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信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角第二小学2021-2022学年美术教学研究活动及成果

日期:2022-07-14     

字号:

参加人员:陈董、孙阳洋、杨清茹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美育沁润行动

中心发言人:陈董

一、活动讨论

《美育新课标》学习交流

二、活动总结

7月11—12日我们有幸聆听了省美术教研员肖钢老师以及上海师范大学胡知凡教授的关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美术学科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内容标准、教学评价等线上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向我们深入浅出的阐释了艺术新课标修改的背景、新特点、新变化,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关系以及新课标下美术学业评价的方式方法等,此次学习让我对美术新课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但真正理解并切实执行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不断锤炼,下面针对这次研讨会浅谈自己学习感受。

一、 美术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画课”或者“兴趣班”,而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必修课,美术与音乐学科综合为艺术课程。在课程设计思路上: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聚焦核心素养,突出课程综合;重视艺术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综合能力。把审美感知放在了第一位,更能体会到艺术课程是更加注重学的审美修养,注重学生活动参与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

二、 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评价量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即"核心素养-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四个艺术实践-二十个任务”始终保持着一致性。艺术课程的课程总目标融入了核心素养,美术学科的学段目标又以艺术课程总目标为依据,每个学段的学习任务群又通过任务落实核心素养,体现了层层递进和螺旋上升的趋势;最后四个艺术实践(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也与美术学科的学段目标相关联。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业质量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与总目标相关联,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可测、可评的方面,也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化表现。新研制出的学业质量标准,不是用来衡量学生在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而是更强调衡量学生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学业质量清晰明了的规定学生学习之后将“知道什么”(事实)“理解什么”(概念、 内涵)“做到什么” (实践) “学会思维方法” 并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学业质量转化为教学评价,应先确定评价维度,不同的命题,测评的维度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创意能力、表现能力、回应(鉴赏)能力等等,评价维度要简洁明了,既要便于直观理解,又要便于评价,但是维度的评价要把学生最关键、最必需的素质包含在内。教学目标也可以作为评价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评价目标,课程目标到哪里,评价一定到哪里。 目标写的是不是精准?是不是假大空,就看评价是否“实”而“有效"。如果评价任务写不出来,就要修改目标。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以往是知识点性评价,核心素养“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强调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评价,根据问题、情境要求再设计学习过程,让过程导向评价要求。

三、活动成果

这次关于艺术课程的学术研讨会,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美育将迎来一场新挑战、新征程。我们挑战的不仅是艺术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模式,更要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样性的艺术追求与修养,努力做到成为合格的艺术课程新教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