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诠释担当 专业彰显初心
——金晖学校小学部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上级领导的正确引导下,全体老师通力合作,砥砺前行,发扬“团结、奉献、进取”的工作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继续高奏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的主旋律,努力打造学校品牌,同心同德同进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常规管理为抓手,建设规范校园
学校要想赢得社会的美誉度,教育教学质量是关键,在全市积极开展提升教育质量大比武的现实背景下,我校紧抓教育教学管理不动摇。
(一)严格按课程计划开设课程。
学校每学期均根据颁发的学校课程开设标准,严格落实,既不多开课程,也决不少开课程,严把课程关、课时关,并能科学规划,重新设计课程总表,并将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上墙,及时向教师、家长公布。
(二)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加强教学“五抓手”管理。
本学期我们以中层干部挂钩的方式,严抓教学常规,规范教学秩序。实行中层负责制,督促教师“五抓手”工作,检查网络实行全覆盖。
1.抓思想认知:每周一例会,由校长组织引领,统一全体教师思想认识。
2.抓监控督查:教学常规采取周检查和平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单独约谈、限时整改。
3.抓备课批改:每周以年级组分学科集体备课形成共案,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教案,领导每周深入到年级教研组,参与指导集体备课以及三类作业的设计,批改,重点抓作文批改。
4.抓课后作业的布置:做到每天上报,教导处专人检查签名,并不定时深入到班级中进行实地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约谈整改,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5.抓汇总和反馈:每次检查后,教导处都认真总结,如实反馈,促使了教师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每月的教学工作会议上由分管教学的校长对本月督查工作进行全面的汇总与通报。
(三)立足教研,加强教师专业成长管理。
强化校本教研,引领教师增师识、强师能、修师德。特别关注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举行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多元的思想对话和观点交锋中实现专业成长的自我超越。
1.集体备课。学期初成立学科大教研组,语数英大学科教研组每个学科一个组长,每周教研组都举行集体备课活动,由教研组长主持,精备一课,组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达成共识。学校领导参与其中,适时点评、指导。另一方面,针对教学中碰到的一些难题或重要问题,各学科会组织专题研讨,在研讨会上,教师根据专业理论以及教学经验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结合课例进行专题研讨的方式,教师们收益很大。
2.听课评课。结合市级大比武活动,分学科开展校级教学大比武。以“一立、二选、三听、四磨”为主导模式开展推门听课、观课议课、立标课,研讨课等教研活动。一是成立由骨干教师引领的校级评审小组;二是全体发动,全员参与,按年级组选拔推选参与人员;三是评审小组全程参与研讨课前的听课、教学准备及课后的评课及总结,确定最终参赛人选;四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听课磨课,发表见解,交流困惑,提高了教研组的凝聚力和科研能力。
3.青蓝结对工程。学校领导、教导处深入课堂,对6位新教师进行摸底听课,为了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新教师的指导老师,开展双向互动交流。一是由学部提供结对帮扶名单,学校制定青蓝结对帮扶方案(一是班主任层面的帮扶,二是教育教学方面的帮扶),启动帮扶仪式;二是各学组跟踪跟进,督促后期工作及任务的完成:首先帮扶一对一送课到班,其次帮扶手把手教和带,师徒双方共同完成学校既定的“一年走进门,三年可独行,五年成骨干”的培养目标。
4.课题研究。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龙头的课题研究,成立了读书组、写作宣传组、家校合作组以及劳动实践组等专题公关组,在提高教师科研意识的同时提高其教学研究水平,促进其专业化成长。
二、以品牌建设为契机,培育德馨校园
在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我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助推校园建设的重要引领,着力挖掘教育生活中的红色因子,确立了“红色教育”的德育品牌,家校合力培育德馨校园。
1.确立品牌,打造德育高起点。
制定《金晖学校"红色教育"德育品牌创建实施方案》,把德育的起点放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即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以弘扬红色精神为突破口,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从课程构建、氛围营造、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全方位打造德育特色强校。
2.打造品牌,探索德育资源升级模式。
深挖红色资源,搭建有效平台,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在充分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的前提下,着眼于空间向外、发掘更深的行动指南,培育德馨校风、校貌,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
一是延展时间长度,策划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唱红色歌曲、看红色影片、听革命故事、读红色书籍、祭革命烈士墓、诉英雄情怀、学自编教材等。
二是扩展内容宽度,搭建多样化的宣传阵地。用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促成德育工作的精神实质化。如学英模人物、读优秀书刊、讲学习体会、写感悟体会、访革命圣地、宣理想信念等。
