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烟台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海洋旅游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烟台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海洋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我们聚焦海洋旅游优势,以“烟台海岸生活”为核心,统筹山海岛滩城联动,建设海洋旅游示范区,培育壮大海洋旅游产业,打造国际化仙境海岸和国内一流海洋旅游目的地。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6505.85万人次、同比增长21.6%;旅游总收入859.16亿元,同比增长37.6%。
一、强化设计,引领科学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文化旅游业列入全市重点培育的新旧动能转换八大主导产业。成立市长任主任、1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高位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规划指导。编制实施《烟台海洋强市建设规划》《烟台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滨海旅游系列规划,加强规划引领。《滨海一带旅游船码头布局规划》完成征求意见,东起养马岛、西至芝罘岛长约62.5公里市区滨海一带,初步规划10个旅游船码头和5个公共游艇码头。完成全域旅游资源普查,印发《烟台市文化旅游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实施意见》,统筹引领海洋旅游科学发展。三是出台支持政策。出台《烟台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对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奖励500万元、国家级旅游融合示范区、夜间旅游聚集区奖励100万元、获评五星级的酒店奖励100万元等政策列入2021年《烟台市首批市级“免申即享”政策清单》。根据疫情态势调整《烟台市旅游招徕奖励办法》。今年,拟发放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券300万元,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激活文旅消费。
二、统筹谋划,构建发展新格局
统筹山海岛滩城,不断壮大滨海旅游雁阵形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一带贯穿、一廊串联、三湾突破、三极崛起”发展格局。“一带”贯穿。致力打造养马岛至三山岛仙境海岸旅游带。沿昆嵛山至长岛打造最美100公里自驾游“海岸之路”,获评“最受山东自驾旅游者喜爱的线路”,串联起养马岛、渔人码头、蓬莱阁等10家景区获评“山东省自驾游基地”,成为烟台仙境海岸的标志区域。“一廊”串联。沿养马岛至三山岛海岸线、海阳莱阳海岸线,构建芝罘湾邮轮港+多个旅游码头集聚,串联海岸、海岛、海洋牧场、垂钓基地、潜水基地等节点,拓展市内海上旅游航线,开拓国内国际海上旅游航线。“三湾”突破。融入“12335”格局,集中力量突破芝罘湾区、八角湾区、蓬莱湾区三个湾区,打造海洋旅游创新发展、聚集辐射的引领区。芝罘湾区,突破建设芝罘仙境、海上世界项目。芝罘仙境项目按照“一体化建设、一体化保护、一体化运营”的思路,立足传承“城市之魂、文化之根”,打造国内成功的文旅特色经济区、商业区和游客第一目的地。目前朝阳所城完成170个院落改造,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并获财政资金奖励50万元。崆峒胜境项目年内开工。海上世界项目芝罘湾广场营业。八角湾区,张裕葡萄酒小镇、万豪酒店等行业主体建成,八角湾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古现文旅小镇、威斯汀酒店群等在建项目被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库予以大力推进。蓬莱湾区,蓬莱区获评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长岛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元旅游度假项目列入省新旧动能十强产业重大支撑项目,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进入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蓬莱丘山谷休闲体验区规划总面积约44.6平方公里,拉斐酒庄、苏格兰酒庄、逃牛岭酒庄、纳帕溪谷酒庄等建成运营,致力打造国内首席、世界一流的葡萄酒文化旅游度假胜地,在省旅发大会项目观摩期间得到高度评价。“三极”崛起。东部生态发展极。以秦马文化、温泉养生、蓝色智谷为引领,推进养马岛建设,崑龙温泉一期建成营业,崑龙温泉二期、养马岛换乘中心、吾悦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南部沿海突破发展极。以海阳国家级度假区、丁字湾省级度假区为引领,突破建设连理岛海上运动、沙滩体育示范基地、丁字湾运动娱乐板块。西部湾区融合发展极。大力推进龙口突破发展滨海度假旅游,建设集祥生文旅MALL、温泉度假村、丛林部落、滨海景观大道为一体的度假区滨海新城项目。推动招远积极发展温泉康养旅游,打造以大唐金汤园为代表的全域旅游示范区。指导莱州全面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莱州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与深圳一馨文旅签订合作协议,推进4A级大基山景区市场化运营。
