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360F/2022-08041 成文日期: 2022-06-01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组配分类: 社会建设

第141016号:关于“提升烟台多渠道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提案的答复

日期:2022-06-01      来源: 烟台市民政局

字号:

姜斑女委员:

您关于“关于提升烟台多渠道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对我市养老事业的支持!现对您的意见建议答复如下:

烟台市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市710.21万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82.35万人,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的特点。通过不断夯实养老服务保障政策,通过完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扩大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效能,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为老服务体系,打造“福寿烟台·康养胜地”颐养品牌,形成了具有烟台特色的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养老服务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机构250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610余处,各类养老床位总数6.5万张。

您所提到的建设多渠道养老服务体系的意见建议,对于完善我市养老服务政策、健全相关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吸纳,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一、强化政策创制,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保障。

将医养结合纳入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不断健全完善医养结合发展政策,烟台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意见》《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意见》《烟台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医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烟台市发展养老服务业市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等,建立了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设施(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的建设和运营等补助政策。为加快引导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2021年我市进一步提高医养结合机构补助标准,其中,护理型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最高达4000元/床,敬老院新建床位补助最高达15000元/张,养老机构运营满一年星级评估后,对收住的中度、重度失能老人按照1200元/人、1440元/人的标准,给予0.8倍至1.2倍的差异化补助。同时,持续提高有效床位供给,进一步优化床位结构供给,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截至2021年12月9日,我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为41416,护理型床位24330张,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比例为58.75%。

二、兜住民生底线,优化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

全面改革困难老年人保障工作,联合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进一步优化特困老年人补贴制度,取消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申请,由区市民政部门或授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据低保发放名单,对当月内满60、80、90周岁的低保老年人进行核实认定,与当月低保金同步发放;护理补贴需本人、家庭成员或委托代理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审批。2021年以来,为全市44.45万人次60周岁以上的低保老人发放生活补贴3855.9万元,为1.24万人次生活不能自理、能力等级2-3级低保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98.83万元。

三、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激发养老产业市场潜力。

围绕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烟台市成功争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单位,突出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强化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功能,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在扩内需、增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烟台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幸福院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农村幸福院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一)注重养老与医疗服务的融合度。注重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医养融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护服务,加快构建医疗、养老、照护、康复、临终关怀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全市已建成20处设立医院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另有70余处养老机构设立了卫生室、医务室,剩余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与医疗机构签约率达到95%。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为老服务中的应用。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平台14处,入网老人达110余万人。加盟为老服务组织、企业5000余家,并与省级“两台一网”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依托养老服务平台,与企业合作,研发应用软件系统、健康管理产品,为老年人提供远程健康管理和日常监测等服务。

(三)大力发展市民社区食堂。为满足社区居家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就餐服务需求,我市将建设发展市民社区食堂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强力推进。截至目前,烟台市已建设79家市民社区食堂,其中市区52家,日均服务社区居民2万余人次,其中老年人8000余人次。社区食堂已成为群众身边的自家餐厅,深受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好评欢迎,初步形成市场运作、政府补助、服务老人、辐射社区的市民食堂烟台模式。

四、加大人才培养,强化老年护理专业队伍建设。

自2016年来,我市每年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千人培训计划”活动,免费培训养老管护人员6000余人次,居家和社区护理人员10000余人次,全市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近80%,并给予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补助和大中专毕业生从业补助,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引导和支持烟台护校、滨州医学院老年医学院、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烟台工贸技师学院、烟台天虹技工学校等5所学校增设了养老管理与护理专业,先后与日本、英国、德国等举办多期高级护理员培训班,组织开展了五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养老服务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市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82.35万人,目前全市持证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为2481人,年内已完成发证居家养老护理人员培训1500人。由此计算,2021年我市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为21人。

下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和养老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山东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对照市委市政府“1+233”工作体系和“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的新思路、新要求,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优化供给结构,围绕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水平。1.健全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发布及定期更新制度,丰富服务项目,加强政策宣传。2.加强对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到2022年底,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并保持在60%以上。3.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年内完成5处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床位400张、改造提升护理型床位380张。4.落实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发放改革制度,提供方便快捷服务。5.健全特殊老年人巡访关爱制度,定期对独居、空巢、农村留守老年人开展探视与帮扶服务。

(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1.重点支持发展护理型床位,2022年全市新增护理型床位2000张,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2.推动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质增能,总结不同类型的运营和发展模式,规范和提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的服务功能、服务质量。3.在市区新建6处左右市民社区食堂,指导各县市因地制宜发展市民社区食堂或助老食堂,就近就便为老年人提供服务。4.探索建立、鼓励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推动专业养老服务向家庭延伸。

(三)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夯实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经过筛选公示征求部门意见,2021年已确定了3处养老人才培训基地,继续组织实施千人培训工程,组织开展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中级养老护理员和老年社会工作培训工作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2022年,预计培训养老护理员6676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450名和养老院院长100名,到2025年,力争全市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6人以上。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根据您的意见建议,不断改善、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养老事业,并多提宝贵意见。




烟台市民政局

2022年5月31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