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第三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度教学研究活动及成果

日期:2022-09-20     

字号:

在过去的一学年中,学校紧紧围绕“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和“新型教与学改革”模式两个目标,认真努力地搞好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我们在感受工作紧张忙碌的疲惫之时,更为工作有突破、有成绩而深感兴奋。全体教师满腔热情,以创新的思路,强烈的争先意识,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各项科研工作。现将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引导,扎实开展业务学习

教师业务学习主要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注重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加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采用集中和分散、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论学习。在学习中,我们能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信息传输、名家引领等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切磋的机会和舞台,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感受到学习的重要,交流的价值,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初中部采取一月一次的“名师论坛”以及攥写微课题的形式,促教师专业成长,目前9个校级微课题递交立项申请书。全校7个课改班切实跟进使用12xue平台;初三级部引入“华为云16进制课堂”作为教改班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补充。

二、抓好立项课题的阶段管理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已立项的课题进行认真组织、实施,严格做到开学初制定计划,活动后及时总结。并建立了如下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教科室—课题组—课题负责人—骨干教师。组织的完善,为我校形成教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成为可能,使我校拥有一支能领导教育科研、管理教育科研、从事教育科研的队伍指日可待。

目前有5个课题正在进行中: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构建“5+X”混合学习课堂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已提交中期报告;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信息化教学专项课题《信息技术助力初中学科分层教学策略研究》已提交立项申请书;

莱阳市“十四五”教育科学专项课题《基于教学方式变革与应用的信息化生态课堂研究》已撰写开题报告;

莱阳市级“十四五”小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修养培养的深化研究》已撰写开题报告。

三、抓好科研与教学的整合

加强教研与科研的整合,将教科研融入平时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要求教师立足计划—学习—活动—研讨—总结五个环节。各个课题组都制定切实可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努力做到教育教学科研化,科研管理课题化,课题管理过程化,有力地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完善并落实教科研奖励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形成较完善的教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学期初,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学校课题研究奖励办法,加大了课题研究、文章发表、获奖论文的奖励力度。激励了广大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五、正视问题与不足,切实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我们固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领导的期望,与信息技术2.0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我校教育科研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不足。

1、教师的微课题水平,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尽管很大一批教师已行动起来,并在行动中有所发展。但同样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质量不高,存在一定的应付倾向。

2、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在所完成的项目和所发表的论文中,省部级项目和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极为短缺,相当一部分论文为“短、平、快”之作,与真正的学术论文要求相距尚远。

3、教育科研工作,应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应更好地体现教育科研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应加大教育科研介入课堂教学实践的力度,努力形成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不断促进儿童成长的现代课堂观。

4、教科室课题研究的理路还有待清晰明确,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微课题考核还没有跟上,相应的激励机制还急需建立。

问题的存在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坚信,有了校长的高度重视,有着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支持,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就一定会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进步,新的发展。

只要我们遵循“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的课题研究的原则,从严抓自身,求提高;从实抓调研,求深入;从新抓思路,求发展;从创抓重点,求突破,规范教育科研的管理力度,提高科研实效与推广,那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就一定能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