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在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本学期我校将始终如一地重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积极研究教育部等11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有底气、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活动目标
(一)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二)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三)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学生分析
低年级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基本模式。
(二)开展好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
(三)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四)加强劳动教育活动研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探索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法,增强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劳动观念。
(五)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六)从事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务处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五、具体措施
(一)开发课程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发挥劳动教育活动小组的作用,大力培育“古建筑营造”、“螺钿”、“养蚕”、“小菜园”等劳动小组,开发我校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疫情时期,探索如何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二)安排好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三)确定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将围绕“爱劳动,爱学习”主题为主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学校所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六、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附:2020——2021学年度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配档表
级部 | 活动大主题 |
三年级 | 家务劳动我能行;制作天地 |
四年级 | 争当劳动小能手;校外实践——争做环保小卫士 |
五年级 | 劳动技能我能行;研究性学习(海洋文化 甲骨文化) |
附: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劳动实践”教育配档表
年级 | 活动主题 | 目标 | 具体项目 | 活动开展 |
一年级 | 自己的事学着自己做(科学:种植大蒜) | 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 | 1.学会铺床叠被、穿衣穿鞋、刷牙洗脸等基本生活技能。 2.学会整理书包、书桌,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养成习惯。 | 开展自理技能训练,比赛穿衣服、戴红领巾、系鞋带、整理书包等。 |
二年级 | 当好清洁员 | 明确劳动的责任,懂得平凡劳动需从一点一滴做起,懂得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的道理。 | 1.学会独立打扫班级卫生和清理校园环境。 2.评选“班级值日之星”“清洁之星”,选树身边爱劳动的好榜样。 | 1.开展“我是小小清洁工”、“劳动值日我最棒”等活动。 2.图片展:“今天我是保洁员”。 3.实践体验:“明亮的教室”、“整洁校园大变模样”。 |
三年级 | 家务劳动我能行 (种植大蒜) | 寻找家务劳动小岗位,学做家务。培养主动做好家务的意识,锻炼劳动技能。 | 学做家务活儿,确定家务劳动小岗位,培养劳动意识,养成劳动好习惯。 | 1.讨论准备承担的的家务劳动小岗位,交流自己对劳动果实的珍惜。 2.开展家务劳动技能展示活动,交流劳动感受。 3.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活动1次/学期。 |
四年级 | 争当劳动小能手 | 明确家务劳动小岗位,展示家务劳动小技能,在班级值日劳动、集体劳动时间中体会劳动的光荣与快乐。 | 1. 承担家务劳动小岗位,展示服务技能,交流家务劳动的感受。 2. 参与集体劳动,确定班级服务小岗位,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光荣。 | 1.开展“家务劳动我能行”主题活动。 2.说说自己承担的班级服务小岗位,展示服务技能。 3.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活动1次/学期。 |
五年级 | 学习劳动技能 (学习做菜) | 感受劳动快乐,学习劳动技能,激发队员参加劳动的积极主动性 | 学习掌握劳动技能,感悟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 | 1. 家务劳动知识百事通示范。 2.走进劳动实践基地,学习种植、养殖技术。 3. 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活动2次/学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