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唐家泊中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5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2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1处。
1.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六、七年级每周2课时,八九年级每周一课时。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
2.基地建立情况:
校内基地:
在学校的东南角约有二百平方米的水果蔬菜基地,种植有桃、杏、李等水果及一些应季蔬菜;在学校的西南角有二十平方米的蔬菜种植基地,让学生种植一些应季蔬菜。
校外基地:
有饲养园,喂有鸡、鸭、鹅、猪等
百果园,有桑椹、杏、桃、梨、樱桃、苹果等
粮食基地,有花生,芋头、玉米、红薯等
3.经费投入情况:学校经费紧张,用于劳动教育方面的经费很少每年投入经费大约0.2万元,用于购买各种工具和材料。
4.选用教材情况: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各年级使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以及学校特色课程《烘焙》和编制等。
5.学校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教育活动安排
1、保护花草树木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我给小树写首诗”活动。
(3)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4)各班开展“种植区”的实践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四项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做好定期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工作。(调查表各班根据班情自制)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六七年级综合与实践与劳动课教师认真落实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学校。(学校根据种植实践区情况,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评比。)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在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四、总结劳动教育活动。
根据总结情况,少先队评选“最佳劳动基地”和“劳动小能手”。
6.劳动周方案及佐证材料:
学校劳动周活动方案
为加强我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劳动中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精神和形成劳动习惯、初步技能,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劳动周活动方案。
一、活动组织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劳动周活动的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学校常态化、课程化、科学化的劳动教育。
组 长:分管政教处副校长
副组长:政教处主任、教导处主任、总务处主任
成 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各班班主任
二、活动主题
弘扬劳动精神,做最美青少年。
三、活动时间
每年 5月最后一周为我校的“劳动周”。
四、参与对象全校学生。
五、工作措施
1.开展一次劳动主题教育。
积极开展劳动周启动仪式、主题晨会、主题班会、劳动故事会、家长会等活动,通过仪式教育、国旗下演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劳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与理解,继承与弘扬劳动主旋律。
2.开展一次校园劳动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校园劳动实践、劳动基地实践、校园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通过班容班貌美化、寝室内务整理、劳动基地除草种植、校园文明劝导等形式,让学生主动于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积极营造“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氛围。
3.开展一次家庭劳动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通过美食烹饪、洗碗洗衣、家居美化清洁、家居花草种植、家居物品维修、制作贺卡或手工艺品等形式,一起与父母共筑温馨之家,弘扬勤劳传统美德。
4.开展一次校外劳动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田间劳作、工业生产、劳动研学、职业体验等活动,通过社区(街道)、养老院、商场、工厂、农耕园等社会资源,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不同的岗位,感知劳动的不易,努力践行劳动精神。
5.开展一场劳动技能比拼活动。
积极开展校园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通过日常生活技能比赛、劳动知识竞赛、劳动征文大赛等线下比赛和家务整理、洗涤缝补、变废为宝等线上视频作品赛,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比拼劳动成果,使劳动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里扎根。
6.开展一次劳动成果展示活动。
积极开展学生劳动成果展示活动。通过晨会、学校网络平台、电子屏幕、展示区、展示课等形式,利用照片、视频、作品等素材,全面展示学生劳动成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呈现学生人人热爱劳动,人人参与劳动、人人享受劳动的新景象。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深入开展。
各年级、各班按照学校要求,依据学生年段特点,有序、安全地开展劳动周活动,精心设计劳动周活动计划,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培育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结合我校实际,发动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大力宣传在劳动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选取育人效果好、显示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典型做法,征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之后的劳动日记、实践成果、创意作品等,进行集中展示,形成劳动周教育成果,打造学校劳动周活动品牌。开展劳动周典型案例评选活动。
(三)建立机制,形成常态。
学校建立劳动周保障机制,为劳动周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人力、经费、场地等支持,做好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明确责任。德育处、教务处将劳动周开展情况纳入日常检查、督导、考核中,加强具体检查指导,推进工作常态化。
7.劳动清单:
