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烟台市蓬莱区村里集镇学区中心学校2020-2021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1-09-15     

字号:

 一、劳动教育开展基本情况

1. 课程开课情况。在校年级都能将劳动课纳入课表,落实每个班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全学段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 2 课时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课率达到100%。

2. 课程内容。在实际开课当中,基本以课堂教育为主,偶尔安排 为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等。各专业在校年级都能将学生劳动情况纳入 综合素质评价。

3. 基地建立情况。由于场地限制等条件,无专门建设场地。

4. 师资培训情况。各专业在校年级都能配备一位劳动老师,积极 参加线上和线下的教育培训,平时主要以老师集体教研为主。

5. 经费投入情况。经费投入主要是工具(包括拖把、扫帚等)、 材料(小红帽、口罩、面粉等)。

6. 选用教材情况。教材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 小学版。

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机会减少,造成当前中职生 不爱劳动,不会劳动,鄙视劳动,也不珍惜劳动成果。为此,我校坚 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 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 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莱阳卫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 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1. 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 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医学技术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 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 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 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 主要任务

(1)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 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 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 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2)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 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 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 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 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 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3)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 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 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4)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要坚持思想引领,不仅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 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互相配合,保持一致。为了能够更 好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互相配合,思想 认识上必须保持一致。

3.活动内容

(1)日常劳动教育活动 日常劳动教育活动旨在利用学生日常参与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达成劳动教育多个维度的目标。

组织人:教务处、班主任、各专业教师

活动目标: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的氛围; 利用课堂阵地提升学生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内涵的理解。

实施要求:教务处于每学期不定期通过校内推送系统、网站、校 刊、展板等媒介向全体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劳动教育宣传; 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各 专业教师根据本学科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劳动教育。

(2) 校园公益服务劳动

组织人:学生科、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做好校园清洁维护,认真完成各时 段卫生任务,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 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实施要求:根据学生科安排,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全员参与校园 晨扫,完成指定区域的清洁卫生;学生科需提前对各班晨扫工作进行 教学指导,并认真完成各班晨扫的督促与考评。

(3) 节假日孝亲劳动

组织人:教务处、班主任、学生家长

活动目标:提升学生家务劳动技能,增进亲子沟通,培育感恩意 识,引导学生传承孝敬的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要求:利用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 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家长进行指导与记录。

(4)校外志愿服务劳动 组织人:学生科 活动目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增进对社会的 了解,培育奉献精神。 实施要求: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认真参与社区、 街道或小区的相应劳动体验活动,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填写综合实践 报告。

(5)专业相关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教务处、各专业教师、班主任 活动目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相应社团,进行创造性劳动体 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 实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参加专业体验、专业操作、急 救技术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在指导老师帮助下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完成物化成果的创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