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小纪镇第一小学2021-2022学年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总结

日期:2022-09-13     

字号:

海阳市小纪镇第一小学2021-2022学年

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总结

1本学期,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依据教研室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部署要求,结合我校选定的“数的运算”知识领域内容以及教研主题“学评教理念指导下的算理教学策略研究及评价作业设计的研究”来展开,课堂教学研讨中我们立足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遵循“观-仿-学、悟-磨-练”的教研思路,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主题研讨贯穿始终,在名师引路,同伴互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品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一、重点开展的工作:

(一)观名师悟课

观——资料学习。学期初下发两个学习材料。一是《学评教一致性》资料,要求教师认真研读边学边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批注的形式写出学习感悟。二是教研室下发的“数的运算 ”知识体系材料。要求教师边学边用。由于教师力量所限,分工合作进行学习。每人学习一个小体系,集体分享。这个资料的学习一直贯穿于教研活动始终,每次根据研讨需要有重点的学,发现不完善地方随时修改。

悟——名师课例。根据主题研讨的需要,精心挑选一节典型课例张齐华的《小数乘小数》,带领教师进行集体观看和研讨。分析领悟名师课堂教学评价任务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运用。

研——集体备课。除了进行常规单元及课时集体备课外,我们本学期重点进行一二年级课时信息窗备课研讨。结合知识体系的学习收获依托具体课例运用“四维度”分析工具剖析知识点,仿照教研室下发的信息窗备课模式,引导一二年级教师进行知识的分析和评价任务的设计。

(二)仿名师磨课

仿——模仿备课。 要求教师模仿名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备课设计首先以“四维度分析为工具展开研讨”。明确教学重难点,确定设计重点围绕三方面开展:一是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二是围绕目标设计评价任务,三是实现目标采取的教学策略。

磨——校内磨课。组织教师观课、评课,教师边听边评价,重点关注目标定位是否准确,评价设计是否合理,算理教学策略运用效果。

研——课例研讨。重点聚焦“学评教理念指导下的算理教学策略研究”的研讨。每位老师依据自己执教的课例重点谈自己认为有效的促进算理理解的教学策略,最终达成教研共识。

二、研讨成果的总结梳理:

在本学期课堂教学大比武执讲的5名教师里,按照教学进度,有3名教师(孙旭红、张代波、黄同显)都执讲了“数的运算”相关体系的课例,并且能根据学校课堂设计研讨的要求对算理的教学进行精心的策略思考与设计,三名教师在算理的教学上都采取了数形结合的有效策略来促进学生对算理的思考,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把握不准,环节不紧凑等原因,在算法的总结上都过于仓促,效果不好。每位教师执讲后我们都及时进行课堂反思及评价,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特点梳理总结促进算理理解的有效教学策略。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初步梳理出几种促进学生理解算理的小策略。.在具体情境中感悟算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情境的设置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应在一定的情境中,结合具体问题(算式进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人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

2.运用迁移规律促算理理解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所谓迁移,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对新知识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积极的影响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一但形成了迁移能力,就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计算课也是如此,恰当的运用迁移规律,会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能更准确的理解算理,掌握法则。而做好必要的知识回顾与铺垫是学生能否有效运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算理理解的必备知识基础。(其实我们理解的这里指向的就是刘主任经常所说的知识的前挂后连)

3.在操作演示中理解算理

在算理教学中,用好图形语言,可以将抽象、枯燥的运算教学内容直观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模型中理解算理。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做--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让操作真正成为理解算理的有效平台,印象就深刻了。所以对算理的剖析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通过教师的“架桥”,寓抽象的知识于具体形象之中,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导到抽象的彼岸,从而概括出计算法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条件,为进一步进行思维加工奠定基础。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学具,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

4.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助推算理理解

在计算教学中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运算教学的两大任务,教师要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采取数形结合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做到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理解计算算理,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在探究算理时,教师应注重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将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进行引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课件直观演示,巧妙地将“数”与“形”进行结合,促使算理和算法的有机结合,实现计算教学的轻负高效。 

5.在巩固应用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内化

要想达到对算理的理解内化,就必须通过一定的巩固应用来完成。课堂上教师在通过一定的直观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之后,还需要通过解释计算结果的由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也就是说让学生在计算之后,说一说计算结果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这样算?在对具体题例的描述中应用算理解释结果,这是内化理解的重要学习方式。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教学中加强算理的理解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课堂教学研讨取得了一点成效,但是层次还比较浅。后期的课堂教学我们将继续围绕“知识分层细讲与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及“有效教学评价任务的设计”两个方面来展开,争取老师们的课堂授课能力有更大的提升。

2021.11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