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村镇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2-08-29     

字号: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市教体局及教研室重点工作部署为依据,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研机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工作评价,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教学队伍建设“两加强”

(一)加强干部队伍教学引领。一是领导干部参与一线教学,年轻干部任教主学科起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加强领导干部业务理论学习,每周工作例会进行集中学习,每月进行理论学习笔记展评,在学校的“周三有约”中轮流上台进行业务宣讲。三是建立领导包保和巡课制,领导包学科包级部,天天有领导巡课,做到“听评课、当堂测、检备批、面谈心”,提高领导听评课能力,同时督促指导教师提高日常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一是继续按“青青树阅读者、思考者、行走者、省悟者、自修者”五个系列对教师进行读书、教学研究、基本功训练、积累反思、业务进修等教学业务水平提升工作。组织教师“两笔一话一技术”基本功大比武、同做一套学科试题等活动。二是继续实施“星火燎原计划”倾力打造骨干教师,借助战区和共同体,发挥名师引领,内外用力,让肯学能干的一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先成长起来,成为学科带头人。三是建立教学诊断层级体系,通过层层月跟踪与听评课,帮助教师每月诊改一个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问题诊改月清单”。

二、教学管理研究“七依托”

以集体备课、常规一体化为根基,“常态式”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以魅力课堂为抓手,“经纬式”培养青年教师;以分类辅导、当堂检测,“督查式”指导薄弱学科教师成长;以承担共同体、战区协作任务,“平台式”锻造骨干教师;以专家、名师进校为媒介,“指导式”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以课题研究、信息2.0为契机,“科研式”培养骨干力量。

(一)依托“教学常规一体化”,做到备上一致有实效。加强集体备课质量,保证两周集备1次。改革备课方式,语数英教师用订制的备课笔记手写备课,按照参加工作年限确定备课详案数量。推进“集体备课——个人修改——上课验证——反思提升”基本运行机制和“目标——策略——评价——改进”基本备课范式的落地落实。深化作业改革,落实上级关于“双减”和“五项管理”的精神要求,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品质,设置课前、课中、课后全景式作业,有布置、有落实、批改认真无错误,做好检测与反馈。抓加强全镇对学生教辅的督查,确保学生手中的教辅全做全批全改。改变镇教学常规评价方式,教学常规分为“学校月评”和“全镇期末评”,进行“备课、上课、作业、检测一体化”联动评价,按照60%和40%的比例列入教师考核,以此督促教师加强平日的备上一致,常规跟进、批改及时。

(二)依托“魅力课堂”,让教师上课有效率,评课有见解。围绕“价值取向、内涵底蕴、习性关照、程式展示、方式配置、时间分配、素养展现”等课堂要素持续推进“效率课堂”迭代升级,主题教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教研与科研深度融合,借助课题研究推动,以诊断课、仿践课、比武课、立标课、过关课等课堂教学研磨活动,保证全镇教师每学期全镇范围内公开讲课1-2次,按照参加工作年限依次开展。创新教研机制,积极落实驻在式教研、订单式教研、主题式教研,创建发展“跨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强化学科“跨界融合”。

(三)依托分类管理和当堂检测,跟踪指导薄弱教师、薄弱学科、薄弱班级,缩小差距。加强学业质量检测大数据统计与分析,从日常教学、课余辅导、分组评价等,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和辅导,把“培优补差促中”落实到日常中。优化教学质量过程管理,形成问题真解决的质量常态监控机制,推进教学质量统一监测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特别做好“三薄弱”的质量监控、分析与改进,准确把握学业质量动态。

(四)依托共同体和战区,教学借力发展。与共同体一起做好日常研讨、活动交互、测评一体等工作,保持步调一致,取长补短。作为“常规一体化”柞村战区牵头学校,将与文峰路中心小学、夏邱中心小学、郭家店中心小学、扬务沟小学一起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主题研讨活动”,在活动合作中共同发展。

(五)依托专家、名师进校指导引领,辐射带动教学。除邀请各类专家进校指导外,语文和数学学科,还将聘请名师定期到校持续跟踪指导,靠名师辐射促进教学水平“质”的提升。发挥名师丁国红和孙瑞波引领作用,内部带动英语和数学学科教师发展。

(六)依托课题研究,激发教学研究活力。承担的烟台语文“十四五”课题及其他各类课题,全面深入开展,带动一线教学研究。

(七)依托信息2.0,增强教学创新力。加大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各学科结合课堂教学及大比武等活动,深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研究,通过适切的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成效;加强教研组信息技术运用日常研究,形成常态化研究机制,重视教研组数据的信息化搜集,可视化的数据呈现为学业评价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撑,让教学评价更加精准、有效。    

三、学生能力培养“四关注”

(一)关注学生学习习性培养。指导学生上课如何听讲、如何预习、如何考试等,扎实系统地帮肋学生养成良好习性。改变激励形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性,通过挂胸牌、佩绶带、公众号宣传、经验交流等形式树立典型,在学生中掀起学、比、赶、超的优良学习风潮。与柞村镇中心幼儿园组成课题组,进行幼小衔接课题研究与课程构设。

(二)关注学生大量阅读培养。继续推进学生“月主题阅读”,每月一本书,每月一次校级读书活动促进学生随文拓展阅读。利用学生手中的《阅读积累本》进行日常阅读积累,利用《生活积累》进行周记训练,期末全镇展评。

(三)关注学生学科能力培养。加强学生书写指导练习,全科书写考级,各科书写成绩按10%纳入教师教学成绩。进行作文专题训练,学生每周2节作文训练指导课,每月一次现场作文,编写相应的校本指导教材。在数学课堂“课前计算三分钟”、“培养小讲师”训练学生数学运算和思维能力。英语学科继续推进“自然拼读”的学法指导。组织全镇“核心素养月赛”,检验日常培养效果。

(四)关注学生特长培养。除音体美社团外,成立其他社团,做到生生参与社团,以“走班”形式,发挥教师专长,培养学生特长。开发特色大课间——足球操,让学生天天活动,日日锻炼,降低近视率,消除肥胖。开设好劳动课和主题劳动活动,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开辟校内劳动基地——青青园,开设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学工学农等体验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莱州市科技教育群”组织的各种科技活动,组织科技节,引导不同年级的学生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科学实践活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