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总投资7亿元的博世华域转向系统(烟台)有限公司四期工程——“智能工厂”项目在烟台高新区福山园开工。
这一续建项目投产后,博世华域转向系统(烟台)有限公司可实现年产值70亿元、税收3.5亿元。从2010年8月一期工程开建,到2022年8月四期工程开工;从2011年5月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当年实现1.2亿销售额,到四期工程未来达产后预计年产值70亿元,在国内市场举足轻重的汽车转向系统龙头企业——博世华域转向,为何将烟台工厂的四期工程都选择在福山开建?
企业负责人说,“福山区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全方位、立体化地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既有‘力度’,又有‘速度’,更有‘温度’的政府形象”,所以他们信赖福山。
“力度”:大格局决定大手笔
在博世华域转向系统(烟台)有限公司,从三层楼放眼东望,挖掘机、推土车等各种大型施工机械正紧张有序地施工。
“公司亚洲区总部对四期工程非常重视,每天以文字、图表、视频等方式调度情况和数据,随时掌握进度。”博世华域转向系统(烟台)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兼烟台工厂厂长邹文红表示。博世华域转向系统(烟台)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烟台)有限公司,是由德国博世和上汽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资公司——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在福山区投资建设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转向系统生产与销售,为奔驰、宝马、通用、大众、长城、斯巴鲁等20个整车厂配套,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综合能力最强的转向系统专业生产基地。
“大家都说我是烟台公司‘1号员工’。”邹文红说,这个称号的由来,不仅仅因为自己工牌编号是001,而且因为自己是公司落地福山后招聘的第一批员工之一。12年时间,她见证了烟台工厂在福山发展壮大的每一个脚印。
2010年7月26日,公司在福山区正式注册成立,从此拉开了至今长达12年之久的从“落户”到“扎根”的发展历程。
2011年5月11日,一期项目建成投产。
2012年11月29日,二期项目建成投产。
2013年9月30日,三期项目建成投产。
目前,这个规划总投资约17.5亿元的重点项目,到2020年底已完成投资总额16.2亿元。在一年一期项目投产的快速而又稳健发展节奏中,公司员工总数由最初的79人逐年递增到目前的近600人。销售额逐年攀升:2011年1.35亿元,2012年3.15亿元,2013年6.32亿元,2014年19.01亿元……到去年,这一数字是23.7亿元,今年1-7月12.7亿元。
邹文红说,伴随着“整个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在烟台拓建“智能工厂”的四期项目被博世华域转向总部提上日程。
今年8月18日开工的四期新工厂,规划了三条高端转向系统生产线,计划明年6月建成投产。“时间如此紧迫,没有地方政府的帮助和支持,难度可想而知。”邹文红说,这个时候福山区政府“雪中送炭”!
“这个项目四期建设的 57.7 亩用地,我们全部依照欧洲标准在第一时间交付到企业手中。”高新区福山园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宫涛说,这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区、园有关部门和单位都“照单全收”,限时、保质解决。
如此“豪横”的答卷,“底气”和“力度”从何而来?
