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在市教体局的领导下,我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素质教育观念,教学工作稳步攀升。现总结如下。
一、优化三级课程 ,凸显学校特色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拥有了课程设置权,教师拥有了课程开发权,学生拥有了课程选择权。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优化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将三级课程整合,努力减轻师生课业负担,完善具有本校特点的学校课程。
(一)优化三级课程
1.整合课程内容,地方课程校本化。根据课程资源,合理调整教学目标,进行整合。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将地方课程中的一部分与学校课程进行整合。例如《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与主题班会整合;对学科与学科之间、科学与人文之间、知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行强化与整合。
2.整合学科教师。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模式,比如学校成立了美术、历史、信息等学科教师组成的陶艺教研组。多学科教师共上陶艺课,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既是设计者又是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工作兴趣、自主研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均得到提升,特长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学校课程生本化
我们从学生的需求入手,学校开设了《学习心理指导》、《生活中的生物》、《知与行》等多种校本课程,力求提升学生各方面素养。
二、践行“互联网+课堂”,提升专业技能
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全员提高素质,全面加强管理,以师生健康发展为本,以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办学理念。
1.坚持“教学中心,课堂核心”, 聚焦课堂做研究,以课堂教学改革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工作做到三个加强:加强常规工作巡查、加强课堂教学指导、加强学科质量监控。
一是科学规划促进发展,建章立制,有章可循。修改完善《过西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每周教研日定时间、定地点、定包科领导、定中心发言人组织集体研讨,规划促进管理更高效。
二是以点带面,优化会议机制。每周行政例会,包科领导以课堂达标组为单位汇报本周课堂达标验收情况,总结课堂建设中的成功课例和课型建设收获;级部主任主要汇报本级部听、评课情况,评价课堂课型质量,具体分析课例现象;每周级部例会,用一半的时间以座谈会的形式探究课堂,某些学科、哪些学生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三是规范教研教改活动。每周教研日时间雷打不动,听评课采取签到制并进行课堂录像,录像反馈给教师本人和教研组留存评课。推门听课抓促进,每周行政会抽签确定下周授课人员。每周例会公布领导听评课情况,通过学校qq群公示教师听评课情况。教研组观看教师授课视频评课,着重评价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三方面;采取1+3方式进行点评,1是优点只说一条,3是建议或不足至少提3点,评课来实在的,有干货,达到一人授课,众人受益的目的。
2.理论+实践,双驱推动课堂建设。
一方面通过校本培训材料《学苑在线》、每月一讲、名师大讲堂等来强化教师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来积极的探讨开发适合学校校情和学情的“达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定制标准,典型引路。骨干教师示范课按“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基本环节上课,作典型引路。第二步:推广普及,人人亮相。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以相互学习。第三步:拉长链条,磨课赛课。把听课、评课作为全天候的常态工作来抓。推行课改以来硕果累累,谭春秋、张松波、刘 红、孟兆敏、刘星宙、王晓明、由立庆、崔宝敏、曾宪锐、张萍等十多名教师获莱州市级优质课,孟兆敏、刘星宙、王晓明、张晓燕4名老师获烟台市优质课奖,张松波、刘红、谭春秋、张学军、刘星宙、张晓燕、王晓明、孟兆敏等九名教师获莱州市优课资源评选一等奖,谭春秋、张松波、张学军、刘 红、张萍、曾宪锐等4名教师获烟台市优课资源奖,孟兆敏的综合实践《探秘“五毛小零食”》优课资源被推到省里。
三、强化细节管理 ,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建设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学校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并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逐步推进实施《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及《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
2.切实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使德育目标有序渐进、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3.切实完善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加强德育工作研究,推进教师育德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教职员工立德树人的意识,提高师德修养和育德能力。同时,全面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实行同步考核。建立以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并重的学生品德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四、随笔反思读研写,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读书+随笔,双向引导教师,打造团队共同成长。学校把“读书活动”、“本周随笔”列为“校长工程”来抓,定期组织读书经验交流,引领老师们把“读”、“研”、“写”有机结合统一起来,每学期全校举行读书总结表彰大会,以此作为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平台或载体。迄今老师们在《莱州教研》、《莱州教育》、《烟台教育》、《山东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0多篇。
2. 推、磨、晒三字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压担子——推,就是要给青年教师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压担子帮助他们克服惰性,施压助推其前行,早日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要求青年教师完成“三个一”,每月一节全校性汇报课;每学期单独主持一次组内教研活动;每学期力争在县级刊物上发表一篇教研论文。搭台子——磨,“磨”就是打磨,通过反复锤炼,把课磨成正品、精品,早日成为业务骨干。摆摊子——晒,就是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座谈会“晒心” ;有计划地组织技能展示评比“晒技”;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晒果”;以此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
3.多措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推进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抓好远程研修、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和暑期全员素质提高培训。
一年来,我校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年中考、会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今后,我们会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以坚定的信心和坚实的步伐,向着新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