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蛇窝泊大柳家小学2020-2021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1-09-01     

字号:

基本情况:

栖霞市蛇窝泊大柳家小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5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0处。

1.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1-5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生产劳动。

2.基地建立情况。为了打造颇具特色的“果香校园”,近年来,我校在校园开辟“百果园”教学实践基地,百果园位于栖霞市蛇窝泊大柳家小学校内东北角,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左右,内有梨树、桃树、杏树、樱桃树、桑葚树等多种果树,美丽的校园一年四季“百果”飘香,学生们在这里可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采摘的乐趣。

3.经费投入情况。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0.5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种植管理等方面。

4.选用教材情况。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1-5年级使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5. 栖霞市蛇窝泊大柳家小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积极探索在“双减”背景下,把“求知”和“育人”相结合,将课堂搬进大自然,学生通过学习节气文化,体验春耕秋收劳作,提升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从立夏节气开始,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拿上劳动工具和菜籽,有序地前往菜园进行播种。劳动课教师耐心地给学生讲解种植技术。经过指导,学生们跃跃欲试,播撒下一粒粒种子,种下属于自己的希望。

农作物的栽培、收割都与节气息息相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成为小小种植专家,通过不同节气学习相关播种知识,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体验快乐。

此次活动是学校开展“跟着节气去劳动”的劳动课程活动之一。二十四节气与我国古代农事和劳动紧密相关,学校将围绕“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努力将“节气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成一系列有趣的校本课程,提供形式多样的劳动课程素材,倡导学生“跟着节气去劳动”,让孩子在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碰撞中,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

6. 为加强我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劳动中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精神和形成劳动习惯、初步技能,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劳动周活动方案。

一、活动组织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劳动周活动的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学校常态化、课程化、科学化的劳动教育。

组长:孙金奎

副组长:郭善光

成员:教研组长、各班班主任

二、活动主题

弘扬劳动精神,做最美青少年。

三、活动时间

每月的最后一周为我校的“劳动周”。

四、参与对象

全校学生。

五、工作措施

1.开展1次劳动主题教育。

积极开展劳动周启动仪式、主题晨会、主题班会、劳动故事会等活动,通过仪式教育、国旗下演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劳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与理解,继承与弘扬劳动精神,一起唱响劳动主旋律。

2.开展1次校园劳动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校园劳动实践、劳动基地实践、校园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通过校园卫生清扫、班容班貌美化、劳动基地除草种植、餐厅打扫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积极营造“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氛围。

3.开展1次家庭劳动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通过美食烹饪、洗碗洗衣、家居美化清洁、家居花草种植、家居物品维修、制作贺卡或手工艺品等形式,一起与父母共筑温馨之家,弘扬勤劳传统美德。

4.每学期开展一次劳动技能比拼活动。

积极开展校园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通过日常生活技能比赛、劳动知识竞赛、劳动征文大赛等线下比赛和家务整理、洗涤缝补、变废为宝等线上视频作品赛,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比拼劳动成果,使劳动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里扎根。

5.每学期期末开展一次劳动成果展示活动。

积极开展学生劳动成果展示活动。通过晨会、学校网络平台、电子屏幕、展示区、展示课等形式,利用照片、视频、作品等素材,全面展示学生劳动成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呈现学生人人热爱劳动,人人参与劳动、人人享受劳动的新景象。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深入开展。

各年级、各班按照学校要求,依据学生年段特点,有序、安全地开展劳动周活动,精心设计劳动周活动计划,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培育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结合我校实际,发动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大力宣传在劳动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选取育人效果好、显示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典型做法,征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之后的劳动日记、实践成果、创意作品等,进行集中展示,形成劳动周教育成果,打造学校劳动周活动品牌。开展劳动周典型案例评选活动。

(三)建立机制,形成常态。

学校建立劳动周保障机制,为劳动周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人力、经费、场地等支持,做好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明确责任。德育处、教务处将劳动周开展情况纳入日常检查、督导、考核中,加强具体检查指导,推进工作常态化。

7.劳动清单。

8.教学设计。

《剥花生》劳动课程方案设计

【课程目标】  

1.在党的百年建党之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劳动实践带学生品味劳动之乐,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点亮生命底色;  

2.发挥出劳动基地的教育优势,引领学生经历采集花生、剥花生的劳动过程,掌握剥花生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有计划、有条理的剥花生。  

3.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育人价值】  借助劳动课程的实施,能顾引领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劳动之美,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劳动过程中的互帮互助,还能够充分体现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剥花生”相关比赛活动的开展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克服部分学生的胆怯心理、保守心理、自卑心理。  

