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学习课堂构建,其重点工作在于核心素养培育与实现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是目标,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是手段。同时转变教研工作的理念,改进教研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二、学情分析
在习惯和能力上虽有所改善,小学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容易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学生虽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有的差生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试着对学生进行正确地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四则混合计算。并能在详细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应用意识。
3、结合详细情境,会认、读、写小数、比较小数大小,进展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4、结合生活经历,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5、结合详细实例和生活中的数学,掌握线和角的有关知识,理解平行和相交的位置关系。
6、对统计知识进展进一步的学习,初步掌握条形统计图。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平行与相交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平行与相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运用线和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在计算中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2.在研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意识,在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认识年月日和小数;学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会认识生活中的线和角、平行与相交;在统计知识方面体会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五、集体备课方面
1、固定时间、地点、研讨内容,在三楼三年级办公室进行集体研讨,时间是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并且设计出导学案,本学期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多样化作业的布置,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使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2、相互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在抓好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组内相互听课,进一步落实备课的效果,对教师的备课修改补充再创造情况作进一步调查了解,再一次促进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3、加强理论学习:本学期继续加强学习学科有关的理论和相关资料,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每星期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深度解读新课标,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4、提升组内老师的备课能力,每人负责备一个单元,组内交流想法。
5、帮扶新老师,多听新老师的常态课,帮忙打磨研讨课,帮助新老师成长。
六、教学方法及突破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