栖霞市唐家泊中学劳动教育清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劳动是学校教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其应渗透、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离开了劳动,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让学生在系统学习文化知识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日常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时代新人。
认知篇
劳动贯穿于孩子的每日生活,在不断模仿、学习、认知的过程中,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是培养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照顾他人的能力的好时机。
六年级:学会模仿 探索生活
1、学习洗晒衣物、叠衣服。
2.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
3.学习整理床铺、叠衣物
4. 学习清洗水果、蔬菜
5. 吃完饭洗碗
6. 学习扫地、拖地
7. 随时擦擦玻璃
8. 学会整理书籍、衣物主动分类摆放
七年级:强化意识 养成习惯
1. 学会垃圾分类成习惯
2. 学会自己换洗床单和被套
3. 学会泡茶、制作蛋糕、水果拼盘
4. 能辨识蔬菜好坏,辨识生活物品限用日期,并清除坏的或过期的物品
5. 学会独立洗澡
6. 安全使用家用电器等
7. 摆放餐具,分发食物
八—九年级:独立自主 自律成习
1. 熟练清洗各种物品
2. 床铺整齐,衣物摆放整齐有序
3. 书包、书桌成风景
4. 地面、玻璃如明镜
5. 坚持饭前帮忙盛饭,饭后主动收拾碗筷
6. 使用洗衣机、电饭煲等家用电器
7. 保持卧室整洁,定期打扫
8. 学习烹饪,做简单的早餐
9. 熟悉家里植物养护
10. 垃圾分类成习惯
8.教学设计:
节约一角零花钱,奉献一片爱心
教材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的零花钱也出现蓬勃向上的趋势。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已经引起部分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本次活动以学生生活中的现象作为研究材料。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数据统计等方式,不仅培养了研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而且从活动中体会到家长劳动的艰辛,口袋中零花钱来之不易。可以帮助他们自觉地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自觉培养关心弱势群体的美好品质。是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好方法。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存在着溺爱的现象,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手中的零用钱的数额也有所增加。为了让学生懂得合理地有计划地使用零用钱,并知道这些钱的来之不易,都是父母花血汗挣来的,要重视父母的劳动成果,将这些钱用在刀刃上,并在活动中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节约用钱、合理花费的良好习惯和扶危济困的品质。
2、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培养同学们的爱心,把零花钱用在公益事业上,多救助一些贫困儿童。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奉献自己的爱心学生用实际行动节俭自己的零花钱,用于公用事业
教法学法: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教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通过前一阶段的调查,对零花钱有了正确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分两大组对零花钱展开讨论,一组讨论乱花钱的危害,一组讨论乱花钱的合理使用方法。
二、讨论交流
(一)1、学生交流乱花钱的危害
2、师小结: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依然不能丢,而且乱花钱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同时我们还应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乱花钱。乱花钱后患无穷。
(二)1、学生交流合理使用乱花钱的方法
2、师小结:我们口袋里的钱来之不易,零花钱要合理使用,零花钱是必需的但量不能太多,定期拿零花钱、养成记账的习惯、有储蓄观念、建立理财目标。
三 、合作探究
师:通过同学们调查了解到,我们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应该合理使用,不能铺张浪费。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不能像我们一样正常读书、生活,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节约零花钱,寄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帮助他们。 明确“节约一分钱就是赚得一分钱”的观念。结合活动,同学们自己撰写板报稿,做一期题为“节约一角零花钱,奉献一片爱心”的黑板报或电子报刊。
附:《零用钱小诗》
物来自钱,钱来自勤。费钱可耻,省钱可扬。
《零用钱儿歌》
小小零用钱,用处真不少。我们小朋友,不能乱花钱。小钱都集中,要派大用场。可买书和报,学习有长进。我们献爱心,失学儿童笑。合理利用它,养成好习惯。
名人节俭实例
1、 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给自己规定不吃猪肉和鸡,给大家很大鼓舞。
2、 周恩来
周恩来同志非常注意保持艰苦朴素作风。他规定自己主食吃三分之一的粗食;一双布鞋底磨穿三次,还要缝起再穿。周恩来总理一生只有两件睡衣,各105.107个补丁。
小结
1、同学们在活动中认识到一分一厘来之不易,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增强合理使用零花钱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2、这次活动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零用钱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感受,体会到了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的重要性和幸福感,进一步提高了对零用钱正确支配的认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实地学习收集资料、调查采访、上网查询书写倡议书等多种形式,丰富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让学生真实的掌握了一些关于苹果不同方面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学生们一次成功的生活体验;本次活动也有不足之处,有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需要在以后的劳动过程中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行力习惯。
9.成长档案:
10.学校成果展:学校积极参加烟台教科院举办的劳动教育成果展评,获得烟台一等奖两次,烟台三等奖两次,栖霞二等奖两次。(上传照片或视频或刊版,学生获奖证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