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索引号: 11370600004260002E/2021-51736 成文日期: 2021-06-03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组配分类: 文字解读

文字解读 |《关于做好新发展阶段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

日期:2021-06-03      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字号:


一、政策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近年来,我市粮食生产总体保持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由于种粮效益与种经济作物效益差距较大,部分区市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经营主体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以及持续的新冠疫情影响等,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粮食生产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首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发展粮食生产,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二、决策依据

近年来,粮食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而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种粮效益偏低,加上我市近年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民种粮意愿逐年下降。尤其是2019年严重干旱,最旱时受灾面积达432.9万亩,小麦秋种因旱未能按时播种面积达34.5万亩,直接导致2019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较2018年下降3.6%,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较2019年下降1.78%,全市粮食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三、出台目的

粮食安全责任是政治责任,是国之大者。市政府《关于做好新发展阶段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目的是坚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总体要求,扛牢稳定粮食生产重任,调整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上加大鼓励扶持力度,全力扭转我市粮食种植面积下滑势头,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的目标是力争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70万吨以上。202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步增长到450万亩、产量达到175万吨以上。

四、重要举措

一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将遏制耕地“非农化”纳入全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自查和考核内容。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实行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管理。严格守住辖区内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确保全市现有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壤质量不下降。

二是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有关政策。严格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工作程序,严禁以任何方式统筹集中使用,必须全部直补到户,维护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入保覆盖率,切实降低农民种粮风险,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推进撂荒耕地整治改造。对于丘陵坡度低于25度的集中连片撂荒耕地,参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在保持原土地承包权前提下,依法依规协调流转,采取代耕代种、集中流转等形式促进撂荒耕地生产条件改善和发展粮食生产。按照每亩15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其中市级财政资金按照每亩1000元予以补助,区市财政资金按照每亩500元予以配套。从根本上解决全市耕地撂荒问题,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稳定粮食生产。

四是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烟台市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突破生物育种“卡脖子”技术,重点培育“优质专用、绿色高效、抗逆性强且适宜机械化”的粮食新品种,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组织实施小麦良种统一供种工作,建设良种示范基地,引进遴选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粮食新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建设粮食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良田良制结合,研究集成推广主要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内涵式粮食发展道路。

五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建好管好用好17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种植粮食作物,力争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一季千斤、两季一吨”的高产稳产粮田。全面落实各级管护责任,严格保持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不得擅自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种养殖设施,不得违规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

六是严格考核监督。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底线任务,纳入全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提高粮食生产在考核中的分数比重。市与县、县与乡镇逐级签定稳定粮食生产责任书,年底将根据统计部门公布的全年粮食面积、产量数据,对各区市粮食综合生产情况进行考核,完成年初任务的予以表扬奖励,没有完成任务的通报约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