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海阳市二十里店镇中心小学2021—2022学年度工作计划

日期:2022-09-01     

字号:

海阳市二十里店镇中心小学

2021—2022学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在教研室的引领与指导下,紧紧围绕教研室的工作要点和学校教学工作发展的总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以“强化常态管理”“聚焦学科素养”“关注学业质量”为重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推动我校教学工作科学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抓严细节,抓实过程,提高常规教学质量。

2.努力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继续抓好新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强化常态化的教学质量意识,提升学科学业质量。

三、主要工作任务与与推进策略

(一)强化常态管理,完善教研机制

总结“目标-计划-落实”三位一体的管理经验,强化常态化教研工作,清晰教研目标,细化教研工作流程,扎实推进教学教研工作。

1.建立健全学校教研制度和教研团队。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原则,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团队与各学科教研骨干团队,完善教研制度,制定科学的学校教学教研计划与学科教学教研计划,强化工作落实。

2.规范常规管理。学校要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烟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通知》《海阳市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等文件要求,制定详细具体可操作的学校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和作业评价标准,要提高课堂效益,加强作业研究,将学生作业“层次性、多样性、反馈性、指导性”的目标落到实处。学校要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确保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3.强化课堂管理。学校通过制度规范教师“备课-候课-上课”的举止言行,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要将“课案一致”“提前候课”“规范板书”“合理使用媒体教学资源”等要求落实到位,要引领教师以提升“组织教学能力”“学科专业素养”为重点,规范教师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学科主题研修等工作,通过领导跟进、经验分享、评估展示等方式,提高常态课堂教学质量。

4.提高教研活动实效。学校要落实好各学科的“每周一研”与“主题教研”,做到程序规范、目标清晰、准备充分、过程扎实、成果共享,让校本教研真实、扎实。学校要结合重点工作自主联系目标学校展开“影子培训”,学习常态、实效的教改成果,感受常态教研的状态与魅力,解决本校教改瓶颈问题。继续开展好与实验小学等项目共同体学校展开主题研修活动,自主开放活动每两年至少一次。

(二)关注学科素养,聚焦新课堂研究

各学科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着力重点工作(新课堂建设),引领教师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并将“新课堂”理念落到课堂教学中。学校要继续开展“两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至少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两学年一次‘新品质课堂’展示交流活动”(“开放日”或“开放周”)。   

1.深化教材研读活动。各学科要将教材解读与培训列为重点工作,完成第三个学年度的教材研修工作。要引导教师借助全市学科资源展开校本研修,努力挖掘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与各教学内容的对应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要组织教材重难点解读、典型课例分析、现场备课检测、作业备课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各学科具体要求见《要点》)

2.深化“新课堂”研究行动。“新课堂”研究行动是整合“学本课堂”的推进成果,在“育人本位”“课程立意”“学习中心”新课堂理念的指引下,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与文本、与同伴、与自我深度对话,确保学生在学科知识掌握、学科能力提升、学科价值认同等方面均学有所获。

第一,落实“学评教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学评教一致性”既是教学理念,又是教学策略。各学科要引领教师总结教材研修成果,强化集体备课活动,精准定位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科学设计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抓住备课、上课、观课、研课的各环节,以“研标、立标、学标、达标”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展开“学评教一致性”的新品质课堂研究活动。要将“评”这一教学诊断研究作为“学评教一致性”推进的主要策略,展开“目标、学习、评价”三位一体的研究活动;要以“教学目标界定”与“课堂评价量规设计应用”为重点,优化学习活动设计,将课堂评价嵌入课堂教与学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学力。

 第二,聚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行动。各学科依据教研室下发的各学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制定本学科学年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计划,完善课堂评价标准。要组织教师展开理论学习活动,关注学生心理特点、认知学习规律、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的学习;要组织教师进行推门课、展示课、研讨课等课堂研讨活动,引领教师学习、领悟学科核心素养;要于10月份组织人人参与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基本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打造素养课堂、优质课堂、高效课堂。

(三)关注学生成长,力求提质创优

各学校要确立“强校筑基”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与综合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依据学段特点,以“学习习惯养成、学业质量保障、阅读能力提升”等重点,促进学生学业质量稳步提升。

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校要巩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成果,完善推进策略,将班级评价、年级评价、校级表彰融入其中。新学年,在保持基础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加大对有效倾听、负责任表达、结构化导图等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好奠基工程。要加强“习惯养成月”的过程管理与跟进指导,拓展推行“好习惯百日行动”,引导学生养成“真习惯”,走向“习惯成自然”的良好状态,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为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奠定基础。

2.提升学科学业质量。各学科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分析学生学业质量发展水平,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新学年提升学科学业质量的行动计划。在调研学情的基础上,快速启动新学期教学工作;要依据课程标准,严把课堂“质量关”,强化常态化的教学质量意识,将学业质量研究纳入“每周一研”工作之中;要进一步完善作业集体备课、阶段性“学讲评”、错题归因分析、作业矫正练习等学业质量提升机制;要通过问题诊断、过程跟进等方式,防止学科或者部分班级学业“薄弱地带”的产生与发展。

3.深化“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学校要继续推进语文、英语两学科的阅读教学研究,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淀,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融入感与责任意识。(具体要求见《要点》)

四、工作安排

九月:

1.组织学生暑假作业展评。

2.开展教学“双常规月”活动(“教学常规月”与“学习习惯养成月”)

3.各学科组织参加“聚焦学科素养”的学科教研会议

4.组织参加全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

5.组织学习《蔡润圃同志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制定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和作业评价标准。

7.组织教师暑期研修展示活动。

十月:

1.各学科组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2.各学科展开基于校情的主题教研活动。

十一月

1.组织教师参加海阳市“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十二月:

1.组织期中教学常规普查。

2.参加项目共同体活动

3..组织教师教材解读能力测试。

4.组织学生基本能力测试

5.迎接教研室的教学评估及学习习惯的验收工作

一月份

1.组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做好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