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狂犬病已到达高峰,暴露后伤口处理的细节至关重要

日期:2022-09-14     

字号:

狂犬病俗称“疯狗症”、“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目前对狂犬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致死率几近100%。

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国家,每年因狂犬病死亡人数位居法定传染病前列,狂犬病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夏季是狂犬病的高发期,发生狂犬病暴露后应如何正确处理呢?在处置中遇到相关问题又应如何解决呢?预防接种人员一定要了解狂犬病暴露后伤口处理的这些细节。今天,就"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的相关问题为您逐一解答!

什么是狂犬病暴露?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狂犬病暴露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暴露:皮肤完整、没破皮,没有接触自身粘膜,病毒没进入身体,不需要处理。

二级暴露:破皮了但没有出血,病毒有可能进入身体,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15分钟,然后接种狂犬疫苗。

三级暴露:破皮流血,病毒很可能进入身体,立即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还要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发生暴露后伤口应如何处理?

暴露后处置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二是预防伤口发生继发细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对于 II 级和 III 级暴露,彻底的伤口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伤口处理包括对每处伤口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以及后续的外科处置。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如清洗或消毒时疼痛剧烈,可先给予局部麻醉。

①伤口冲洗: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如条件允许,建议使用狂犬病专业清洗设备和专用清洗剂对伤口内部进行冲洗。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残留。

②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139]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

③外科处置:在伤口清洗、消毒,并根据需要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至少两小时后,根据情况进行后续外科处置。外科处置要考虑致伤动物种类、部位、伤口类型、伤者基础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普通创伤伤口相比,动物致伤伤口具有病情复杂、软组织损伤严重、合并症多、细菌感染率高等特点,目前尚无统一的外科处置规范。且动物咬伤涉及骨科、耳鼻咽喉科、眼科、整形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临床专业,各专业在开放伤口处置上均有各自的原则或规范。因此,严重、复杂的动物咬伤伤口的后续外科处置,最好由专科医生或在专科医生协助下完成。

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程序如何?

目前我国批准的狂犬病暴露后免疫程序为5针法和“2-1-1”法。两种接种方案均安全有效。2-1-1法:在第0天(注射当天)注射2剂,第7、21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全程免疫接种3次共4剂。

5针法:在第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全程免疫接种5次共5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