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龙旺庄中学初级中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15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
一。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每个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生产劳动。
二。基地建立情况
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
三。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0.5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开发方面。
四。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校本课程
五。学校实施方案
2021-2022年劳动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 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二、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三、具体措施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六。劳动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我校根据学校实际,特制订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领导小组
组 长:万全运
副组长:宋志东 宫尹华 袁忠苹 刘明
组 员:级部主任、班主任和综合实践教师
三、活动主题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四、活动宗旨
以五一劳动节和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广泛宣传劳动的价值,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公益服务劳动等,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涵养劳动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五、活动内容
开展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 从“自我服务”“学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 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建立劳动教育机制,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
1.劳动教育之教学篇
活动形式:班会课
主讲人:班主任
活动内容: 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 上一节劳动教育课。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2.劳动教育之实践篇
活动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
活动内容:
(1)每位学生每天至少完成自己所在年级段“中小学生各年级劳动项目”列表中的 2 项内容,多者不限。
(2)每天结束家务劳动后,学生要主动向父母汇报完成的情况与心得体会,家长耐心听取并应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及时反馈。
(3)每位学生要以每周填写一张“家务劳动情况记录表”的形式进行活动记录,每周要进行自我小结,家长要对孩子一周的家务劳动情况进行积极客观的评价,形成良好互动。
3.劳动教育之文化篇
(1)劳动诗词朗诵
活动形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
活动内容: 学生可选取中外劳动诗词名篇,进行线上朗诵、班级或年级内分享。
(2)劳动歌曲大家唱
活动形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
活动内容: 组织学生开展唱劳动歌曲活动
(3)“我身边的劳动者”社会调研
活动形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
活动内容: 组织学生以身边的劳动者——父母亲或其他亲人为对象,调研了解其职业和劳动情况,感悟不同职业和不同岗位的劳动要素、劳动价值、劳动精神。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
(4)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党史、敬劳模”教育活动。
活动形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
活动内容: 利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学习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党史、敬劳模”教育活动,可通过征文、绘画、摄影的方式向我们身边的劳动者致敬。
六、活动要求
1、各班按年级合理选择制定本班活动内容,认真部署。以班级为单位,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使学生明确参加劳动的目的意义,产生爱劳动的情感。
2、从农村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3、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劳动观念教育,不仅要加强劳动技能的指导,还要注意劳动习惯养成的教育。要求学生服从指挥、举止文明,尊重他人的劳动,爱护农作物,注意环境保护。在劳动中不嬉闹,不做危险的动作。
4、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5、结合学校的红色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家乡的教育。
