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管理方面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王晓波为组长,分管校长于文斌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原则,把学校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作为学校体育部工作的根本任务。成立体育美育综合实践办公室,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体育课时,落实各项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制度,制定了听评课方案,组织实施,定期检查。
二、体育教学方面
通过体育课、课外活动、学校体育社团训练、比赛、学校体育文化节等普及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运动趣味性和观赏性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特点,做到班班有学校体育队,周周有活动、人人都参与。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教学训练的模式,且努力做好上挂下联横向联合工作。我校作为一所完全中学,努力建成各学年纵向联合,同层次学校横向联合,资源共享的学校体育特色教育网络体系。
(一)体育课
我校为篮球、田径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足球国家级特色项目学校,根据《新课标》将足球和篮球分别作为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必修项目,形成了以足球、篮球项目的“一校多品”课程。按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校体育知识专题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充分利用校本研究课程,普及学校体育知识,大力开发我校现有的学校体育运动资源,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实际爱好需要,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大胆对竞技化学校体育进行游戏化改革,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出新的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二)课外体育活动
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更好地巩固和提高体育课中获取的学校体育知识,了解学校体育文化,更好的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学校体育训练以及与学校体育相关的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校体育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摄影、绘画、征文、演讲等活动。学校广播站专设专项体育特色学校活动栏目,广播专项体育特色学校的小文章,报道专项体育特色学校联赛的开展情况,介绍专项体育特色项目的竞赛规则等各方面的知识,丰富了师生们学校体育知识,提高了参与活动的兴趣。
各班级建立学校体育运动队,全面开展学校体育训练和竞技活动,定期开展相关表演和比赛,提高我校学校体育的整体实力。全校每学年举行一次“校长杯”专项足球、HCBA班级篮球特色学校联赛和班级联赛,足球项目比赛包括班级11人制、5人制学校体育联赛、点球、绕杆、定点传球、30秒传接球等,篮球项目包括3人制篮球赛等,目的是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校体育运动中,基本达到全员参与。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和各种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学校体育知识和学校体育娱乐方法,营造良好的专项体育特色学校环境和氛围。
(三)体育比赛
我校继续坚持“育人为先、以德为先、全面发展、质量第一,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培育人才”的办学思想,着力推动学校体育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和普及。建立和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制度狠抓落实,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与积极参与下,各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全校学生参与兴趣非常浓厚,参与率达100%。加大业余训练的力度,通过冬令营、夏令营、定期比赛等形式,集中优势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学校体育运动员,进一步提高我校学校体育的知名度,提高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竞争力和比赛名次。
完善训练制度。在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中,以制度管理人,使教练员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训练学习,使有关科室在制度的协调下配合工作。为此学校将先后出台各种方案和管理制度细则,加强专项体育特色学校运动使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工作有计划的持续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专职体育教师20个,兼职体育教师8人。学校体育运动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工作实践,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狠抓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教风。根据我校实际,要突出学校体育运动在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地位。对体育教师、教练员进行业务强化培训。今后每年定期对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学校体育指导,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四、加强场地、设施、器材建设
我校体育设施完备,标准400米田径场地2块,300米田径场地1块,11人制足球场3块,5人制足球场1块,篮球场15块,排球场10块,网球场2块,乒乓球室4个,体育馆3个。学校根据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需求,配备足够数量的体育器材。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大力开展足球、篮球体育运动,坚持两操一活动,确保学生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完全可以应对学校体育课、课余训练和其他活动的使用,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使学校体育运动得到最大的普及。我校三个校区将分别完善其他学校体育场地,以供训练和上课所需,提高我校的硬件设施水平,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场地器材保障。
五、加大经费投入
我校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学校体育训练比赛等活动经费。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正常运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