【内容结构】  1.前期准备  教师引领学生进入劳动基地,进行花生的采集,所需数量不用太多。在采集过程中,带学生回忆种花生需要哪几个步骤?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自己又参与过哪些劳动?  在充分调动起学生交际热情后,可以进一步提出几个相关话题,如:  话题一:大家知道了种花生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那知道怎么剥花生比较快吗?  话题二:如果老师把这块小园子交给大家,你们还有什么想要种的东西吗?  这一期间,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互动,或根据学生所提内容进行讲解和补充,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设计意图:带学生回忆劳动过程,体验收获的喜悦。边劳动边交流的形式能够带学生了解更多相关农作物知识,还能够拉进师生间距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农业基地的热爱,发现劳动之美。  

2.练习剥花生  将学生进行分组,为各个小组提供适量花生,鼓励大家尝试多种方法剥花生,并总结所用方法的难易程度。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各小组成员相互进行交流和分析,以得出最佳的剥花生方法。  

给予大家自由探索的时间后,可以先以自我推荐的形式邀请几位主动分享的学生进行展示,再以点名的形式邀请个别学生进行分享。

在最后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强调和补充,并边说边做出示范:如:拿出花生后找到突出的脊梁,左右手分别捏紧。剥开一个缝隙后,双手再往两边用力剥,最后把花生仁和花生壳分开放。

在大家掌握这一技巧后,可以开启一场小型竞赛活动,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年级赛。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剥花生的过程,带学生学会如何迅速、完整地剥出花生。同时,在平等练习后进行统一选择的方式能够为接下来的班级竞赛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训练有素的小学生们带着大家的期待投入到班级竞赛中。                         

在精心选出优秀选手后,可以先出示比赛可以获得的奖品,激发大家的好胜心。竞赛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准备等量的花生,让大家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剥花生的比赛,并安排同班学生和非同班学生进行花生仁数量的统计,最后根据结果颁发奖品,并进行语言上的激励。

比赛结束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清理,将花生壳放入随身携带的袋子里,保持比赛场地的干净、整洁。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劳动兴趣,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他们养成爱劳动、爱清洁的好习惯。  

【开发策略】  1.开辟农业实践体验基地  通过劳动基地的开辟,学生能够身体力行的参与一些农业劳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农业实践技能,如:播种、定期浇水、除草、采摘等。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够认识更多的农作物。

2.提供团队合作机会  在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劳”的问题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劳动实践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改变这种倾向。相较于学生个体劳动而言,团队合作的形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互帮互助中,还能够充分体现良好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             

开展劳动比赛活动  《剥花生》劳动比赛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剥花生的过程中,还能够掌握剥花生的窍门。在比拼中,大家不仅能够应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其中,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感。

【课程实施】

1.初期阶段:  带孩子们记性园圃的打理,并体验收获花生的过程,了解花生的基本结构,认识到花生仁数量的不同。  

2.中期阶段  小组合作探索剥花生的技巧,找到既省力气又快速的方法。

3.后期阶段  开展剥花生比赛,先从每个班级中选拔优秀选手,再由优秀选手代表本班级参加年级赛。  

【课程管理】

1.组织管理  创新基地的运行机制建设,明确分工,协同作战,为大家提供劳动机会的同时确保劳动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2.制度管理  为了确保劳动实践课程的高质运行,以制度规范实践活动非常必要。因此,教师可以从实践训练、安全防范、卫生管理等制度内容出发,确保劳动实践课程的实施。  

3.考评管理  对班内“剥花生”探索活动和班级剥花生比赛活动的结果进行考评,确定课程实施中需要提前准备好的奖励,有效落实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课程评价】  《剥花生》劳动课程方案涉及了前期的准备、中期的铺垫、后期的竞赛,能够使整个课程的实施在循序渐进中推进。从课程实施效果来看,该课程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兴趣,更使大家在竞争与合作中增强了自信心,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9.成长档案。

QQ图片20220906144144.jpg

10. 为了进一步实施劳动教育,提升孩子的劳动技能,增强孩子的家庭担当意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阳光自信的品质,我校结合烟台市教育局发布的《烟台市2022年寒假学生家务劳动清单》,今年寒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制定了家庭劳动作业清单,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家校形成劳动教育合力。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父母的日常艰辛,懂得感恩父母。

同学们在做完家务后,纷纷把自己在做家务过程中的劳动感悟用心记录下来。在经过班级评选后,每班选取了前十名同学,进行劳动感悟展评。参展过程中,同学们被一份份设计精美、页面整洁、内容丰富的文字所吸引,他们边学习边交流,在仔细欣赏和评判作品的同时,兴奋的分享着作者的创意和收获。

本次展评不仅给同学们树立了榜样提供了范本,促进了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新学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新学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通过展评,最终评选出了周婉仪、冯俊然等10位同学提交的劳动感悟为优秀作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