真务实,匠心独运,活动亮点颇多。
总看本学期的公开课,可以说精彩纷呈,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功底。绝大多数参赛的课不仅准备充分,而且能较好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更加关注课堂生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概括起来有四方面亮点:
(一)精心预设,关注细节
在这次公开课竞赛中,课堂上学生漫无边际、毫无目的读、写、画现象得到了杜绝,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一件件精心挑选、制作的教具,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各个环节目的性都很强,特别是执教教师各具匠心的精心预设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因为有了精心的预设,才有了精妙的诠释,才有了精彩的课堂生成。如孙兴丽老师执教的数学复习课《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一个粉笔盒、一个牙膏盒作为教具直观形象地贯穿了堂课始终。从实物开课到棱长、表面积的定义、公式的总结,再到棱长、表面积计算时需注意的问题(教师撕去盒底,这一撕把本节课推向高潮)教师都借助这两个教具来解决,教师巧妙的设计使原本以计算为主的枯燥的复习课变成了一节生动、高效、师生和谐共振的复习示范课。
(二)目标明确,落实到位
有效的课堂教学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主线错落有致、纵横交织的合理展现和有序推进过程,“在知识与技能上落脚、在过程与方法中提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升华”的新课程理念已在我校教师的课堂中得到显现。教师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如史绪芳老师执教的《梅花魂》一课,在引导学生通过课文词句来理解梅花品性时,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她进行了大量的课前收集,在导入新课时便利用雪梅图片和能展现梅花品性的名人诗句进行情境渲染,利用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段落通过诵读来升华情感,做到了知识学习、能力提高、情感升华的有机结合。
(三)走近学生,平等对话
和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精髓,课堂教学也有它本身的一种生态平衡,只有和谐的课堂演绎才会产生令人心动的课堂魅力。在听课过程中,随处可以看到老师耐心的倾听、和善的指导和人文的关怀,这使得课堂里,孩子们能“踊跃地站起来说、体面地坐下去听”。师生关系的和谐促进了教与学行为的和谐。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能“以人为本”面向全体,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全身心、全过程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真诚互动,全员参与,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体现常态,注重实效
课堂不要纷纷杂杂、千头万绪,也不要支离破碎,要崇尚简约、返璞归真、更要追求实效!本次的公开课就充分体现了常态课的特点。表现在:
1、教师的课堂评价,少了一味的吹捧,多了激励性的语言,不见模棱两可的虚假肯定,多了些真情实感、真心实意的点评。如曲奎舫老师在发现学生因马虎做错题时是这样评价的:“人不但要有信心面对一切问题,更要有信心去解决他,这种信心来自对每一道题,每一步算式的认真对待。”
2、练习设计富有针对性,凸显实际功效。如盖东鹏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设计的练习题就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大多数的课以情境导入,这些情境及素材的选取,合情合理,没有故弄玄虚,没有拖泥带水,符合学生及教学实际,简约而不简单!如马美丽老师在执教《巨人的花园》一课时,借助学生旧知,吸引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童话王国,和学生一起继续采摘童话王国里的另一果实——《巨人的花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调动。
4、教学方式的选用,不再迷恋于形式化地“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生探究、动手、合作的实效性有了较大提高。如李竹青老师在执教《轴对称图形》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多角度对折,亲身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奥妙,结果是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更加深刻。
然而,“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次“1231”公开课也不例外,在“1231”公开课模式流程操作和教师课堂教学中折射出的一些问题,也亟待我们去理性面对:
一是教师说课时,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在为其评课时有点泛泛而谈,评课重点多是停留在课堂结构、教法、学法采用、导入设计等通性问题的把握上。究其原因,问题出在评课前相关评课人员未就教师讲授的课先期进行研读,从而导致在评课时就不能就课堂教学中具体的问题设计、重难点突破等方面提出更深层次的建议。今后一定要把好教师说课前一周进行的课题申报关和评课人员的先行研课关。
二是个别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欠准确,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置有些失衡或未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在教材的重、难点的把握上也不是很准确。
三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表现在教师基本功、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等方面。还有个别老教师至今还停留在师讲生听的层面上,说课时别人为他提的合理化建议也不采纳,新课改理念至今仍停留在口头上,未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中。
虽然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朝着既定目标做出不懈努力,我们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