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区实验中学始终坚持“成功育人”办学理念,秉承“六学会”育人宗旨,通过价值体认、责任担当课程目标体系,进一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帮助和引领学生逐步走向成功。
为深化实践活动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推进中,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活动,拓展德育空间、创新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形式、强化德育实践、增强德育体验、提高德育实效,变“说教”德育为“活动”德育,赋德育于生命力!
一、公民教育——浸润德育生命底色
学校承接的省“十二五”课题一一公民教育之专题教育式《中小学公民责任教育》,以“强化责任意识,深化责任体验”为活动目标;“十三五”课题一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公民教育,以“志愿服务”为活动核心。学校成立专题研究组,组织学生通过德育实践体验提升公民教育意识和责任担当。
1.主题活动,融入责任意识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和特色项目,开展校园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读书节中举行读书达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大赛、课本剧演出等多彩节目,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各种节会活动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真正让节会活动成为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有效载体。
“告别童年 走进花季暨12岁少年礼”校本主题实践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拓展活动,奠定责任认知基础:十人跳长绳比赛——团队合作;钻人圈比赛——正确处理青春期男女关系;排列号码布比赛——高效合作学习;单位面积站位比赛——积极心态处理同学间矛盾;扔沙包比赛——诚信做人。活动中,同学们团结协作,彼此加油鼓劲,现场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大家体验着运动带来的快乐,回味着活动带来的责任意识和品德思考。德育教育更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拓展中,彰显魅力!
军训活动,目的使学生学会健体、学会合作、学会担当,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全校性的主题月——三月雷锋月、四月感恩月、12月民族精神教育月、安全教育月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在学生心中融入责任意识,唤醒德育生命魅力。
2.社区服务,强化责任体验
学校发掘社区资源,组织学生以服务者身份走进社区、敬老院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以社会成员身份参与职业体验、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自主管理,打造责任特色
学校在“以责任认知、责任体验为主”的公民教育子课题中期研究中,就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以学生会和班级里的专项任务承包责任人为载体的“小公民自主管理”——“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也就是 “定岗定责”特色责任教育。尤其是学生会组织建设形成八年来,培养了一批批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优秀小公民,榜样的力量更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生会活动的理念是:“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学校对学生会的管理有制度、有职责、有考核、有评价,具有强烈责任心和负责能力的优秀学生会干部,学校直接选送参加蓬莱市十杰青少年评选。
二、基地实践——增添德育生命复色
校内外基地,是学生融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的主阵地,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基地课程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以及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劳动技能序列化
结合学校的劳技教室和校本教材,组织初一初二学生开展衍纸画、版画、剪纸等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探究制作活动,指导学生探究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选择合适材料,完成手工制作,并运用美术知识对作品进行美化。学校定期举行学生手工创意作品展示,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体验劳动的重要和创造的愉悦;培养热爱生活和珍惜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情感。对于初三初四学生,学校把科技节活动与物理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开展照明电路灯具比较、选择“家庭电路设计”“废旧家用电器再利用”等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对比验证,设计改装,完成制作,通过举行手工、科技创新作品展强化评价机制。
2.红色教育长期化
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学校组织初一级部全体师生,徒步50多分钟,前往蓬莱英雄山烈士陵园,参加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分组活动,在导游员和老师的带领下,参观烈士纪念堂、烈士墓和烈士纪念塔,聆听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并将胸前的哀悼小白花摆放在烈士墓碑前,最后进行集体宣誓。整个活动庄重严肃,秩序井然。组织学生集体扫墓,目的就是通过基地实践活动,让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3.志愿服务多样化
学校自2020年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以来,每年有“近”“多”语义重复300多名的学生参加社区环保、敬老爱老、蓬莱阁景区“小手拉大手”、戚继光故里文明小导游、蓬莱汽车站做义工等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志愿服务章程以及每个项目的服务礼仪都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尤其是文明小导游特色活动,通过校本课程教学,小导游社团每年为蓬莱阁景区做向导,为戚继光故里做导游,同时为烟台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提供现场导游展示,学生累并快乐着,学校、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景区得到双赢。德育教育在基地实践活动中增添生命活力!
三、社会课堂——彰显德育生命本色
1.社会基地群·实践大课堂
社会基地群·实践大课堂活动课程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建立实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QQ群,以QQ群为平台,指导老师假期及时有效的督促、指导学生及家长开展活动。我们的活动理念是:“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深度观察、积极探索,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晒梦想”!
2.寒假“六个一”德育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验中学特利用家庭、社会大课堂,开展了我体验、我成功“六个一”假期实践活动。
学校给每一位同学下发了“六个一”假期实践活动课程手册,手册内容涵盖了实验中学“成功教育”办学理念的“六个学会”——学会担当:做一个能担当的人;学会求知——做一个乐学好学的人;学会劳动——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学会生活——做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学会健体——做一个健康阳光的人;学会审美——做一个会审美的人。“六个一”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分为必选活动和自选活动两类都有具体的实在可行的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包括了礼仪、感恩、安全、健身、情感体验、劳动体验、社区服务、传统文化探究等多个主题。 “六个一”假期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发展、实践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社会成功体验的平台。
3.暑假“我的人生二十个第一次”体验活动
为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丰富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学校暑假开展“二十个人生第一次”主题德育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了礼仪、感恩、安全、健身、情感体验、劳动体验、社区服务、传统文化探究等多个主题。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校在组织评价时邀请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家校合作,共育未来!
4.跟着课本去旅行,精彩课堂在路上
社会即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课堂搬出学校,让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出较为封闭的学习和生活圈子,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跟着课本去旅行,是我校研学课程的一大特色。作为烟台市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学校,实验中学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相关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走进孔子故居,寻根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之旅,《荣成海洋科技馆》科技之旅,《水乡江南》自然之旅,《“勿忘国耻,圆梦中国”——刘公岛》红色之旅等富有特色的研学旅行,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强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加深了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强了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教师的辛勤付出换来学生丰硕的实践成果,这些都将计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档案。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和愿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层面的成功。在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推进之路上,我们坚信,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必将彰显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德育生命活力!
汲实践之水,润德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