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凯元,女,福山区清洋街道办事处经济服务办公室科员,2017年获得山东省“最美基层统计人”荣誉称号,2018年入选山东省首届基层统计人才培育工程。从事统计工作十余年,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牢固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确保统计工作严肃、准确、真实。先后获得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烟台市先进个人、2012年度烟台市统计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度畜禽监测调查烟台市先进个人、2014年度规模以下抽样调查烟台市先进个人、2014年度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烟台市先进个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烟台市先进个人、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烟台市先进个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烟台市先进个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烟台市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任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兼统计站副站长期间,清洋街道被评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烟台市先进集体、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烟台市先进集体。
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率先垂范,统计工作高效开展。2019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完美收官。完美的背后是辛勤付出、大胆探索、不懈拼搏。清洋街道是福山区的中心区,普查工作量占全区总量一半以上。她在普查工作中既要当好一名“普查员”,又要当好一名“指导员”,从工作量研判到人员分组搭配,从工作进度把握到业务培训指导,全程参与,事无巨细,概无遗漏。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人手捉襟见肘,为保证普查工作正常开展,四经普展开前她建议购买第三方服务,充实力量完成普查工作。按照最低工资标准选聘人员,经验与专业不能兼顾,最终确定的10名工作人员中,仅1人有会计工作经验,1人有基层工作经验。购买服务参与普查工作,在福山区尚属首次,没有可借鉴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弥补不足,她带领普查办12人加班加点,积极向上级普查办请教,主动与普查员对接。功夫不负有心人,清洋辖区登记有效单位2520家、清查个体户数量12170个、登记抽样个体1559个,数量分别占全区总量的39%、45%、82%,仅用三经普1.3倍的人员数量完成了三经普3倍的工作量。
尽心尽责,确保统计工作质量。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恰逢机构改革,招商办与统计站合并成立经济服务办公室。尽管不再由统计站牵头普查工作,但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总结四经普经验,制定以普查办整体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七人普工作。确定了三个方向:一是与四经普合作的社会组织探讨深入合作;二是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七人普与科研项目融合;三是与有普查经验的第三方洽谈。因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第三方中标单位,主要承担普查办及数据录入工作。实效管用的工作方法,有效减轻了新部门工作压力,缓解了普查工作与街道日常业务工作的冲突,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
二、严谨求实,甘于奉献
与时俱进,普查工作勇挑重担。人口普查是一项全国性工作,对摸清人口家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普查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从四经普的Pad实时定位,到七人普的微信小程序自主申报;从四经普的Pad数据录入,到七人普的无纸化全电子设备数据采集。
普查方式的更新为普查员减少了巨大工作量,但对于人员老龄化严重、缺少会使用电子设备年轻人的部分村居来说,造成了普查工作被动和时间节点滞后。针对实际情况,肖凯元主动请缨到情况最复杂、力量最薄弱的村居开展工作,与普查员靠在村里一同加班,遇到业务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及时协调推进普查的各项工作。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可能出现的难点提前介入,早做安排,避免工作走弯路,共同努力下,清洋街道的普查工作顺利按时完成。
爱岗敬业,铿锵玫瑰不屈不挠。2021年4月初,肖凯元母亲B超复查胆囊息肉有变化,经诊断需马上进行手术。此时恰逢企业一套表报表期,有50余家企业200多张报表要监测,40户城乡一体化住户账页信息要审核,5户账本信息要录入。拆迁、换届选举等街道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面对压力,她没有一丝抱怨。身为独生女,她白天在医院一边陪护一边工作,晚上8点后再赶回家照顾年幼的孩子。母亲出院后,她放下对母亲和孩子的照顾,立即投入到潍烟高铁的拆迁工作中,期间紧抓统计业务工作不放松,圆满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注重创新,坚守基层统计岗位。工作中她严格要求,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认真钻研统计业务,在大量数据比对工作中,通过应用Excel等办公软件,熟练使用vlookup等函数,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0余年间,她积极向老前辈学习,继承了许多优良传统,也总结出很多独到的统计经验。认真做好“传帮带”,四年时间里搭档的工作人员换了3批,但她热爱统计,始终坚持奋斗在基层统计一线。在兼顾七人普工作和统计业务工作的同时,主动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统计新人,平稳、顺利地完成了业务工作的衔接。
三、苦练内功,勇于创新
多措并举,践行三个提高。“三个提高”,基础是提高统计能力,核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关键是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一方面,肖凯元通过积极宣传统计数据的重要意义,当好“扩音器”。联合安监、工信、发改等部门,积极宣传统计数据报送的重大意义,解除企业报送数据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填报数据资料真实准确,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开展综合劳动力工资调查、新增单位名录库维护等业务工作,充分挖掘普查数据,结合企业的规模、成长性、稳定性、所属行业等指标确定方向,对重点企业逐一进行实地走访,掌握第一手情况。
另一方面,对已入库企业的经济数据做好分析及预警,充分发挥统计“晴雨表”功能。通过对统计数据的监测,跟踪企业运行状况,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波动,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积极发挥统计参谋助手作用,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平稳运行与成长。
强化学习,紧跟发展要求。当今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统计工作专业性要求日益提高,加强学习是第一要务。基层统计工作不仅要做到“术业有专攻”,更要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对多个专业的报表都要熟练掌握。她负责的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特点,各专业的工作方法也各有不同。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增加了对单月投资超2000万元项目的资料核查。这要求基层统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吃透报表本身的逻辑关系,更要了解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既要看得懂报表,又要理得清资料。为尽快理清头绪,她一方面主动联系辖区内企业,俯下身去学习房地产投资核算流程,研究相关凭证资料;另一方面,消除企业因准备资料繁琐而产生的“小心思”,确保数据应统尽统。
四、扎根基层,统筹兼顾
抗击疫情,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作为基层统计人才培育工程首届入选人员,如何兼顾好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一直是她思考的重要问题。2020年初,清洋街道辖区范围内有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她先后投入到包村、小区值守、高速卡口执勤、九小场所复工复产等街道中心工作中。期间,名录库维护、国务院调查问卷等业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早日完成名录库维护工作,她白天落实情况,晚上录入系统。由于疫情封锁,许多企业不能按时复工,相关工作人员处于居家状态。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的普及,家用电脑难寻踪迹,无法下载安装证书就不能登录系统填报。她化身“二传手”,一边了解企业状况,一边在平台上进行代报。工作中时常有不被理解的尴尬,但她对此默默一笑,将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数据及时汇总报送,为名录库维护保质保量完成贡献了力量。
埋头苦干,真心真情甘于奉献。街道统计工作,对口发改、统计、工信、商务等多个业务部门,企业也普遍存在“一人多责”“专业不对口”等现实情况。面对报表多口多样报送、报送时间要求紧等实际情况,她不仅想办法把情况落实到清楚反馈上,还主动做好企业人员的思想沟通,为统计工作顺利完成打好了基础。一方面做到主动沟通协调,工作互相配合与理解,在能力范围内减轻企业负担,自己加班加点确保报表任务按时完成。另一方面做到专业技术过硬,及时解决企业报表时出现的审核错误,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站在新的起点上,肖凯元将扎根基层统计岗位扎实开展各项统计工作,为统计事业奉献青春与汗水,为宏观调控和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实效管用的统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