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课程 学校现有专职美术教师5人,兼职艺术教师 2人。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开设艺术课程,在课时安排上,1-5 年级美术课每周 2 课时,音乐课每周2 课时。
二、艺术活动 学校每学年开展 1 次艺术节活动。在6 月份举行了在阳光下成长艺术节活动,孩子们通过歌曲、舞蹈、演奏器乐、绘画、书法、剪纸等活动,展现出平时不一样的自己。由于疫情影响,不能集中聚集表演,学校利用课间时间在校园内播放音乐营造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
三、条件保障 设置了艺术专用教室和艺术活动室,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艺术专用教室5 间,包括美术室(2间)、音乐室(2 间)、舞蹈室(1 间),艺术空间(1间)钢琴 2 架,相应的教学辅助配套齐全。
四、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学校平时认真组织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每学年开展2次测评。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好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课程计划,把艺术教育落实到课表上,保证艺术教育课程开足开齐,多渠道、多形式地做好学校艺 术学科教学工作。我校每周美术和音乐课各两节,我们坚决杜绝其它科目挤占、挪用艺术课程课时的现象,学校教导处按照课程表不定期对各年级的艺术课进行巡课。2、夯实艺术教育基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我校认真落实艺术教育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要求教师做到扎扎实实上好常规课,精心准备上好教研课。我们从备课开始,全体教师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认真备课,备课中注重面向体学生,抓普及的同时,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3、加强指导与管理,落实常规的同时求创新发展学校在对全体艺术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随堂听、跟踪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艺术课外活动是艺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要求上好艺术类课程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带好艺术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使我校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扎实有效。学校建立了合唱队、舞蹈队、管乐队、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外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在活动中既丰富了学的课外艺术生活,也锻炼培养了一批热爱艺术的积极分子。 4、搭建展示平台,提升艺术修养,造就才华出众的学子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基础教育,更能以艺术作为媒介,引发、释放和发挥儿童的潜在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内化, 这是每个孩子成长都需要的。因此,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让孩子们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身心的发展。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开展艺术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演出。如:开展“阳光下成长”绘画比赛、“快乐书写”书法比赛、学校艺术节、班班有歌声合唱节、庆国庆唱红歌、元旦晚会……我们为具有不同才华的学生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使全体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学会表现美、欣赏美、感悟美,提高审美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学生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促进他们才艺的成长和各方面进步。5、强化管理,形成“好习惯+好人品”的翰墨飘香氛围学校坚持以书法艺术为抓手,引导学生走进民族文化,进而领略、传承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充分发挥书法艺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学校始终坚持把写字课纳入必修课。在低年级进行铅笔字、中高年级进行钢笔字的教学。并且我们把书法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每天有10 分钟教师指导写字的时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规教育、审美教育。学生们培育了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锤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成就了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尤其是从特殊的角度理解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使他们健康成长拥有深厚的精神底韵。 6、精心设计,形成“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校园文化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政治说教,更应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育人内涵,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我们还积极营造班级文化,让每一个角落说话。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了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我们本着“物质文化先行,隐性文化紧随”的建设方式,以书香文化、书写正规字等浸润着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7、开展艺术特殊教育——植物敲拓染我校开展艺术特殊教育——植物敲拓染,它属于非遗传统文化,利用自然中的花、草、茎叶等进行的植物敲拓染,属于草木染中比较冷门、简单的类别,通过敲敲打打,就可以把植物的自然形状、色彩凝固在所需的各种载体上,在植物叶片敲拓染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到了传统染色技艺的魅力,形成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