三、提升产品,丰富休闲体验
海上观光游,以蓬长、芝罘湾为核心,开通夜炫芝罘湾、市区滨海一线观光游、蓬莱近海游及崆峒岛、长岛、万鸟岛海上游等31条海上休闲游精品线路。蓬长航线作为我市最火爆海上旅游航线,年港口吞吐量690万人次。夜间芝罘湾于2019年成功起航,已发送100余班航次,成为烟台最美海岸线新风景和拉动消费新引擎。首条旅顺至长岛“寻仙17号”主题游船将于今年起航,开启渤海列岛游新篇章。海洋运动游。以海阳“国家沙滩体育健身基地”“连理岛水上体育产业基地”等为重点,发展帆船帆板、沙滩排球、垂钓等体育旅游新业态,每年举办各类海上运动赛事活动100多项次,参与人数10多万人次。先后举办全国海钓锦标赛、全国摩托艇冠军赛、仙境海岸山东半岛城市帆船拉力赛等。海岛度假游。长岛、养马岛是游客来烟避暑首选之地,拥有渔家乐、精品民宿等1000余家,天蓝海碧、胶东美食、八仙胜景等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崆峒胜境项目拟于年内开工,将为我市海岛休闲度假游增上浓厚一笔。海洋研学游。海阳孩儿口湿地、莱阳黑泥潭等海滨湿地观鸟旅游,长岛九丈崖观斑海豹旅游,长岛地质公园、芝罘岛等海洋地质科普旅游,蓬莱阁海市蜃楼等海洋气象旅游等特色海洋生态科普研学旅游产品,每个暑期都会吸引大批青少年参与体验。
四、策划活动,激发消费潜力
一是举办文旅惠民消费季。实施“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平台支撑、企业参与、金融助力”五位一体运行模式,举办烟台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实现惠民惠企,共享文旅资源,共品文旅盛宴。近五年来,全市共举办文旅主题活动3万余项,投入惠民消费季财政资金2100余万元,与省市县签约文旅企业650余家,参与人次3000余万,直接带动文旅消费3.5亿元以上,极大激发文旅消费。同时,发挥烟台市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引领作用,鼓励区市争创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市、区),蓬莱区获评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二是举办文旅主题活动。发挥节会聚集人气、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作用,先后举办世界老年旅游大会、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烟台市民文化节、山东人游烟台、烟台人游烟台等文旅大活动,活动亮点纷呈,惠民生促消费成效显著。两届世界老年旅游大会,吸引来自六大洲76个国家1300余名嘉宾参会。三届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将葡萄酒、非遗、鲁菜、红色、京剧码头等优势地域文化与海岸生活自然融合,推出音乐、文化、美食、运动等时尚精彩的主题活动千余场,让广大市民和游客享受别具魅力的烟台“海岸生活”。山东人游烟台、烟台人游烟台连续多年举办,让广大市民畅游山东。三是繁荣夜间、假日经济。围绕夜间、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点和时段,推出丰富假日文旅活动。市直文博场馆、A级景区节假日期间延时开放,便捷市民游客游览。2022年春节期间,突出品年味、寻年俗、享年趣,以“虎虎生威过大年 奕奕神采游仙境”为主题,策划推出品年味学民俗、赏春晚看大戏、观展览看电影、读好书享书香、贺年会游仙境、云上游乐新春六大板块500余项春节文旅活动,全方位满足市民游客文旅需求,多维度促进假日文旅消费。
烟台因海而生、依海而兴。虽然近年来我市海洋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我市海洋旅游仍还存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旅游产品互动性、娱乐性项目少、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从做优海上游、做强海岛游、做大近岸游、做好项目建设招引、做强营销推介五方面加快推进海洋旅游发展。
一是做优海上游。一是科学设计海上游航线。培育做强芝罘湾夜游、芝罘湾海上看城游、崆峒岛环岛游、长岛观鸟游等原有海上游线路。规划设计新的海上游线路,近期开通长岛至旅顺渤海列岛游航线、太平湾码头至崆峒岛旅游航线。远期,开通东港池、旅游大世界、马山寨至崆峒岛、芝罘岛、养马岛的陆岛旅游航线。鼓励发展邮轮旅游,支持渤海轮渡等企业开辟渤海游等,培育国内近海邮轮市场。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游艇、游船、快艇、帆船、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更加通达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公交换乘、商业购物等配套设施,构建陆、海、岛纵横联通网络,实现交通、旅游、商业、科教、文博等功能的有机结合。三是提升海上垂钓游。全力培育休闲垂钓游,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餐饮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海上旅游综合体”。依托耕海一号、清泉海洋、富瀚海洋、明波水产等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和芙蓉岛、琵琶口等省级休闲钓场,探索构建“海洋牧场+海工装备+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水产养殖、精深加工与观光、科教、休闲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近海观光游览、消夏、科普的新型载体。举办国际休闲垂钓赛,将长岛全国海钓精英赛打造成为全国具有自主产权的品牌赛事。
