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团旺中心初级中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 2 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 17 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一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一处。
一、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6-9 年级以每周 1 课时的“劳动”必修课为基础,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校内劳动种植,校外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生产劳动。
二、基地建立情况
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优势,丰富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便于劳动教育在校内外的开展,学生亲自参与劳动实践,结合我校及周边情况,特建设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校内种植园基地位于排球场北侧,仓库侧。基地面积约 300 平方米。校外葡萄园种植基地位于学校东侧,基地面积约 20000 平方米。
三、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 126 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 1.9万元。
四、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6-9 年级使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
五、学校实施方案
劳动实践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我校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为切实加强我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意识,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劳动教育方案。
指导思想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劳动基地建设,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张世佳
副组长:李广全
张志伟
成员:王竹青 刘晓东 于瀚 徐小童
目标任务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开展“伸出你我双手,构建洁净校园”课程,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为师生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
2.开展“开心蔬菜园”课程,以校园现有土地资源为依托,搭建学生劳动平台。我校对校园空地进行调查丈量并有效地整合,组织师生开垦利用。
3.开展“快乐葡萄园”课程,走出校园与课堂,服务社会。
4.开展“维修小达人”课程,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
5. 开展“小小烹饪师”课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体会父母的不易,并增强家庭责任感。
保证措施
1.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成立学校劳动教育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2.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3.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4.各部门各班级要高度重视劳动基地建设,提高基地的建设水平,使基地美观、实用,提高基地的示范作用,提高基地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水平。
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师生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评价要注重坚持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促进学生创新品质形成和创新能力发展。劳动教育评价时既要注重过程记录,还要注重结果展示,还需要特殊注意情感和态度评估。评估时要关注个体内差异,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正向积极引导,提升学生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由教导处、年级组和劳动教育课共同记录评价,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全面记录学生劳动过程与感想,形成劳动日记、劳动心得等多样评价展示材料。注重多学科合作评价,定期评选劳动榜样,开展劳动实践成果展,开展劳动专题竞赛活动,多角度展示学生劳动收获与成果。
1.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
(1)“档案袋评价”。要求每位学生建立劳动教育课程档案袋,里面包括劳动教育出勤登记表、劳动教育活动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成果等与劳动教育课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劳动成果等,学校每学期举办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劳动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六、劳动周方案
劳动实践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我校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为切实加强我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意识,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劳动教育方案。
活动主题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宗旨
以“元旦”为契机,广泛宣传劳动的价值,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公益服务劳动等,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涵养劳动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活动内容
开展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 从“自我服务”“学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 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建立劳动教育机制,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
1.劳动教育之教学篇
活动形式:线上班会课
主讲人:班主任
活动内容: 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 上一节劳动教育课。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召开一次班会,提供班会教案;每班两张照片,以级部为单位上交)
2.劳动教育之实践篇
活动形式:线上教学
活动内容:
(1)每位学生每天至少完成自己所在年级段“中学生劳动项目”列表中的 2 项内容,多者不限。(学生每项活动以照片、视频的形式留存,班级收齐,以级部为单位上交)
