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水质的各项指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游泳者人数、消毒过滤设备的种类、消毒药物的剂型等。有时水质指标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变化,有的很难被立即发现,一些影响水质的重要物质已经在此期间大量产生和蓄积,导致水质无法挽救,出现恶化,比如池水变绿。池水变绿会严重影响池水的感官,使游泳者产生恐慌,也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如果出现在国内外重大的赛事上,影响将会更大,例如2014年里约奥运会就发生了泳池水变绿的情况。及早的发现水质变化的各种迹象,并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是防止池水恶化的关键。
游泳池水为什么会变绿呢?这是池水发生了水华现象,这种现象多见于室外池或阳光充足的室内池,主要原因是池水中的游离氯受到阳光的照射和室外高温的影响大量的挥发。池水中的有效氯含量很低,不能保证对池水中藻类进行杀灭和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加之众多的游泳者带入水中的物质也会消耗消毒剂,如果消毒剂的含量不足以抑制和杀灭水中的藻类,在充足的日照、较高的水温和营养盐的共同作用下,藻类会迅速繁殖,池水就会存在变绿的风险。两个小时左右,一池清水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严重时会呈现墨绿色。
那么池水变绿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将池水全部排空不是最妙的方法,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牢记处理原则:冲击加氯,打开循环,保证氧化还原电位700mV以上,应先检测水中的PH值、余氯值、氰尿酸含量以及ORP值,当PH值在7.0到7.6,ORP值达到700mV以上,游离氯达到1.0mg/L时,可以控制藻类的生长,但是当采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也就是“氯片”对水体进行消毒时,因氰尿酸存在的氯锁现象,需要提高水中余氯的含量。如氰尿酸含量达到40mg/L时,检测余氯值应达到3.0mg/L以上,才能保证ORP达到700MV,才能有效地控制藻类生长,保证池水消毒效果。如果池水氰尿酸值偏高,最好的办法是换一部分水,并使用不含氰尿酸的氯制剂,比如次氯酸钠,将池水中的氰尿酸控制在20-40mg/L的范围。夜间可以加大投氯量,对池水进行冲击处理,同时可以投加一定量的硫酸铜,对藻类和细菌的杀灭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处理得当,水质会在短时间内扭转过来。需要强调的是,循环水泵是不能停的,特别是白天要使用。池水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使率能够达到各个角落。不要人工投药,可使用投药计量泵投加消毒剂,以维持池水中的氯的含量稳定,池水慢慢恢复到清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