二是做强海岛游。一是高起点开发海岛游。按照“科学规划、生态优先、突出特色、整体开发”的思路,高点规划、稳步推进长岛、养马岛、崆峒岛等整体保护与开发,打造生态海岛旅游度假区。长岛方面,以“海上仙山”品牌为引领,规划建设生态旅游度假岛、国家海洋公园,打造全国海洋生态文明高地、仙境海岸核心名片、“经略海洋”新的增长极。养马岛方面,加快编制养马岛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养马岛旅游品牌、发展定位和思路,划定功能分区、明晰实施路径、组织保障。将养马岛整体对外招商推介,吸引实力强、知名度高的大型旅游集团进行统一谋划布局和投资建设。崆峒岛方面,加快推进崆峒胜境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工。二是探索开发无人岛生态游。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利用的原则,探索无居民海岛出让、整体开发路径,打造烟台无居民海岛开发新模式。以列入首批国家“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为契机,加快启动担子岛开发建设,重点发展主题体验、海上运动、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新业态。
三是做大近岸游。一是海洋体育游。科学规划适合海上运动的沙滩或海域,布局一批海洋休闲体育运动基地。依托海阳万米沙滩、牟平龙湖海滩、开发区万米金沙滩等优质资源,开展沙滩马拉松、沙滩排球、足球、沙滩车、摩托艇、动力伞、帆船帆板等运动项目,完善沙滩体育链条。举办金沙滩国际运动文化节、沙滩体育艺术节以及沙排、摩托艇、拖曳伞等系列赛事,同时积极申办全国帆板锦标赛、全国帆船冠军赛等国际国内系列赛事,打造体育赛事自主品牌。二是海洋民俗游。发挥我市海洋、环境、物产等先天禀赋优势,提升海洋民俗游吃、住、游服务品质。整合渔村、渔港、渔船、渔俗等要素,打造渔家乐旅游精品品牌。对海洋美食进行整合提升包装,推出一批名牌食品、特色食品,作为烟台特产统一对外宣传推介。以蓬莱、长岛为引领,指导渔家乐向精品民宿转型升级,打造海岛精品民宿集聚区。三是海洋文化游。将海洋旅游与工业、历史、开埠、八仙文化深度融合,讲好烟台海洋文化故事,形成独树一帜的胶东海洋文化旅游品牌。鼓励烟台港集团、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公司、蓬莱京鲁船业利用工业资源优势,设计海工企业生产流程工艺旅游线路,打造海洋工业研学旅游产品。挖掘东西炮台、蓬莱戚继光水城等海防文化,打造海防研学旅游线路,让学生、游客了解烟台海防文化,增强爱国热情。提升蓬莱阁、八仙过海·三仙山等文化景区,评选一批八仙文化“网红打卡地”,推出一批“八仙”特色节庆、菜品、文创等,倡导“到烟台,过神仙日子”的旅游风尚。四是完善海洋旅游配套服务。充分利用现有29处咨询集散中心,系统提供海洋旅游咨询、业务办理等服务,同时增加普及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开展爱国主义与军事教育等功能,提升我市海洋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研究布设“亲海空间”,在部分沿海区市设立自由赶海、亲海区域,开展零距离接触沙滩,亲身参与放流等活动,增强游客参与度和体验感,打造近岸游新亮点。
四是做好项目建设招引。建设一批。加快推进芝罘仙境等55个重点项目建设。2022年,海上世界项目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崆峒岛启动前导区、码头、东游宫建设,烟台山完成灯光亮化及景观提升,朝阳街、所城里修缮区域全部投入运营。招引一批。聚焦招大引强,邀请知名企业、银行、创投机构参与项目投资,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格局。突出重大战略、产业片区等五个围绕,畅通登门、网上、会展招商等七条渠道,重点在福山夹河新城、龙口滨海度假新城等区域实现突破,力争各区市每年新签约至少1个投资1亿元的文旅项目。策划一批。开展招商项目资源调查,梳理具有开发价值的文旅招商资源,重点在海岛度假、海上旅游、文旅综合体、康养休闲、田园生态、酒店民宿、文化创意等领域,策划60个总投资1800亿元的招商项目,高水准策划仙界之门、东方海盗主题乐园、海上图书馆、海底度假酒店、海鲜博物馆等5个在全国具有首创性的新地标项目并纳入招商重点。
五是做强宣传推介。一是健全品牌体系。以“仙境海岸·鲜美烟台”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为引领,整合提升世界葡萄海岸、京剧码头等城市名片及县域旅游形象品牌,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内涵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丰富营销渠道。实施“一体推介、联合营销”,统筹区市、相关部门宣传资源,引导重点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共同包装、营销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举办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烟台人游烟台等活动,在重点客源城市举办“仙境海岸·鲜美烟台”旅游推广周。大力扶持演艺创作,深挖徐福东渡、戚继光抗倭、胶东抗日、杨子荣剿匪等文史资源,打造地方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优秀文艺作品。三是精耕旅游市场。用好旅游招徕奖励政策,实施多元精准营销,为客源地“量身打造”个性化线路产品。境外,根据疫情防控态势适时走出去营销推介,巩固日韩等市场,拓展东南亚和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境内,“走出去”与“请进来”双发力,加强与周边胶东经济圈等区域合作,联合开发特色海洋旅游产品,精耕重点客源城市市场,推进特色旅游资源走出去,优质旅游项目和客源引进来。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