来自于福山“高质量建设质效双优的智造强区”的大手笔,来自于“高水平锻造活力迸发的开放高地”的大格局。
“当今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来势汹汹。福山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成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高新区福山园作为全市汽车产业链领建园区,整车和新能源汽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博世华域转向扎根福山,让我们能够近距离感知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脉搏和节奏。福山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引领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区。”福山区委书记李金涛说,处在全球转向系统领导者地位的博世华域转向,犹如一面镜子,可以随时照见福山的差距和短板。
“世界500强企业能否扎根福山,对我们的发展基础、开放水平,都是一次大考。”李金涛说,为了在新的“赶考”路上不断交出优异答卷,福山区一方面抢抓全市实施骨干企业倍增计划的契机,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扶持政策,打造专业园区促进集约发展,增强福山工业抗风浪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招引力度,聚焦新能源汽车,抓住汽车产业链办设在福山的机遇,整合各类资源,聚力引进整车和大“三电”等关键部件,带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速度”:大智慧孵化高效率
“福山效率”“福山速度”和“时间窗口”——一直是邹文红和福山区政府工作人员使用比较多的三个高频词。
按照计划,新的智能工厂明年六月份要确保达产。建设新厂房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按照正常流程,企业从立项到审批再到开工建设需要四个多月的时间,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必须牢牢把握时间窗口!”抱有这种态度的,是每一位为项目提供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我们再次见识了,什么叫‘福山速度’和‘福山效率’!”发出这种感叹的,是多位博世华域转向企业管理人员。
“四期项目最关键的时间窗口是8月18日。”高新区福山园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李海妮介绍,为确保项目按期开工,管委成立项目推进小组,安排专人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制定计划表积极协调各部门提前介入,为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最终,企业在高新区福山园项目推进小组的精准帮扶下,新厂房开工时间从原来的四个月,缩短到两个月。
“以世界500强投资项目为主体、相关配套项目为补充,福山区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积极推动项目集聚落地、产业集群发展。”高新区福山园经济发展部部长张天民说,福山区树牢“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紧盯博世华域转向等重点项目,强化调度考核,实行项目清单化、动态化管理,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快见效。坚持实字为要、干字当先,全面深化区级领导包帮、“双特派员”帮扶机制改革,推动要素围着项目转、要素跟着项目走,跑出新一轮项目建设“加速度”。
“博世华域转向对于福山的存在,不仅是向世界展示开放态度和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福山与其他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互利共赢合作的一个标杆。”市委党校教授王占益说,这是一种在高质量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磨砺出来的“发展智慧”。
这种智慧的直接效应就是“一凤筑巢引得百凤来栖”。
2013年,福山区规划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博世华域转向配套园项目,这个“以商招商”的项目,一下子就吸引了来自上海、浙江等地多家从事汽车转向器齿轮、齿条、冲压件等生产和物流企业进驻,这些企业不仅带来了每年高达15亿元的销售收入和2亿元的利税,而且与前期投产的博世华域转向实现了互补和双赢,进一步壮大了福山的汽车零部件产业。
“温度”:大“考”面前有大爱
“新的智慧工厂从客户需求开始,提供准时化的生产模式,生产过程的物料将通过无人化的配送方式实现,AGV配合产线自动化的改造将解决物料配送环节最后1米的问题。
“新工厂将建设成绿色车间,使用光伏发电和储能技术为车间提供用电保障,实现20%左右的绿色用电,从而降低碳排放。”邹文红说,四期工程的设计,充分考虑、积极响应福山区“不断提升园区生态魅力”的品质追求。
不仅如此,“新建的数字化车间多维度布局智能车间,实现全过程智慧物流、制造过程的自主可控,建设成智能制造先进的灯塔工厂”——也就是说,博世华域转向的智能工厂将成为行业标杆,引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
邹文红讲了这样两个故事。
疫情防控期间,博世华域转向工厂里没有核酸采样点,工人如果外出做核酸,订单进度就受影响。为了解企业的燃眉之急,高新区福山园多方协调,在博世华域转向公司内增设了一处临时采样点,不仅解决了博世华域转向的问题,临近的几家企业也都跟着受益。邹文红说:“生产线没停,不仅订单保住了,企业的信誉和上下游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
博世华域转向刚刚落户福山的时候,由于用电量很大,变电站满足不了企业的用电需求,园区管委协调有关部门专门给博世华域转向增设了一处变电站,“这种‘专门’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事儿,还有很多,一件件都挺让我们很感动的”。
“政策是刚性的,但是我们下大力气打造一个服务客商的软环境,从心理上把它当成一家人。”宫涛说,为更好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高新区福山园,将辖区划分成六大片区,30个小网格及建筑工地,一对一配套网格员,全体机关干部下沉到网格一线,纵深到底开展企业精准帮扶,同时创新开设“企呼政应平台”,及时收集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接收到企业反映的员工核酸检测、进口货物静置期、小微企业融资等问题500多条,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答复,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福山区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既有‘力度’、又有‘速度’,更有‘温度’的政府形象。”博世华域转向系统(烟台)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厂长邹文红说,博世华域转向的发展“转向”,如果有下一次,还会是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