(2)每天结束家务劳动后,学生要主动向父母汇报完成的情况与心得体会,家长耐心听取并应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及时反馈。
(3)每位学生要以每周填写一张“家务劳动情况记录表”的形式进行活动记录,每周要进行自我小结,家长要对孩子一周的家务劳动情况进行积极客观的评价,形成良好互动。
3.劳动教育之文化篇
(1)劳动诗词朗诵
活动形式: 线上活动
活动内容: 学生可选取中外劳动诗词名篇,进行线上朗诵、班级或年级内分享。(以视频的形式留存,级部为单位收齐)
(2)劳动歌曲大家唱
活动形式: 线上活动(结合学校音乐课教学)
活动内容: 组织学生开展唱劳动歌曲活动
(3)“我身边的劳动者”社会调研
活动形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
活动内容: 组织学生以身边的劳动者——父母亲或其他亲人为对象,调研了解其职业和劳动情况,感悟不同职业和不同岗位的劳动要素、劳动价值、劳动精神。(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班级收齐后以级部为单位上交。)
(4)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党史、敬劳模”教育活动。
活动形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
活动内容: 利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学习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党史、敬劳模”教育活动,(各级部通过征文、绘画、摄影的方式向我们身边的劳动者致敬。每班级征文两篇,手抄报三篇,照片五张,以级部为单位收齐上交)
五、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详细策划。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劳动月”的组织开展,全面规划活动月各项工作,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活动方案。
2. 每类活动形式有效合理布置,让学生轻松有趣参与其中,并收获知识,锻炼能力。
3. 要强化劳动风险意识,认真研判劳动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对学生的劳动安全教育。
4.做好宣传,及时总结。积累相关经验与材料,加大宣传力度,边活动边总结,及时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做好宣传,并将活动设计美篇、上传劳动教育群。
六、劳动清单
校内外活动
1. 保持书桌和抽屉整洁干净,书本资料有序分类。
2. 爱护学校环境卫生,垃圾减量,学会废物回收利用,学会垃圾分类管理;培养绿色环保理念,参与学校美化、绿化、净化活动。
3. 自觉保护学校巩固设施,志愿帮助维护设施设备。
4. 适当参加校外活动,学习农作物种植,参加简单田间劳作。
5. 餐后自主清理餐具、餐桌等。
6.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劳动教育。
7. 了解常用工具构造并尝试修理。
8. 积极实践,设计学校板报、宣传栏、走廊等校园文化等。
9. 学雷锋活动日、“五一”劳动节等节日、纪念日,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人。
10. 爱护图书,参与校图书馆图书整理工作,学会图书分类。
七、家庭劳动
1. 参与厨房帮厨活动,能够学会食材的选择、清洗、烹饪,掌握 1 样拿手菜。
2. 掌握一项手工制作并能熟练操作;熟悉常见工具特点,能安装并维修简单的日常用品。
3. 能科学合理设计自己的房间,包括物体的摆放、文化的布置等。
4. 主动帮父母、亲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帮助他人,参与助残、敬老、扶弱等志愿服务活动。
5. 利用周末和假期参与日常家务,自觉清理卫生,坚持垃圾分类。
6. 会用常见的洗涤用品和洗涤常识,选择合适的方式清洗自己的衣物、刷洗旅游鞋、会换床单被罩。
7. 家庭绿化与美化,掌握花草养护的基本技巧。
8. 床铺整齐,衣物、书桌摆放整齐有序;能安装简单的日常用品。
9. 能够巧用一些生活妙招。
10. 能科学辨识生活用品好坏,并能做剔除、清洗和进一步加工处理。
八、教学设计
初三 7 班居家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目的
在开放的现时代,学生是当今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独占“鳌头”。父母(或监护人)“望子成龙”、 “望女成风”的心理受“风景线”的“疑惑”而严重错位——十分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很少关心孩子的综合素质,普遍认为学生年龄大小,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只要把书读好了就行了,不需要做家务,做家务是大人的事。但是,这种观点却严重的误导了孩子的价值观,其带来的结果就是许多小学生不会做家务,甚至不愿做家务,对做家务有一种抵触情绪,这是十分危险的。家庭生活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和习惯,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责任心——我爱我家,我是家庭一员,我要为我家出力。让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了解家庭生活的技能和技巧,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每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感受亲情的温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长辈、自立自强的品质。
活动主题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活动形式
学生以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制定计划。学生课下以个人为单位实施计划
3.开展“家务劳动汇报展示”的活动。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调查学生做家务劳动的情况,了解学生喜欢做的家务劳动的种类,小组讨论制定好自己的家务劳动计划。让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家务劳动计划,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务劳动,并把自己当天所做的家务劳动记录下来,然后让家长对学生在家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
第二阶段
汇报、交流、展示探究成果以个人展示的形式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交流。因为这次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亲身体验的劳动,所以主要是说说活动后的感受。说说做家务劳动的感受,此项活动由全班学生集体讨论。
2.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如:手抄报、
黑板报、手工小制作、歌曲以及相声小品等。
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帮助孩子练习动作技能。不同的家务可动到不同的部位,叠衣服可练习到小肌肉,擦地板则可运用到大肌肉。此外,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做家务看起来似乎只是简单的重复性动作,但让孩子先从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做起,再扩展到其他家人从小学着为家中尽一份心力,便可培养出责任感。因为家务本就是家中每个人的共同责任,整理自己的东西更是责无旁贷,大家生活在一起,自然都有责任参与整理和打扫。
九、成长档案
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成果展评且择优参加县市级成果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