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城小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44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2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1处。
1. 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一至五年级每周一节劳动教育,一节综合实践课。学校以课程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主题活动等。
2. 基地建立情况。我校在珠江路一号建立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金桥派出所安全防范中心,基地面积1100余平方米,是综合性安全防范教育基地,通过可视化、智慧化、体验化的AI、VR智能场景设置,围绕高发案件,用体验式感受,让学生学会自防自救。
3. 经费投入情况。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0.5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开垦、建设与维护方面。
4. 选用教材情况。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山东文艺出版社
5. 学校实施方案。
我校结合本校实际,以环境课程、常规课程和校园活动课程为劳动教育主渠道,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对新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化架构:一是基于“快乐农场”平台和家校资源,开发农事劳作和劳动创意课程以及家校联动与融合快乐生活课程;二是创新亲近自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课题研究式、项目整合式、主题探究式、综合展示式学习;三是以制度规约和多元评价搭建支持系统。
一、打造劳动教育课程群,实施劳动育人
开学伊始,学校以尊重兴趣、基于经验、联系生活、多元选择、着眼发展为理念,依托“快乐农场”开发农事劳作课程、农事生活课程、劳动创意课程和快乐生活课程群,课程群涉及人文、科学、艺术、语言、道德五大领域。在结构上,每一个课程群由若干具体子课程组成,并以若干项目组块的形式予以实施。比如“农事劳作”是其中最具特色的课程群,下设“开心农事”“田野放歌”“快乐种植”“爱心分享”四个子课程模块,在四个子课程模块之下再开发“认识农具”“二十四节气课程”“农场小作家”等10多项课程。
“二十四节气”课程通过“开心农场”与农历节气结合,让孩子经历学科整合的项目学习,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倾听自然声音,绘写自然笔记,参加与街道联办的节气风俗活动,亲近传统文化,感知节气之美。
“农场小作家”则是基于“开心农场”的习作项目,为儿童搭建了一个观察发现、实践锻炼、总结提炼、分享交流的习作载体,激发儿童视角的文字表达,引导儿童以快乐、积极的心态去参与劳动、关注生活,产生体验、迁移感受,培养想象力,提高习作水平。
“农具博物馆”的成立引导学生分析研究不同农具的用途,加深对我国悠久农耕历史和丰厚农耕文化的了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融入常规课程,渗透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意见》指出:“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学校常规课程更应从多方面融入劳动教育,让“劳”在常态化的教育教学中得以渗透、落实。
我校将学科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开发成为劳动教育的背景性资源,通过筛选其中和劳动相关的教学素材,探索劳动教育与各个学科进行整合的内容和形式,构建起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教师抓住文章中心,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线索来验证“幸福要靠劳动”。学生在寻找、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意义,教师再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学生交流,激发学生通过劳动获得幸福与快乐的兴趣。从播种到收获,不仅使科学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生命的过程,也使学生掌握了劳动技能,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三、整合校园活动,拓展劳动教育途经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通过对传统校园节日活动及社团活动用课程的要素加以改造,使活动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劳动教育实效。
将传统校园节日活动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发挥节日活动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等方面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亲近劳动的积极情感、良好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体悟劳动之美。如运动会开展“志愿行”课程,为运动员端水、整理衣物、提供座椅;读书节开展“小馆长”课程,体验日常图书的借阅与管理工作。将劳动教育寓于校园节日活动之中,以课程化的形式创新劳动教育方式,使学生的劳动情操、思想、性格等不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自我劳动实践
在新冠疫情防疫期间,学生长时间在家,正是开展好劳动教育的重要契机,通过居家学习期间的劳动教育,让学生真正树立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
学校组织教师与家长密切协作,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家庭条件、生活需要等,精心设计劳动课程的单元内容、目标任务,以及成果展示、表扬激励的具体办法。在布置劳动教育的任务时,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坚持“劳心”和“劳力”相结合、“需要”和“提高”相结合、“必要”和“选学”相结合的原则。在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改变了部分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劳动”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不怕劳动、愿意劳动、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良好习惯。
疫情期间的学校劳动课程计划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好评。洗衣服、擦地、切菜、炒菜、包饺子、做手工等等,很多小明星、小能手应运而生。每天在班主任的课前进行网上展示,发布劳动成果,分享劳动收获,成为了很多学生自觉完成的一件事儿。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成琴棋书画诗酒花。
五、强化评价导向使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结合劳动教育课程特点,学校以学生的劳动行为和劳动成效为对象,并适应劳动教育的多样性特点,通过学生劳动表现、劳动交流、劳动情况记录、劳动展示等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劳动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6. 劳动周方案及佐证材料
金城小学劳动周活动方案
【时间】:10月18日早8:10-8:30
【主题】:快乐劳动 健康成长
【着装】一年级班级内部统一;其他级部,级部统一。
【活动流程】
一、校长寄语(5分钟)
二、劳模进校园(5分钟)
三、学生献作品并宣誓(2分钟)
四、各个级部喊劳动口号(2分钟)
一年级:爱学习、爱劳动,我是祖国接班人
二年级:爱劳动、勤思考,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
三年级:我劳动,我快乐
四年级:劳动者好光荣,劳动者最伟大
五年级:我劳动,我光荣
五、合唱《劳动最光荣》(3分钟)
六、活动内容
各个年级自主商讨活动主题:
一年级:我是劳动小能手
二年级:创意水果拼盘
三年级:清爽凉拌菜
四年级:巧手卷寿司
五年级:创意面点
7. 劳动清单
8. 教学设计
素手拈细叶,悠悠茶叶香
——千古茶韵
教学准备:纸杯、茶叶、板贴、茶苗,炒锅
品茶
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快尝尝吧!这是什么呀?对,茶水。你了解茶么?