6、各班要把每类活动形式,有效合理布置,让学生轻松有趣参与其中,并收获知识锻炼能力。
七。劳动清单
小学家务劳动清单
一年级
具体内容和要求:
(1) 在家能垃圾分类。
(2) 学洗袜子、红领巾。
(3学习用扫把扫地,使用畚箕。
(4学习折衣服、裤子、袜子等。
(5)饭前盛饭、摆碗筷。
(6)饭后收拾并擦干净桌子。
(7)会洗水果。
(8)坚持每天自己背书包上下学。
(9)学命擦黑板、抹桌椅,开关门窗。
二年级
具体内容和要求:
(1)学习用拖把拖地,怎样才能拖得又快又干净。
(2)学习清洗简单的小物品如自己的袜子。
(3)坚持饭前帮家人盛饭、摆碗筷。
(4)坚持饭后收拾、擦桌子、并学习洗碗筷。
(5)学会分辨蔬菜的好坏,别除蔬菜中不能吃的部分。
(6)坚持自己的衣裤自己折。
(7)学会整理自己的书柜、书架。
(8)、学会叠被子,给父母或长监做些表还孝心的事:把父母或长辈的被子叠方正整齐。
(9)学习系鞋带
(10)学会擦黑板、扫地、抹桌椅,开关门窗。在老师的指导下当好值日生。
三年级
具体内容和要求:
(1)能直接洗头,梳头,洗澡,洗小件衣服。会行衣服。
(2)会折衣服,裤子,袜子等。
(3)饭前盛饭,摆碗筷。
(4)饭后收拾碗筷、擦桌子等。
(5)会洗直自己的鞋子,帮家人擦皮鞋。
(6)会用水果刀削瓜类或水果的皮。
(7)会用针线缝扣子,会用削铅笔刀削铅笔。
(8)会打死结、活结、蝴蝶生等,
(9)水果拼盘大请客。
(10)给父母或长辈做些表达孝心的事:洗头、洗脚等。
四年级
具体内容和要求:
(1)坚持主圾分类,并用行动影响家人。
(2)自己种植一种蔬菜、绿植。
(3)学习用针线缝扣子等。
(4)整理自己的衣橱衣物。
(5)坚持每周帮家人洗一次晚。
(6)坚持每月自己至少清洗一次衣物。
(7)用报纸等包装礼物。
(8)书架进行归类整理。
(9)热练系鞋带。
(10)能自己洗头发。
(11)帮助烈属、军属,残疾人和孤算老人打扫庭院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年级
具体内容和要求:
(1)用洗衣机洗衣服
(2)坚持每次用完口生间后及时打扫卫生间。
(3)坚持每天帮家人盛饭,饭后一起收拾桌子。
(4)学会自己整理换季衣服。
(5)坚持每天整理自己的书桌书柜。
(6)养花护草。
(7)学会炒菜,煲粥,做简单的饭菜。
(8)当客人来访时,热情招待客人,让客人感觉舒服。
(9)帮助烈属、军属,残疾人和孤算老人打扫庭院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0)照顾弟弟妹妹。
六年级
具体内容和要求:
(1)亲身体验一天里妈妈的“行动轨迹” 。
(2)懂得珍惜各行各业叔叔阿姨劳动成果(比如拍照,在照片下附简短内容和感受) 。
(3)观看相关电影、纪录片、综艺节目等,进一步了解各行各业 。
(4)搜集生活中的智慧小技能,挑选喜欢的技巧进行分享 。
(5)去养老院体验照顾老人 。
(6)学会织围巾 。
(7)学会尝试雕刻萝卜和土豆 。
(8)探索昆虫的秘密 。
(9)阅读关于劳动的绘本和书籍 。
(10)尝试做一次小主播,宣传社区文明行为 。
七年级
具体内容和要求:
(1)做简单的早餐
(2)擦洗地面
(3) 清洗各类物品
(4)使用洗衣机、电饭煲
(5)保持自己卧室的清洁
(6)书包、书桌干净整洁
(7)自己铺床
(8)饭后主动收拾碗筷
八——九年级:
具体内容和要求:
(1)熟练清洗各种物品
(2)床铺整齐,衣物摆放整齐有序
(3)书桌成风景
(4)地面、玻璃如明镜
(5)坚持饭前帮忙盛饭,饭后主动收拾碗筷
(6)使用洗衣机、电饭煲等家用电器
(7)保持卧室整洁,定期打扫
(8)学习烹饪,做简单的早餐
(9)熟悉家里植物养护
(10)垃圾分类成习惯
八。教学设计
日常生活劳动 西红柿炒蛋
开头语:同学们好,今天我要教大家做一份色泽鲜艳,人见人爱,老爱皆 宜的西红柿炒蛋。西红柿炒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蛋白质,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好的作用,现在我们就开始动手吧。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红柿与鸡蛋的营养价值。
2. 过程与方法:讲解-示范-实践操作。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炒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番茄炒鸡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烹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形成爱劳动的素养,并在劳动中树立防护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动手做出一盘西红柿炒蛋
教学难点:对油温的掌握和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工具使用:
1.对西红柿炒鸡蛋营养价值的讲解,
2.食材的准备:西红柿2个、鸡蛋2个、葱花2根,盐、油适量、案板、菜刀、围裙等。
三、活动设计:
1. 导入:趣味导入,边讲解西红柿的营养价值,边将网络段子西红柿炒蛋的错误做法呈现,引起学生的积极性。
2.课前三思:番茄怎样切片比较好?火候该怎样把握?蛋炒到什么时候加入番茄比较合适?
3.操作步骤:
1)将西红柿洗净后去蒂,切成小丁待用。(如果要口感用沸水烫一下,去皮)
2)将鸡蛋打入碗中,用筷子充分搅打均匀待用。
3)锅里放油3汤匙烧热,将鸡蛋放入锅中炒熟盛出待用。
4)倒入少量油,下西红柿丁煸炒,炒片刻,倒入鸡蛋翻炒,加入少许盐。
5)翻炒几下出锅即成,可以稍微加点葱花配配色。
四、安全保护
1)火炉周围温度较高,小心烫手。
2)用菜刀时,要小心手。
4)不要放太多油和盐。
五、评价机制:
1.特别优秀:色香味俱全,不咸不淡且配色舒适
2.优秀:熟了,配色稍欠,不影响食用
3.合格:盐放多了,下次注意哦
4.展示:全班同学拍照上传至家校联系群里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在家里,做一盘香喷喷的番茄炒蛋,
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品尝一下。
九。成长档案
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成果展评且择优参加县市级成果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