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第四季度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日期:2022-12-30      来源: 市文化和旅游局

字号:

序号

事项名称

年度目标

工作进展情况

1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办好海岸生活节、音乐节等活动;推进海上艺术城建设,打造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城市。

1.推进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工作,举办第六届烟台文旅惠民消费季,发放惠民消费券300万元。

2.举办2022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采用“主打活动+特色活动”“1+N”形式,实施一个理念、一个产品、一个音乐节和一个行动“四个一”模式,通过高层次、高水准打造,实现高流量、高口碑传播,塑造展示烟台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城市生活的重要“窗口 ”。

3.进行海上艺术城项目风险评估论证,拟履行区属投资评审程序。

1.筹备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工作。按照城市基本概况、文化和旅游消费水平及产业效益、政策保障、消费惠民措施、产业融合发展、消费便捷程度、产品供给能力、假日和夜间经济、入境旅游环境九个方面,组织撰写了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申报材料初稿,数据等相关内容将根据文旅部具体通知调整、补充完善。举办第六届烟台文旅惠民消费季,已累计发放6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券,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2.成功举办2022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围绕“运动、休闲、艺术、美食”四个特色版块,推出了2022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开幕式、“盛夏之约 遇见最美烟台”24小时互动直播秀、海岸生活季、胶东海洋童玩季、烟台海岸音乐节等150余场活动,70余家媒体宣传报道,活动直播观看量超过4600万人次。

3.聘请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进行了海上艺术城项目风险评估论证,完成了《烟台业达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海上艺术城及其岸基保障联通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召开了专家论证会议。

2

举办“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万场以上。

举办第四届烟台市民文化节,深入实施“五送六进”“三关四爱”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家门口的艺术课堂”等特色服务,推出1万场以上文旅惠民活动。

全年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举办第四届烟台市民文化节,开展了市民广场舞大赛等六大市级赛事、“百姓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烟台市民喜迎党的二十大文艺展演等九大特色活动,坚持区市联动,一体推进,开展“赶文化大集 建美丽乡村”公共服务项目、群众性小戏小剧优秀作品展演、文化进万家、“五送六进”“三关四爱”文化惠民工程和“家门口的艺术课堂”、“萤火虫”文旅志愿服务月、“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活动,累计推出各类文旅惠民活动1.2万余场,惠及市民百万余人次,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3

积极发展广播影视、网络视听产业,繁荣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1.进一步优化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节目供给,丰富人民群众视听文化生活,配合重大主题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2.加强宣传引导,鼓励播出机构、影视制作机构参评省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各项评选活动。加大全市影视拍摄取景地的挖掘推介,年内在全市筛选不少于20处影视拍摄取景地。

3.完成市县村三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任务。

4.制定印发《2022年全市“扫黄打非”行动方案》,持续推进“清源”“固边”“净网”“秋风”“护苗”五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境外有害、非法出版物,网络淫秽色情、涉政类有害信息,侵权盗版和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等非法行为。

5.抓好我市内资出版物监管工作,持续做好我市报纸审读、报纸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工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健康、有序、文明、安全的良好环境。

1.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这条主线,强化舆论引导,让主旋律正能量占领荧屏声频。统筹各播出机构开展“我们的新时代”主题节目展播活动和“喜迎二十大”精品电视剧展播活动,在各融媒体中心网络视听、APP开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中国梦”节目专区,将“中国梦”节目展播与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传有机结合。

2.加强对全市播出机构、影视节目制作机构的宣传引导,鼓励参加省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评选活动;加大全市影视拍摄取景地的挖掘与推介。全年共组织开展优秀节目征集活动11次,推荐174件作品参加省级评选。筛选推荐烟台山—朝阳街特色文化街区、所城里、狮子山景区、渔人码头、养马岛、蓬莱阁景区、三仙山·八仙过海景区、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牟氏庄园等20处烟台影视拍摄取景地,对外宣传发布,助推烟台影视业提档升级。

3.加快全市市县两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市级应急广播平台领先全省其他地市实现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各区市应急广播平台和终端建设也全部按照省局部署,完成建设任务。

4.制定印发《2022年全市“扫黄打非”行动方案》,召开三次“扫黄打非”工作会议,高标准组织开展好“清源”“固边”“净网”“秋风”“护苗”五个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8421人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8956家次,办结案件121件,行政处罚234.1万元,组织集中无害化销毁非法出版物1.2万册,4件案卷入选全省重大案件、数量居全省首位。11月23日,市委江成书记对我市“扫黄打非”工作作出专项批示,肯定一年来取得的显著工作成绩。

5.抓好我市内资出版物监管工作,突出抓好党的二十大期间我市报纸审读、报纸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工作,营造了健康、有序、文明、安全的良好环境。

4

完善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常态化监督检查指导,以评估定级为抓手,持续完善县级“两馆”总分馆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完善服务设施网络,落实县级“两馆”总分馆制,促进文化资源向基层一线流动,“总分馆”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常态化监督检查指导,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年考核”,推进镇村两级基层文化中心(站)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建设覆盖率100%。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高标准完成8家国家一级馆复核、4家一级馆晋级的网上填报。

5

做厚红色文化、“八仙”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文化,提升烟台文化标识度;实施优秀文化“双创”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开展非遗“六进”活动,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1.丰富完善红色旅游线路产品,开展红色旅游系列活动,进行红色旅游宣传,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丰富八仙主题特色线路产品,加强与剧本杀等新业态的融合,弘扬八仙特色文化。

3.大力激发海洋文旅消费。

4.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快推进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四有”工作落实,实现完成率100%。

5.开展非遗活动200余场次。

1.系统梳理全市红色旅游资源。以红色旅游为主线,串联烟台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乡村田园、都市风情等资源,策划推出“胶东红潮 仙境观澜”红色+文化体验、“胶东红潮 不忘初心”红色+党建教育体验等8条线路;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红色讲解员进校园活动,举办“仙境烟台 XIN体验 追随英雄的脚步”烟台青年胶东红潮主题游活动,发布《烟台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短视频;组织团员青年、短视频达人参加线下采风行活动,开展“胶东红潮”“童游烟台”等红色旅游主题活动,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持续推出八仙文化旅游节等特色主题文旅产品,在业内率先打造八仙主题剧本杀产品,于7月26日,在蓬莱阁举办烟台《八仙录》剧本杀实景沉浸式体验“临海寻仙”活动。让八仙特色文化与新兴业态有机融合,通过相声歌舞表演、实景剧本杀、剧场演绎、剧本杀内置活动及八仙真人秀互动等,打造沉浸式体验,推广剧本杀产品。

3.制定《烟台海洋文旅产业链实施意见》,出台海上夜游奖励等激励政策,推出长岛至旅顺渤海列岛游等十余条海上精品线路。举办第六届烟台文旅惠民消费季,市县联动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1091万元、直接拉动消费5000多万元,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4.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研究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制定印发《烟台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区域化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入选第六批省级文保单位9处,评选公布第六批市级文保单位16处;长岛入选省级首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北庄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省级首批考古遗址公园。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落实,实现完成率100%。

5.出台《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三年行动方案》,评选推出62项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和41个市级、100个县级非遗工坊,新创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7处,推动19个主营烟台非遗业态集中入驻所城里街区、打造非遗特色街区。开展2022首届烟台非遗文化周、非遗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非遗传习活动200余场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