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512U/2022-05834 成文日期: 2022-05-07
发布机构: 市文化和旅游局 组配分类: 文化建设

第141237号:关于“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维度丰富和发展胶东文化体系”的建议答复

日期:2022-05-07      来源: 市文化和旅游局

字号:

尊敬的马海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维度丰富和发展胶东文化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胶东地区人文历史悠久、地域文化底蕴丰厚,千百年来形成了独有胶东文化体系,哺育着胶东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市抓住文旅融合的重要机遇,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扎实推进文物遗迹保护、人物事迹挖掘、红色基因传承等系列工作,创作了京剧《烟台解放》、吕剧《社区书记》《西海地下医院》、电影《党员登记表》等一大批红色艺术表演影视作品;建设打造了昆嵛山、烟台山等13家A级红色旅游景区和地雷战遗址、雷神庙战斗遗址等一批非A级红色旅游景区,建成了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栖霞市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长岛老海岛精神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胶东红色文化体系不断完善。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我市将乡村传统落文化作为烟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乡村振兴,实施了一批“乡村记忆”保护工程。如海阳市对海阳市霞河头庄园、西鲁家夼村古民居,招远市对孟格庄、高家庄子村部分古民居进行了修缮保护。为展示当地特色文化,相继打造了一批乡村博物馆。如:莱州市打造了三山岛街道沙岭村乡情馆、金仓街道寨里徐家乡情馆、土山镇小任家村乡村记忆馆、朱桥镇毛笔记忆馆,展示了当地风土人情、文化遗产。蓬莱女王山民俗文化博物馆、蓬莱红色记忆陈列馆充分展示了当地民俗文化。着力打造海洋文化品牌,举办三届国际海岸生活节,多元展示“仙境”魅力、呈现“鲜美”生活,树立起“海岸生活”的烟台标杆。

下一步,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和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坚持群众满意、品位提升、争先进位、创新突破导向,以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传承与产品创新、文旅产业扶持、城市形象塑造等为抓手,在胶东文化体系建设方面着力开展以下工作:

一、做好文化资源的挖掘与阐释,完善烟台市文化谱系。深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胶东民俗文化、八仙文化等优势地域文化,提取烟台文化元素,做好文化内涵阐释。组织开展烟台非遗旅游活化现状专题调研,对现有文化资源、文化商品和发展前景进行论证;对乡村文化进行整合摸排,围绕文化起源及历史沿革、文化传统、乡贤名人等方面进行挖掘整理,丰富烟台文化谱系。落实文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健全“县、镇、村、单位,三级责任、四级保护”的文物保护网络和文物文保员制度,公布烟台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做好山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普查申报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推进成立烟台考古研究院,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培训和考古交流、课题研究,充实基层考古人才力量。出台“考古前置”意见,推动“先考古,后出让”政策落实,做好芝罘岛墓群、吕村遗址、夹河新城留公遗址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持续保障芝罘仙境、老岚水库、潍烟高铁等市级重大项目实施。支持长岛、开发区等积极争创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年内对外开放考古遗址公园4个。

二、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促进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性开发。利用好革命遗迹、珍贵文物、人物事迹等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相关旅游景区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将红色旅游与社会实践基地及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加强胶东红色文化主题宣讲,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将烟台山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英灵山胶东革命烈士陵园、许世友在胶东纪念馆、地雷战纪念馆等列入中小学“社会实践大课堂”场馆,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搭建红色教育平台,培育红色研学旅游产品,推出支前精神、铁军精神、海防精神等烟台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用好八仙文化创意征集成果,构建文创、菜品、书籍、影音、打卡地等系列载体平台,呈现八仙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八仙文化故事。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出台《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年行动方案》,开展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和第六批市级非遗传承人评定工作。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资料进行记录,形成数字档案资料。

三、加大文旅产业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培育打造一批“烟台手造”重点产业集群、非遗工坊、园区,积极参加中华传统工艺博览会等“山东手造”重要节会活动,举办文化创意类“双创”比赛,激发文旅产业创新活力,争取更多“烟台手造”进入“山东手造”项目库、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和“好品山东”品牌品体系,加强宣传推广,彰显烟台特色、烟台优势。做好省文化创新奖成果推广应用,积极争创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加大非遗资源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的扶持力度,依托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全市非遗传习基地,开展形式多样地非遗展演、传习、体验活动,制定非遗进校园实施方案,开展非遗进校园、街区、景区等系列主题活动,推进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四、打造高水平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仙境·烟台”魅力城市形象。着力打造具有烟台历史文化符号的旅游品牌。开展“讲好烟台故事、传承历史文化”活动。利用历史文化讲堂、胶东革命史大讲堂等形式,宣讲烟台乡村历史名人事迹,讲述传统经典事迹,打磨红色剧目,宣扬红色文化。开展烟台“老物件”征集和宣讲活动,让古朴的乡村文化内涵深入人心,不断扩大烟台传统文化影响力。推动博物馆提质增量,出台加强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打造特色博物馆群;加强烟台市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保护,提升馆藏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国际博物馆日等文博体验活动,让文物贴近大众生活。融入胶东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元素,增强文化底蕴,拓展丰富旅游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并通过旅游市场的大力推广和广泛宣传,打造烟台文旅体验的“必去地”,全面塑造和展示“仙境·烟台”的魅力城市形象。

感谢您对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5月7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