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古城小学2021-2022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2-06-11     

字号:


莱阳市古城小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2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0处。

一、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每个年级每周一课时。学校以课堂与课外结合教育的方式。

(一)开展校内劳动实践

学校把劳动教育实践贯穿于整个学校生活、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劳动。每天让学生参与校园保洁、花坛除草等实践活动;每天让学生参与班务整理、个人书桌整理等实践活动。                                                               

(二)家校合作,促进劳动教育和实践发展

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并要求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三)社区劳动

开展公益性实践活动,为社区送爱心,鼓励学生维护社区的卫生、美化社区。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每学期组织学生到附近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梳头、叠被、打扫卫生。

二。基地建立情况

为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在后操场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学生根据季节变化种植时令农作物。

三。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方面。

四。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一年级使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五。  学校实施方案


莱阳市古城小学劳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工作要点确立的“要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目标,以及烟台教科院“重点推进劳动教育研究”的要求,结合莱阳市制定的《莱阳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和《劳动教育活动方案》,我校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设计制作类劳动、考察探究类劳动等领域出发,强化劳动实践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优化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积极开展劳动月活动,举办学校劳动实践教育成果展评,努力创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全力推进劳动实践教育,培养新时代好少年。

二、工作目标   

1.提升学生日常生活劳动能力,包括自我服务劳动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2.提升学生生产劳动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手工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

3.培养学生服务性劳动能力,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设计制作能力,使学生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5.培养学生考察探究能力,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6.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 强化劳动实践教育特色课程建设

1.日常生活劳动

①自我服务劳动

低年级:学会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会穿脱衣服、系鞋带;会洗手帕、红领巾等小件物品;会削铅笔、订本子、包书皮,能整理自己的书包。

中高年级:能自己洗头、梳头、洗澡;学会洗衬衣、裤子等小件衣服;会使用针线钉纽扣,缝小手帕、沙袋等简单的布制品。

②家务劳动

低年级: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铺床、叠被、刷洗碗筷、扫地、倒垃圾等。

中高年级:能主动地扫地、拖地、抹家具;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能帮助家长摘菜、洗菜、淘米,在家长指导下,会做简单的饭菜;初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了解收音机、电视机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能自己开、关这些电器。

③校园劳动

低年级: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值日,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

中高年级: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值日,能有条理地摆放课桌、凳,自觉打扫教室、学校卫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办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能对损坏的课桌凳进行简单的维修。

2.生产劳动

学校规划学校种植基地,学生参与种植全过程。

种植基地责任到班级,由学校总务处统一规划将种植基地平均划分给各个班级,由班主任具体负责种植基地。由学校统一在相应位置安装班牌。种植品种各班自定,学校不作统一要求。

各班指导老师或班主任在课余时间或劳动课进入种植基地指导学生育苗、播种、护理、给作物浇水,捉虫、拔杂草,细心观察作物的变化,并要拍摄照片记录下来。

收获的蔬菜可以供应学校食堂,学校付钱购买。班级劳动获得的报酬由班级所有,用于班级日常班费开支。其他不可食用的作物可以上交学校加分奖励,或让学生带回家分享劳动成果。

3.服务性劳动

参与社区劳动,争当小小志愿者。与社会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习之余走向社会大课堂,奉献自己的小爱心,营造良好邻里氛围,从小树立“社区是我家 美丽靠大家”的家园理念。

组织“给我一个岗位我能行”活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 

4.设计制作类劳动

鼓励学生尝试剪窗花、草编、软陶、折纸、布贴画、立体纸艺创作、木板画、沙画、纸浆作品、篆刻、中国结、衍纸、陶泥、扎染、废旧物品创作、铁丝缠绕等创意制作。

5.考察探究类劳动

利用学校种植园基地提供自主探究空间,实现学科整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校的种植活动引入教学活动,在开展种植活动之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与这些问题有关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在种植信息搜集、归纳、讨论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如何种植。并将这一学习方式延伸到其他学科学习中,实现学科的整合。            

(二)优化劳动素养评价标准

1.对学生的评价

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等他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通过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自律评价表将学生的居家劳动情况反馈到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映给家长,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劳动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依据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自律评价表的情况和在劳动月中对班级的劳动贡献, 每月一评“劳动小能手” 。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情况,收集整理相关制品、作品等,选择代表性的写实记录,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2.对班级的评价

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依据班级整体的学生劳动参与度和推进情况,结合劳动月活动的实施情况和劳动基地的养护种植情况对班级进行评比。

依据各班一学期劳动工作情况,分数达到90分以上的班级授予班级“示范劳动基地班级”。达到80分以上的班级授予“优胜劳动基地班级”。达到70分以上的班级授予班级“达标劳动基地班级”的荣誉称号(名额不限)。

班级学生劳动评价表的完成率达到80%以上得30分,达到70%以上得20分,达到60%以上得10分。

劳动月评分标准:能按照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全班学生参与相应劳动项目,学生完成图文并茂的劳动成果页,有作品的每班上交2-3件作品,完成以上内容加30分,此外,能按要求完成活动总结并上交总结材料的再加20分。

劳动基地评分标准:有种植合作小组及分工养护,得20分;种植品种长势茂盛。一类30分,二类20分,三类10分;菜地无杂草。一类30分,二类20分,三类10分;收获作物,得20分。上交从作物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照片,并作出总结,得30分。

(三)积极开展劳动月活动

劳动教育也可以负起传承经典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我校劳动特色课程中,“劳动教育”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为基础为依托,通过劳动月活动,组织手工操作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它包括观察不同节气的动植物、节气手工艺术品的制作、节气特色饮食的制作、节气习俗活动等内容。通过劳动月配当表组织劳动活动,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形成劳动的积极态度,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四)举办学校劳动实践教育成果展评                                                     

学校定期向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择优向全校师生发布。培养劳动意识,探索劳动方法,形成劳动智慧。

每学期举行一次劳动技能大赛,展示学生劳动能力。

根据学生劳动情况和班级劳动月实施情况,评比展示“最佳劳动基地”、“劳动小能手” ,展示学生劳动成果。                                          

每学期各班级至少组织一次学生“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展示学生劳动收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