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中医疗法
耳针法
耳针是使用针刺或其它方法刺激耳穴,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临床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磁珠等物,以小方块胶布,附在相应耳穴部位,俗称压豆。在压豆期间,只需用手反复按压以刺激局部穴位,每次1~2分钟,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效应,双耳交替,每日按压3~5次就能达到持续治疗作用。
耳穴适应症:
各种痛症: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
各种炎症:牙周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急慢性结肠炎
功能紊乱性病症: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月经不调
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 :哮喘、鼻炎、荨麻疹
内分泌代谢性病症:更年期综合症、单纯性肥胖
其他:美容、戒烟、戒毒
隔物灸法
隔物灸通过对穴位的持续温灸,疏通痹阻的经络气血,振奋低下或者衰退的功能,平衡失调的阴阳,使人体消除病痛,恢复健康,延缓衰老。隔物灸作用于人体神阙穴,能舒经通络,调理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一般每壮施灸3~7分钟,每日1~2次, 施灸过程中,勿移动体位。
隔物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2.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宜艾灸;过饥、过饱、醉酒不要艾灸。
3.注意施灸温度:对于皮肤感觉迟钝或者小儿,用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感知施灸部位温度,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4.施灸时操作者要注意力集中,防止落火烫伤。如果烫伤起小水泡时,不必做任何处理,待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则用消毒注射针头刺破,放出液体,碘伏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中草药物配制成丸、散、膏等不同制剂,直接贴敷于相应的穴位及患处(阿是穴),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贴敷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贴敷后,出现轻微瘙痒或烧灼感属正常现象。贴敷期间,治疗部位不宜浸水、抓挠或用肥皂清洗。
适应症: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呼吸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虚人感冒等。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骨科疾病:各类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损伤等。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
儿科疾病:遗尿、厌食、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