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龙口市石良镇石良小学,专职体育教师4人,300米操场一块,篮球场地两块,足球场地一块,体育器材室1个,体育器材都符合标准。
一、课程开展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教学要求的规定,制定好教育专业课、单元和课时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一二年级周课时量是4课时,三四五年级周课时量3课时,在课程实施上,严格按照国家体育课程设置,认真上齐上足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并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体育课程高水平实施。在课程内容上,体育与健康课侧重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教给孩子方法;运动技能课以发展运动能力为主,侧重勤练,发展孩子能力;球类特色课以实操训练为主,侧重以赛促学,培养孩子竞技精神。三种类型课有机结合,有效互促,让学生在学练中掌握技能和方法,培育健康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在课程指导上,要求体育教师面向全体,关注全程,正视差异,分类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特异体质、特长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均得到发展和提升。
二、体育活动+体育作业
学校将体育活动和体育作业作为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多彩活动和长效作业巩固体育课堂教学成果。为形成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展示活动中倡导“校园足球文化”,通过玩足球、画足球、讲足球、舞足球、赛足球、足球啦啦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宣传足球知识,普及足球活动。教师层面要求每位体育教师要会基本的传接球、颠球技术等。学校成立学校足球队,利用大课间等业余时间正常开展训练和竞赛。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奠定终身体育的关键,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应从小抓起,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与习惯的最佳期。
三、加强“2+1”的进度开展
进一步加强师生对执行体育“2+1”重要性的思想认识的统一。
1、巩固并提升学生关于“2+1”测试的水平。
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高效落实“2+1”组织形式。
3、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丰富“2+1”的内涵。
4、建立上下联动管理机制,真正使体育“2+1”落到实处,干到点上。
5、调动一切资源来丰富“2+1”内涵,做到教有所依,学有所据。
四、运动队组建工作
(一)、挑选队员
以田径运动会成绩确定。
(二)、运动队的规章制度
1、学习检查制度。
2、训练作息制度,建立严格的训练作息制度,要求充分利用所规定的每周、每次的训练时间,做到训练时认真训练,学习时专心学习,休息时好好休息,不得任意占用学生的训练、学习和休息时间。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做时间的主人,做到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两不误,德、智、体全面发展。
五、活力大课间,我参与我健康
室外阳光大课间,高效利用有限场地,合理安排各年级活动区域和项目。大课间活动全程由音乐控制,第二节下课,学生伴随音乐有序进入班级指定位置。整个大课间有三项内容:快速原地踏步2分钟做热身,个人快速跳绳2分钟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小八项4分钟提升心肺耐力,2分钟调整呼吸放松。同时制定特异体质和生病学生活动方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如果天气不好,我们启动室内大课间活动方案:一二年级体态纠正操、柔韧操,三四五年级是室内功能操。
体育活动课,丰富多彩。体育活动课以班级特色技能活动和年级单项竞赛为主,构建各年级特色项目体系,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放松身心提供机会和平台。
体育竞赛,激扬活力。为了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乐趣,感受竞赛魅力,学校对校级、年级、班级的各类竞赛进行整合,构建月份体育竞赛序列。通过竞技比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对于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学校组建校级运动队,利用课堂、早练、晚托时间、假期进行专业训练,组织参加各级体育竞赛,让他们有更高的发展空间,展现个人体育运动风采。
五类体育活动拓宽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外延,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内涵,有效实现了体育活动的课程化、主题化、序列化,形成“年年有赛事、月月有活动、日日享健身”的浓厚体育工作氛围。
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是反映一个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检验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好坏的一个方面。多年来,我校从不怠慢,本着对学生“健康”负责任的态度,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测试,分析并在测试过程中认真领悟实际操作方法和调整方案。利用《体质达标运动会》的形式,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了达标测试,通过对真实数据的汇总、整理和分析。
龙口市石良镇石良小学
2022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