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成果】海阳市方圆学校2021—2022学年教学研究活动及成果

日期:2022-06-27     

字号:

海阳市方圆学校2021—2022学年教学研究活动及成果

时间:2021年11月12日

参加人员:威海市语文教研员程秀教授、海阳市教研室、方圆学校语文教师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教研活动主题:“随”出精彩,“识”出能力

中心发言人:成秀教授、刘艳老师

一、活动讨论

1、低年级识字课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

2、《雾在哪里》一课共有十二个生字,可不可以全部采用随文识记的方法?

3、生字全部采用随文识字会不会让阅读教学过于零碎?

4、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借助语境将识字与理解字义融为一体?

二、活动总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在随文中识字、理解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识字写字能力。2021年11月12日,由我校牵头,开发区小学和方圆街道小学参与,开展了低年级“随文识字”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还邀请了威海市教育名家成秀教授、海阳市教研室陈伟主任等领导指导工作,刘艳老师进行《雾在哪里》课例展示。



针对“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成教授、陈伟主任带领我校语文老师就《雾在哪里》一课展开了研讨,最终商定将《雾在哪里》一文中的十个生字都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并借助语境,将识字与理解字义融为一体。

如,学习“街”这个字的时候,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个生字中自己认识的部分,学生能够发现这个字的两边是“行”,中间是两个土,将这个字分三部分分别放在图片中,告诉学生这样宽宽的用来行走的路就是“街”,再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在哪里看到过这个生字,学生识记了生字,也学会了联系生活识字的方法。

“岸”这个生字不仅仅要求学生会读,还要求学生会写,在教学中,采用的是字理识字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上面的山就是高起的陆地,中间部分表示高地和水的分界,干表示读音。接着又出示了“岸”字的演变,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将字理演变、字形本义展示出来,加深了学生对“岸”这个生字的理解。在指导书写的时候,运用甜甜圈和魔法棒让学生自主发现岸的书写规则——上窄下宽,四横之间是等距的。从读到理解再到写,学生在层层深入中学会了“岸”。

三、活动成果

本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学习的平台,让老师们更加清晰识字教学的方向,随文识字是低年级识字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随文识字课堂教学模式的主体理念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高文军校长肯定了我们这次教研活动的效果,也希望老师们能将“随文识字”运用到常态教学中。在2021年海阳市课堂大比武中,刘艳老师执讲的《雾在哪里》获得二等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