茶是你爷爷最爱的饮料,还是古代皇帝最爱的饮料呢!
茶树最早是在中国培育的,距今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
2.知起源
其实,关于它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呢。话说,那一天,神农已经中毒72次了,疲惫的在森林里寻找可吃的谷物和草药,眼看就要毒发身亡,这时一片叶子飘进了他的嘴中,他嚼了嚼树叶,瞬间又恢复了活力。传说这篇救命的叶子就是——茶。从此,茶走入了千家万户,走入了我们的生活。
二、茶与生活
课前同学们已经分小组搜集了关于茶叶的小知识,你能来分享一下么?
是呀,小茶叶大学问,大家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份茶叶?
三、亲学采制
1.摘茶
2.炒茶
新采的茶芽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怎样才能变成我们平常喝的茶?请大家继续看老师的演示。
(1)摊青:将采摘的茶芽均匀的平铺摊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内,散发水分和青草气。
(2)杀青:锅烧热,将茶嫩叶倒入加温,注意温度要先高后低,手不断翻动茶叶,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茶叶中的酵素发酵。大约炒20分钟,当你观察茶芽卷曲,颜色变暗,就差不多了,大家要注意,锅的温度很高,不要被烫到。
(3)揉捻:将炒好的茶叶放在簸箕中,进行揉捻。一个原则:老叶热揉,嫩叶冷揉。揉捻包括“揉”和“捻”两个动作。主要目的是为了破碎叶细胞提高茶的滋味浓度,和给茶叶初步做形。
(4)辉锅:最后一道工序去除水分,增香干燥,使成品达到灰绿油润的品质。手法:要快速翻炒,防止糊,同时仔细观察茶叶状态,一般需要20分钟的时间。
同学们的小眼睛亮晶晶的,相信你一定看仔细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回顾、练习炒茶过程的手法,并发挥集体的智慧,找出四个步骤的动作要领,填写炒茶小锦囊。
请大家分享自己的小锦囊。
你更喜欢哪个小组的分享?谈谈你的理由。让我们把掌声送个第二小组的同学们!
你能来谈谈炒茶带来了怎样的体验么?
劳动不易,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浪费。
3.悟茶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品茶,有没有新感悟。
是呀,手中的茶变得好喝了,更香了,对,劳动创造了幸福,这就是劳动带来的甜蜜!
榜样激励
同学们,在刚刚的简单体验,大家都觉得挺辛苦的,而有一位16岁的小姐姐已经重复采茶、制茶10年了。她就是王梦佳,梦佳姐姐的爸爸在她6岁时意外去世,随后妈妈改嫁,小小的梦佳为了不让爷爷奶奶那么辛苦,便在学习之余学习采茶制茶,用劳动所得支付学费,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梦佳也曾想过放弃,因为一边劳动一边上学真的是很辛苦,但是她劳动中磨练了意志,学会了坚持与不放弃,她也将这份精神投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今年,梦佳姐姐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并被评为我国最美孝心少年。
梦佳姐姐的故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是呀,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好榜样,我们要学习梦佳姐姐这种在劳动中铸就的永不放弃的精神。
作业设计
课后同学们可以与父母共同品尝亲手炒制的茶叶,并研究一下不同茶叶的点心搭配。
板书: 素手捻细叶 悠悠茶叶香
种类
品茶:保健
名称
文化
采茶:拇指与食指的前端
轻拈
指端用力
制茶:摊青
杀青
揉捻
辉锅
悟茶:劳动创造幸福 劳动磨练意志
9. 成长档案
10. 学校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