三是拓展空间广度,构建内外兼修的教育网络。一方面是用好校内资源,既注重环境熏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又重视学科渗透,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是开发社会三资源:推行校外辅导员机制;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发挥家长校友作用实现家校共育机制。
四是发展教研深度,发掘更深层次的教育契机。着眼长远,打造红色文化进校园的“升级版”从三方面入手:认真开展红色专题校本教研,铸就红色教育体系;注重传承,培养红色文化进校园的新时代“主力军”;宽德育课程,深度挖掘招远红色文化的内涵。
三、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打造活力校园
活动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最好方法,丰富学生的校内生活,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最佳方式,有利于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陶冶情操,接受体验,增长才智。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墙角文化、廊道文化、楼道文化等校园景观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身心得到陶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沿袭前期良好的管理机制,以“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培养特长,提高素质”为出发点,各类多彩活动都遵循“三定”原则,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每一个项目都有相关的考勤考核等具体的制度;在社团活动的过程都要对相关活动和项目进行检查,拍照留影。
3.重视和突出体艺工作,加强特长生培养。一是成立校长教导主任齐上阵的音、体、美教学领导小组,王芬霞负责美术教学,王玮负责音乐教学,孙丽萍负责体育。二是开齐、上足、教好新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各类课程,确保按课程表上课,刚性执行课堂教学计划,让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等制度落在实处。三是认真上好“两课”“两操”,着力提高体育课及广播操、眼保健操及大课间活动的质量,推行“阳光体育”,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做到时间、内容、场地、器具、教师落实到位,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五是加强特长生培养,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互联资源、实验室资源、图书室资源,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和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尊师”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开展以“阳光少年”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开展以“红歌唱响校园”为主题的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以秋季运动会达标测试为主题的体育竞技活动,开展以写字、绘画、诗歌呤唱“等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活动。
5.扎实推进书香校园活动。书香飘荡的校园,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校园;书香满园是让学生与书为友,和书作伴,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成为一种兴趣。为此,校长牵头成立阅读指导小组,每年级选定一名骨干教师任年级指导教师,统一制定年级组阅读计划,以“四保证”为主线着力推动学生做到“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一是保证读书有时间。学校确定了每周一节课的阅读时间,同时设置了晨诵、午读、暮省的读书方式。要求每位学生在每天完成回家作业的同时能自觉阅读书籍半小时以上。要求家长和孩子腾出一定时间进行亲子共读,特别是假期期间也要进行不间断的强化巩固。
二是保证阅读有指导。每周确定一节阅读指导课。教师协助订立阅读计划(假期阅读计划和学期阅读计划)、引导读书摘抄、指点写作方法、适时组织交流分享等系列做法,为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阅读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保证有主题活动。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认真落实读书知识竞赛、读后感交流、读书征文、经典篇章诵读、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树立起读书活动先进班级、优秀辅导教师和优秀学生、优秀家庭典型,推动全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保证有总结表彰。考核把“书香校园”活动与红旗班级评比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读书成果与教师考核成绩挂钩。相关教师对“晨诵”、“午读”、“暮省”和“读书课”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并依据学期初所定计划对每个班级的阅读进程和效果进行对比考量,参照各类比赛成绩对学生、教师及班级进行相应表彰奖励。
六、存在问题
1.在为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方面还需加倍努力。
2.在管理精细化上还需进一步强化措施、进一步深化细节。
3.教师教学反思力度不够,教科研意识不强,能力有待提高,管理有待加强。
4.教师之间的执教水平良莠不齐,不够均衡。
喜悦伴着汗水,遗憾激励奋斗,2020我们聚力实干,不负韶华。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一定会开出更灿烂的花,结出更丰硕的果!让我们仰望星空守初心,聚力实干再出发!
招远市金晖学校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