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清委员:
您“关于加强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照护等方面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养老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对提案答复如下:
烟台市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市710.21万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82.35万人,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的特点。通过不断夯实养老服务保障政策,通过完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扩大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效能,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为老服务体系,打造“福寿烟台·康养胜地”颐养品牌,形成了具有烟台特色的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养老服务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您在提案中所提到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人”,通常在养老服务中被认定为“认知障碍老年人”或“失能失智老人”,针对这一群体,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为加快引导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2021年我市进一步提高医养结合机构补助标准,其中,护理型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最高达4000元/床,敬老院新建床位补助最高达15000元/张,养老机构运营满一年星级评估后,对收住的中度、重度失能老人按照1200元/人、1440元/人的标准,给予0.8倍至1.2倍的差异化补助。2021年共审批市级养老产业项目补助资金3853.22918万元,为莱山区秀林老年福利服务中心、蓬莱市社会福利中心、海阳市老年公寓等项目补助1100多万元,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加大对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的投入,持续提高有效床位供给,进一步优化床位结构供给,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截止2021年12月9日,我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为41416,护理型床位24330张,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比例为58.75%。
二是优化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全面改革困难老年人保障工作,联合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进一步优化特困老年人补贴制度,取消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申请,由区市民政部门或授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据低保发放名单,对当月内满60、80、90周岁的低保老年人进行核实认定,与当月低保金同步发放;护理补贴需本人、家庭成员或委托代理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审批。2021年以来,为全市44.45万人次60周岁以上的低保老人发放生活补贴3855.9万元,为1.24万人次生活不能自理、能力等级2-3级低保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98.83万元。
三是建立完善关爱失智老年人工作机制。为更好地关爱失智老年人,2021年我局制定了《解决民政服务领域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并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了《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机制的通知》,在全市建立了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机制,主要内容是向具备行动能力的失智老年人免费配备定位手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统筹各方力量资源,建立以定位手环为技术支撑,以监护人找寻为主,公安部门、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机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基层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新闻媒体联动找寻的多元找寻机制,为失智老年人保驾护航,为失智老年人家庭排忧解难,向具备行动能力的失智老年人发放2400个定位手环。
四是鼓励开展公益志愿服务。依托全市7万余名慈善义工,建立“情系老人、情暖万家”爱心助老慈善义工服务队,按照专业特长和就近、便利的原则,为空巢、高龄、失能等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服务。目前,已服务老人10万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间约600万小时。
诚如您提案中所提到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人”所面临的诸多养老难题,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继续加强这一群体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充分社区养老服务效能,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形成帮扶合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结合您提供的宝贵建议,下步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提升社区养老覆盖率,让为老服务触手可及。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发展城市社区的“嵌入式养老机构”,为家庭照护者提供便捷、低价的喘息式服务。通过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机构,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慢性病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服务。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向社区辐射延伸,2022年年底前,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0%。
二要联结社区医疗资源,助力社区康养服务。推动医疗服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促进医疗与养老机构相互合作;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数据对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精准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探索养老机构外派医护人员、护理员等“派驻式”医养服务;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医养结合重要平台,推进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功能建设,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助残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互补共享;鼓励有条件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托老所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配备护理人员、康复护理设施设备和器材,与周边医疗机构动词“嵌入式”发展或者签订合作协议。预计到2025年年底,实现老年人健康体检率100%覆盖,老年人健康管理率90%以上。同时,在推进普惠性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包括推进市民社区食堂建设、日间照料、适老化改造等工作方面,将失能失智老年人作为优先照顾的政策对象。
三要增强家庭照护能力探索服务新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慈善组织公益培训、网络公开培训课程等多种方式,开展家庭照护技能培训,帮助家庭成员提高赡养照护能力。大力发展上门提供的助餐、助医、助行、助浴、助洁、家政等服务,由社区组织引进护理专业机构开展居家老年人照护工作,培育形成一批专业居家养老服务机构。2022年开展“情满夕阳.暖冬行动”,为不具备供暖条件的经济困难或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人提供低偿或无偿冬季集中供养服务;开展“爱心为老.沐浴幸福”老年人公益助浴项目,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公益性助浴服务。同时,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探索面向长期照护对象家庭成员的“喘息服务”。建立家庭赡养老人的宣传引导和监督制度,落实监护人对孤寡老人的监护责任。
四要发挥会社会公益力量守护失能失智老人。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需求探索通过社会购买服务、志愿服务以及互助服务等多种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同时,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社会组织、慈善力量作用,引导志愿服务向为空巢留守老年人提供服务等方面倾斜,鼓励城市和农村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需要的志愿服务,鼓励社会爱心企业参与,探索建立志愿服务互助循环机制。
五要发挥人才优势,注重医养服务效能。2021年已确定了3处养老人才培训基地,2022年,预计培训养老护理员6676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450名和养老院院长100名,到2025年,力争全市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6人以上;依托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资源优势,广泛发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爱心志愿者、义工参与的以社会公益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助老为老活动;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支持发展面向长期照护对象家庭成员的“喘息服务”,试点“时间银行”。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根据您的意见建议,不断改善、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养老事业,并多提宝贵意见。
烟台市民政局
2022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