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日期:2022-07-05 09:36    来源:莱山区政府

字号:

“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这是我区对教育的承诺,更是自信。教育一直是民生关注的焦点,我区持续推进教育改革,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金滩中学和烟大附中南校区小学部预计2022年9月交付使用;山之韵小学建设继续推进;2022年上半年教师队伍继续庞大,招聘82名研究生教师……随着一项项掷地有声的举措相继落地,我区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更高台阶。

为发挥区内优质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教育集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亮相,我区拿出以名校带新校的魄力,让更多“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来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

“教育集团”如雨后春笋般亮相

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莱山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烟大附中教育集团,今年新的教育集团将在8月份上线……伴随着一个个“教育集团”的成立,一所所新校在老校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为“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实验小学作为2004年创建的老校、名校,充分发挥优质资源,起着 “实验小学”应有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成立了由校本部带动万光新校区的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记者了解到,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共有教学班78个,在校学生3696人,教师193人。两个校区的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等实行一体化管理,努力将集团内的两所学校打造成“人人向上而行的优质化城市学校”。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解决了周边11个社区和村居适龄儿童入学需求。虽然建校时间短,但名校助力新校成长的效果已非常显著,万光校区,已成为老百姓口碑中的优质学校。

烟大附属中学建校于1986年,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是莱山区教育的窗口学校。后期,为了缓解校舍压力,初中部整体搬迁成为南校区,同时,烟大附中翡翠校区(原东轸小学并入)投入使用。自此,烟台大学附属中学辖一校三区,附中教育集团也顺势而生,承载起教育均衡,提升区域办学水平的使命。

让每个孩子在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的学校里读书学习一直是我区教育努力的目标。应广大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多所新校纷纷投入使用。“学校硬件好不好?师资力量强不强?”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我区作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校生数量每年保持8%的高增速,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此,我区实施了扩容提质工程,在做好学位供给保障的同时,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着力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实行集团化办学,科学合理调配干部教师,依托名校师资优势迅速提升新校内涵品质,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融合型”和“联盟型”两种模式

我区实验小学第一个融合型教育集团成立后,全区集团化办学工作迅速驶入快车道,本着高点定位、分类推进,立足区情、校情提出“融合型”和“联盟型”两种集团化办学模式。目前,全区已成立融合型教育集团3个,涵盖城区8所学校;联盟型教育集团7个,全区所有学校实现全覆盖。

目前,我区的融合型教育集团均采用“名校+新校”的模式,从管理体系、文化建设、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考核评价5个方面实施“一体化”办学,让新建学校成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增长点和突破点。“烟大附中教育集团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就属于融合型教育集团,实行“一校两区”的模式,一个领导班子、一支教学团队、一套管理模式、一个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实现集团化一体化办学,将确保两个校区之间教育教学质量均衡。”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名校+新校”的融合型教育集团模式让新学校短时间内得到了家长认可,办学声誉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成为老百姓口中的家门口的“好学校”。今年,区教体局还与鲁东大学合作共同打造鲁东大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并以集团校为平台共建鲁东大学莱山基础教育研究院,在教师培养、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学校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用发展成果来检验教育改革成效最有说服力。为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全区以基础条件较好、发展势头强劲的学校为龙头,采取片区组团的方式,将全区所有学校划分为7个联盟型教育集团。按照“教研先行、互融互通、多元管理”三步走的策略,构建联盟型学校发展共同体。据了解,全区依托7个联盟型教育集团成立了7个片区教研中心,每学期开展同课异构、课例研讨、教学大比武等活动80余次;近两年,共有200名新教师,依托片区教研中心所在学校进行委托培养、跟岗研修,两年培养期满后再统筹分配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对于条件成熟的联盟型教育集团,适时调整为融合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团化办学是我区教育走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重要举措。“我们致力于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坚持发挥好品牌孵化这一最大优势,通过‘名校带新扶弱’,让集团化办学成为优质学校的孵化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区教体局负责人介绍。

教师交流是关键。教师的有序流动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是打破校际壁垒的关键。对于新建校而言,建校之初强有力的“输血”对快速站稳脚跟至关重要。新校立足之后,自身的“造血”功能则决定着发展上限。待新校日渐成熟,建立向校本部的“回血”机制,促进校区之间良性循环的师资流动,成为带动整个集团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区的融合型教育集团在成长的过程中,均经历了从“输血”到“造血”再到“回血”的过程,这是迄今为止,能够办一所成一所的关键。

群众满意是根本。我区决定成立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之初,不少家长对万光校区能否办好持怀疑和观望态度,随着万光校区教育质量迅速提高,办学声誉不断彰显,群众对于集团化办学的方式也越来越认可。短短几年,实验小学万光校区就成长起来。“我孩子很有福气,正愁没有好学校,万光校区就上线了,今年开学孩子就上四年级了,学校师资一级棒,这样的教育很赞。”万光校区学生家长陆女士说。有了第一个成功的样板,家长对后续的教育集团越来越期待,教育集团的外部发展环境越来越好,这些教育集团都迅速成为家长认可的好学校。烟大附中教育集团成立短短一年,翡翠校区办学声誉鹊起,三校区教育教学均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集团办学优势初显,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家长和社会对集团化办学满意度达到99.1%,并对未来教育充满了更大的信心和希望。“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下学期,又有一所小学将加入附中集团。集团化办学路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信心也越来越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驶入了集团化办学的快车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