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教师的成长步伐,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研究活动走向深入,全面提升我校教师课堂授课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教学氛围,我校语文学科教学大比武如期举行。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定任务,实现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的总体目标:通过课程标准、教材和教法的学习及研修活动,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进一步把握课程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师生观和质量观;通过研讨和实践,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通过比武竞赛,发现和培植课改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将本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取得的成绩
1.学习积极。教师能够根据学校安排,自觉的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材、学习教法、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自觉运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师获得学习后的自信,从而更加愿意学习。
2.课标落实。新的理念决定教学思路,教学中三维目标落实比较到位,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都有较好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目标意识强,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自觉做到堂堂清,使学生学得轻松,突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教学常规更为规范。经历了此次大比武活动,教师对如何写好教学设计、如何说课、如何讲课、如何评课认识更为清晰,格式更为规范。
4.教师课堂教学程序更加紧凑,利用效率更高。
二、主要做法
1.严密组织,层层落实。本次比武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由学科带头人上一节示范课。第二阶段:教研组的其他教师进行研课、磨课。第三阶段:教学比武。
2.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比武方案,并严格按照计划推进。同时把重点放在新任教师身上,每节课都与授课教师交流,为新任教师尽早熟练掌握教学常规起了促进作用。
3.认真准备,科学实施。全员参与,全学科参与,采用分组与集中相整合的方法以提高效率。同时要求每个教师比武前对教材和课标进行了深入解读,主动研究新课程教学活动中课堂结构的变化,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研究每个环节的优化,真正实现每节课的目标,评价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素养三个方面进行,保证了大比武的高效课堂。
4.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核心素养的概念对培养全面的人提出了系统明确的要求,必将对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课堂要大破大立,就语文学科来讲,基本任务仍然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的其他三个核心素养的要求,如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都应该结合语言文字的学习,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等手段来培养,否则就减弱了语文味。其中,读是基础,在小学阶段,朗读好是重中之重,于永正说,读好了一切都在其中,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仍然正确。比如,朗读好了对语言的积累内化,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乃至自信心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永正说,书读好了,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讲解,当学生读的声情并茂,甚至使人热泪盈眶时,你能说他缺少思维含量?思维没有提升吗?朗读对审美同样重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讲,这一块特别欠缺。现在为什么很重视音美的教学质量,是因为认识到了美对教育的重要意义。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种向往,就成为人主动学习,改变自己的重要动力。现在许多学生不爱看课外书,那是因为他只感受到了影视画面的生动形象,没有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本身也是艺术,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要经过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意境之美,语言之美,这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前面做好了文化的传承就不用多说了。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就把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重点。
刘明巧老师讲授《大小多少》时,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不敢大声读的问题,刘老师先示范读,再由学生自主读、指名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相结合,了解“大小”和“多少”的对比关系。佟林老师《金色的草地》不仅关注学生是否读准确、读通顺,还让学生想象画面读,有感情地读,在读中找草地的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孙丽莉老师讲授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还提出“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尝试放手让学生试读、指名读、教师范读,为深入学习、理解文言文打下了基础。之后再在此基础上徐徐图之。刘静老师讲授《父爱之舟》一课,刘老师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让学生通过品味一些小事、小细节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三、不足及改正措施
不足主要有:课堂上教师不善于范读,指导朗读不到位;个别教师缺少激情,对学生责任有余而耐心不足;课堂的整体把握不够好,教学中有重复、拖沓。
推进策略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核心素养理论水平和朗读教学。
2.大练基本功:每学期组织教师朗读比赛。
3.提升备课质量:课文哪些句子段落需要指导,那段准备范读,那些需要重点理解反复读,哪些需要剪裁读等,要在备课中体现。
4.进行课堂研讨:每学期都组织全体教师每人至少讲一节公开课,然后大家都参与听评课,修改后上交一个教案作为本学期的一个成果。像本次活动,刘明巧老师讲了好几遍,大家都共同参与,互相学习。
5.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水平测试,让老师跟学生朗读水平排队,我按比例抽取不同水平的学生,全体教师当评委,结果记入教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