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北马镇北马小学疫情处置应急预案

日期:2022-03-01     

字号: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上级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体系

成立疫情应急处置小组,下设具体工作组。

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李顺章(校长)

副组长:栾宇(安全办主任)

成员:孙文贤(校医)、班主任

工作职责:领导疫情防控全面工作。

专项工作组

综合协调组:

组长:李顺章(校长)

成员:王延萍(级部主任)

王祥华(级部主任)

王青(级部主任)

傅艳春(级部主任)

张守勇(副校长)

工作职责:负责统筹调度、工作协调等。

医疗后勤组:

组长:于广辉(副校长)

成员:孙文贤(校医)

工作职责:负责医学处置、防护、消毒,防疫物资的储备、分发使用等。

信息数据组:

组长:马兆芝(疫情负责人)

成员:各班主任

工作职责:负责统计报送数据、信息等。

教学调控组:

组长:王显庆(副校长)

成员:王祥华 吕富显

工作职责:负责调整教学、师资调配等。

宣传教育组:

组长:殷国红(德育主任)

成员:于超

工作职责:负责信息宣传教育等。

工作联防组:

组长:栾宇(安全办主任)

成员:石拓

工作职责:负责学校安全,维持秩序等。

环境整治组:

组长:王延萍(级部主任)

成员:各班主任

工作职责:负责学校环境清洁消毒等。

舆情应对组:

组长:李顺章(校长)

成员:李静

工作职责:负责舆情信息分析研判处置等。

二、处置流程

1.现场处置。

(1)入校

每天早晨值班老师,按时到门口的电子测温仪,对入校学生进行体温测量(测温点老师名单及值班时间见表)。发现体温异常学生处置办法:

A.如果家长在现场,要求家长马上带回做进一步检查治疗。值班老师填写值班记录,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疫情负责人和班主任,以便以后的跟踪调查工作。

B.如果家长不在现场,马上联系疫情负责人马兆芝和班主任,由孙文贤将学生带到校门口的临时隔离室,进行进一步体温测量(水银温度计)确定,如果体温正常,按原路线进教室;如果体温≥37.3℃,一律送至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通知家长到医院。

(2)乘坐校车前

家长根据班主任发的疫情期间乘车时间表,陪同学生到校车乘车点,待跟车老师测量学生体温正常上车后再离开;如果经过三次测量不正常,学生由家长带回,到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康复后,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和病历复学。

(3)上课期间

如果发现有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等异常症状(体育课或体育活动后学生出现体温变化,要注意询问,如是此类情况,待学生身体恢复常态后进行重测)的学生,任课教师立即报告学校

疫情防控专班,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与此同时,拨打电话通知班主任和疫情负责人马兆芝。马兆芝通过专用路线带学生到隔离室(隔离室不得同时安排不同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做好

相关处置工作:

A.带到隔离室由校医孙文贤进行进一步体温测量(水银温度计)确定,并了解学生的外出史、旅居史和发热史。如果体温正常,按原路线返回教室;如果体温≥37.3℃,间隔 15 分

钟,第二次复测体温,如果体温≥37.3℃,由校医孙文贤和李基文老师(备用教师:栾元展)开车将学生送至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通知家长到医院。学生接走后马上对隔离室进行消毒

处理,做好相关记录。同时上报北马防疫站(电话8919205)。返回后对驾驶车辆消毒和老师消毒。

B.班主任及时调查,控制本班级学生的活动,保持相对隔离,将其他学生转移到备用教室,对疑似学生所接触过的部位和场所进行消毒,通风半小时后,将其他学生带回原教室,再

对备用教室进行消毒、通风。

C.信息数据组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报告北马防疫站、中心校。

(4)食堂就餐

在食堂就餐过程中,发现多名学生出现腹泻等症状,随即对该生进行体温测量,体温均高于 37.3℃。班主任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专班,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与此同时,拨打电话

通知班主任和疫情负责人马兆芝。马兆芝通过专用路线带学生到隔离室(隔离室不得同时安

排不同病例)进行隔离观察,

做好相关处置工作:

A.带到隔离室由校医孙文贤进行进一步体温测量(水银温度计)确定,并了解学生的外出史、旅居史和发热史。如果体温正常,按原路线返回教室;如果体温≥37.3℃,间隔 15 分

钟,第二次复测体温,如果体温≥37.3℃,由校医孙文贤和李基文老师(备用教师:栾元展)开车将学生送至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通知家长到医院。学生接走后马上对隔离室进行消毒

处理,做好相关记录。同时上报北马防疫站(电话8919205)。返回后对驾驶车辆消毒和老师消毒。

B. 班主任将该时间段就餐师生带入备用教室,对场地和疑

似学生所接触过的部位和场所进行消毒。

C.信息数据组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报告北马防疫站、中心

校。

三、应急启动

当可疑情况者诊断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学校立即启动以下工作:

1.积极配合。

按照卫健、疾控部门的要求,医疗后勤组协助卫健、疾控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等各项工作。信息数据组按规定上报信息,同时通知

西村村委、师生居住村或社区。

2.调整教学。

出现上述患者的班级,教学调控组根据实际启动教学应急预案,调整教学活动,避免与其他师生继续交叉。宣传教育组及时通报情况,开展心理疏导。

3.通风消毒。

通风消毒组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隔离室及可疑症状者活动过的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4.宣传引导。

宣传教育组及时向师生和家长、社会通报情况,加强心理疏导,回应社会关切问题。

5.后续措施。

如果可疑症状者经定点医疗机构排除为非疑似病例,则由其家人接回居家隔离,满足《师生健康复课查验实施方案》的复课标准后方可回校。

四、有关细则

1.离校就诊指引

前往医院路上,应该根据病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乘车路上需打开车窗。时刻佩戴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

能远离其他人(至少 1 米)。

2.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注意事项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每天早晚测体温各 1 次,并记录在册;若出现发热或者干咳、气促、肌肉酸痛等症状,应立即向班主任或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

防护口罩;学校疫情报告人立即向属地疾控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尽量开窗通风。被观察人员与家庭成员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至少间隔 1 米以上距离),有条件的独居一室,最好处于居家位置的下风向。日常佩戴一次性使用

医用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衣服遮掩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被观察人员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并及时清理,清理前用有效氯浓度为 500-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单独洗涤消毒处理。

3.返校管理事项

患病学生病愈且隔离期满后,班主任应督促其先到医院或社区开具痊愈证明,复课前持医院病愈证明到学校复核确认登记,方可复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