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第六中学
2021-2022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基本情况:莱州市第六中学,兼职劳动教育教师3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5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4处。
1.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在高一高二实施1+X劳动教育课时制度,开设了校本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劳动,确保学生每周劳动教育不少于1课时。
一是室内室外相结合开设校本课程。我们在高一高二开设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校本课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就地取材、重在实效,着重于学生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兼顾劳动知识的渗透与探究。
例如: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阳台上面种“姜山”》。在老师讲解关于大姜种植的技术要领和窍门后,学生分组合作,亲自动手在室内种植箱里尝试种植大姜。之后,学生又到大姜基地去体验大姜的种植过程。看着自己沾满泥土的双手,同学们有的欣喜于劳作收获的满足,有的感动于父母辛劳的不易,有的思考着科技农业的前景。我校以此为灵感开发了校本课程《天然之美,文化传承——草编工艺》,引导学生体验和学习草编技艺,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指尖灵动翻飞间编制出了许多新奇样式的草辫。
我校还定期组织“冬菊移植春再发”等季节性室外实践活动,并聘请精通花木种植的学校后勤师傅进行具体指导。同学们给菊花剪枝、留根、培土、浇水,让花坛里的冬菊可以保存肥力,过个冬天再发新芽。剪下的菊花也被同学们拿来插瓶,美化教室,共享冬天的小美好!
此外,“自己动手包饺子”这类贴近生活的劳动实践也备受学生的喜爱。在与学校餐厅沟通之后,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小组合作,按照分工调馅儿、揉面、切剂子、擀皮儿、包饺子,忙活得不亦乐乎。热腾腾的饺子出锅,学生品尝着自己制作的晚餐,胃里暖心里更暖。一顿自制的饺子餐,让学生在亲力亲为的劳动过程中增进了劳动过程认知,提高了基本生活技能,培养了团结协作、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二是整合课外活动,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我校是寄宿制高中,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的时间较长,必须充分立足学生在校日常生活实际,从细节处积极提炼劳动教育元素作为劳动教育必修课的重要补充和延展,于潜移默化中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劳动文化。我校一方面结合春节、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积极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制定劳动清单,持续推进校园垃圾分类、餐厅服务、冬季扫雪、美化教室等常规劳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有助于内化劳动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珍惜劳动成果,收获劳动乐趣。
校园劳动文化氛围是无形的宝贵财富,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是携手家庭社区,厚植劳动教育土壤。我校携手家庭社区,积极凝聚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家校社企”四位一体劳动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实效。学校综合考虑家校社区各方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课外劳动实践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家务劳动与社区服务,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也让学生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为检验寒假家务劳动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学校举办了系列劳动实践展评活动。一是进行劳动清单和劳动感悟展评。丰富多彩的家务劳动、亲力亲为的劳动感悟让学生懂得了劳动的光荣与美丽;二是组织了家务劳动技能竞赛——叠被子和整理书籍。叠被子竞赛四人一组,看谁叠的又快又好。教室里整齐美观的书桌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舒适与快乐。
为进一步发挥劳动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开展“寻访我身边的劳动榜样”等主题系列活动,包括采访辛勤工作的学校后勤、保安、保洁师傅等诸位“劳动明星”,寻访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等。发现和欣赏劳动与劳动者之美的过程,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不断将“劳动光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基地建立情况。劳动基地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活动空间。莱州六中地处农村乡镇,依托周边区域的特色农业和工业,学校争取到驻地政府、企业和村委三方力量的支持,建立了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基地。
(1)校外基地:学校将苗家毛笔厂、昭泰面塑、麻渠大糖作为我校的工艺劳动实践基地;将新光大棚蔬菜基地作为我校农业劳动实践基地,占地8亩,是大姜、草莓产业劳动实践基地、小麦玉米良种劳动实践基地等。
每学期由课程团队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实践活动,并聘请基地的技术员作为校外劳动教育辅导员为同学们讲解作物特点及种植技术。在农业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还可以学习种植各种时令蔬菜,如大蒜、萝卜、地瓜、土豆等。学生在多样化的户外劳动体验中与土地亲密接触,手脑并用、劳力劳心,在活学活用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开发潜能,也在锤炼意志、丰富情感的同时提升了劳动品质。
课程团队开发了校本课程《晏婴故里探工艺》,定期带领学生到昭泰面塑、状元毛笔、麻渠大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观学习基地,引领学生体会劳动之美。
学校组织学生分时段参观学习,进行劳动教育。利用校外资源来弥补学校在空间资源及设备设施上的不足。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感受传统文化,丰富劳动体验,养成使用劳动工具、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学会运用劳动实践所学知识去观察社会生活,能够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开发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2)校内基地: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五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
一是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开辟出了两处房前屋后的“袖珍菜园”,带领学生进行蔬菜种植;二是开辟出一块“月季园”,指导学生培育月季;三是定期位于校内的“文景印务公司”,让学生了解掌握 印刷工艺;四是将学校食堂作为校内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开展包包子、包饺子等实践活动。
3.经费投入情况。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2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培训学习、书籍购买、工具配置、材料消费耗损等方面。
4.选用教材情况。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高一高二主要使用自己编写的《六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本校本课程结合学生与学校实际,一边编写一边使用,同时借鉴使用山东画报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读本 高中生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5.学校实施方案。
附件1:莱州市第六中学劳动教育实践方案
6.劳动周方案及佐证材料(提供照片等)。
附件2:劳心劳力庆“五一”,亦知亦行迎“廿大”
——莱州六中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附件3:劳心劳力庆“端午”,亦知亦行迎“廿大”
——莱州六中“多彩劳动实践节”活动方案
附件4:劳动周照片
附件5:多彩劳动节报道
7.劳动清单。
附件6:2022年寒假劳动清单
附件7:2022年五一劳动清单
附件8:平常劳动清单
8.教学设计。
附件9:教学设计
9.成长档案。(建立完善学生劳动教育成长档案相关的佐证材料,可附照片)
附件10:学生成长档案
附件11:学生成长档案照片
10.学校成果展。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成果展评且择优参加县市级成果展活动。(上传照片或视频或刊版,学生获奖证书等。)
附件12.13学校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