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反担保的一般运用有什么条件?
一、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设置反担保措施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反担保措施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可以选择一种或数种反担保措施;同一反担保措施的反担保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同一笔担保业务有两个以上反担保人的,原则上不得划分各保证人的保证份额;同一笔担保业务有两个以上抵(质)押人的,原则上不得划分各抵(质)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份额。
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设置反担保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情况:
(一)对采用抵(质)押反担保的,应考虑抵(质)押物的价值、变现能力、是否存在优先权等情况;
(二)对采用保证反担保的,应考虑反担保人的资产规模、已提供的各类担保总额、现金流量等情况。
四、对采用抵(质)押反担保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要求抵(质)押人及时办理登记手续。
五、反担保合同的签订时间及抵(质)押登记手续办妥原则上不得晚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外出具的保证合同或保函的时间。
六、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拒不偿还债务、反担保人亦不履行担保责任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当在保证期间或诉讼时效内,按合同约定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问:反担保有什么政策导向?
一、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放宽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的反担保要求,提高信用与保证类反担保占比,原则上抵(质)押类反担保占比不得高于10%,切实降低小微企业、“三农”和创业创新主体融资门槛。对于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银担“总对总”范围的批量担保业务,不得要求企业提供资产抵(质)押类反担保措施;其他批量担保业务,也应以信用与保证类反担保作为主要增信措施,原则上不得要求企业提供资产抵(质)押类反担保措施。
二、对于确需提供抵(质)押类反担保的业务,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扩大抵质押物范围,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运用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机动车、生物资产等动产以及股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矿产开采权、林权、海域使用权、排放权、排污权、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订单等权利进行担保融资。
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积极探索期权换担保、分红换担保、产业链担保、政府采购中标合同、留抵退税和出口退税账户等作为反担保措施的担保业务以及由融资担保公司作为反担保保证人的担保业务。
四、 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
(一)新发放的1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
(二)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或信用社区(乡村)推荐的创业项目;
(三)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创业人员、创业项目、创业企业;
(四)经金融机构评估认定的信用小微企业、商户、农户。
五、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可以对抵(质)押物设定抵(质)押率,抵(质)押率的设定要根据资产状况科学合理确定,但原则上应高于银行对同类贷款抵(质)押率的一般规定。
六、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原则上应按照自行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合理确定抵(质)押物的最高担保额度,不得过分偏离实际。抵(质)押物最高担保额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抵押物最高担保额度=(抵押物评估价值-应扣除部分)×抵押率
质押物最高担保额度 =质押物评估价值×质押率
应扣除部分主要包括应缴纳(补缴)的土地出让金、承包人建筑工程欠款或垫款等。如不动产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也应相应扣除一定额度的土地出让金。
七、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按照本指引设置反担保措施,出现代偿以及造成损失的,经调查认定,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内部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担保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勤勉尽职地履行了职责的,应按规定免除其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