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蚕庄镇依托其丰富的红色资源,深挖红色故事,深耕红色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把红色旅游作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打造了西山王家村红色展馆、红色采摘等一系列红色主题游。
讲红色故事,忆初心使命
1940年,胶东抗大在灵山脚下的这个小村庄驻扎,培养胶东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干部。胶东抗大开学后就遇上日寇“六·一”大扫荡,灵山战斗以后,胶东抗大转移到平度大泽山一带。从1940年5月创建,到1943年5月改编为山东军区教导第二团,胶东抗大3年间共开办了5期,教育训练了近3000名干部。
1940年6月6日的灵山战斗,是招远对敌斗争史上一次非常有影响的战斗。这次灵山战斗从上午7时打响,日军分三路进攻灵山,发起猛烈进攻。面对强大的敌军,战士们没有退却,浴血奋战,重创敌人。军需处长王吉山与敌人争夺机枪光荣牺牲。政委张咨明率剩下的12名战士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士们相继牺牲,张咨明身上多处中弹,手握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至下午4时,200余名战士血染青山。
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既有军事上的殊死搏斗,又有经济上的激烈斗争。当时位于延安的党中央、边区政府和军队的经费十分短缺。面对东北、华北黄金矿山都被日本人占领,黄金主产地集中在胶东和鲁中的现实,密筹黄金送至延安的重任落到了招远人民肩上。
在这场“黄金之战”中,招远抗日军民、爱国矿商积极采矿产金,地方党组织直接从敌伪和汉奸矿商手中夺取黄金,抗日民主政权所属贸易机构不断用根据地所出物产交换黄金,向上层人士和商业资本家筹集黄金,抗日根据地的北海银行收购资金,为支援抗日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仅灵山采矿办事处1944年统计,该办事处所辖采矿点由1月的69个发展到220个,公营金矿由1个发展到5个,采金工人由2550人发展到4583人,年收矿租达12.16亿元(北海币)、黄金3180两,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
近年来,西山王家村两委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了修缮,五旅十四团团部、胶东抗大和灵山采金局进行挂牌,部分文物进行了陈列,村中心集中建设了红色文化展馆。建起红色文化广场,平时可以停车,旅游时可以用于集结、观瞻和宣誓、表演等。
游美丽乡村,品生态鲜果
西山王家村大力挖掘红色资源,精心修复红色遗址。现在的西山王家,成为了拥有灵山采金局、灵山矿务局、八路军五旅十四团团部、延安抗大胶东支校第三分校、灵山战役遗址等十多处红色遗址的旅游村庄。为打造旅游产业链,西山王家村流转土地110余亩,发展乡村旅游观光采摘,种植桑葚、桃子、李子、杏等水果,打造“四季常青”采摘园,让前来观光的游客满载而归。
在先烈战斗过的地方,在美丽怡人的自然风光中,红色记忆与美丽乡村相互交织,西山王家村正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记者 原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