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
“十三五”期间,全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围绕“保三争二抢第一”工作目标,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尽责,在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中展现了新担当、取得了新成绩。平安建设走在前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三年人民战争、信访积案攻坚化解、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食品药品环境和森林领域违法犯罪等战果指标全省领先,全市刑事案件、严重暴力犯罪案件、道路交通事故连年下降。2020年全市群众安全感得分96.71分,同比提升0.67分,创历史新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7.8分。服务发展创新突破。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出警情“三清”归零、“智慧公安”、“现代警务共同体”、PTU作战单元等重点品牌建设。深入实施主动警务,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依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护航“三重”、“双招双引”、城市建设管理等中心工作,为烟台荣膺全国综治优秀城市“七连冠”、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贡献力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社会稳定风险交织叠加,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持续上升,公共安全隐患点多面广、监管压力较大,公安机关整体素质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
“十四五”时期,全市公安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烟台、法治烟台。
一、聚焦平安主业,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烟台上彰显新作为。始终以人民期盼为念,为人民利益而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加大线索排查和案件攻坚力度,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持“命案必破”不动摇,确保命案现案破案率达到100%,快侦快破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强力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推进新型犯罪研究作战中心建设,加大社会化宣传防范力度,努力实现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破案数、抓人数上升,发案数、损失数平稳的“两上升两平稳”目标。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涉海涉渔、森林和野生动物领域以及黑客攻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突出违法犯罪,深化外国人“三非”问题治理,不断增强打击实效。深入推进小案侦防,组织多发性侵财案件破案大会战,坚决遏制案件高发势头。聚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围绕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强化重点企业、行业和重点区域经济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深入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等违法犯罪,统筹做好依法办案、行刑衔接、追赃挽损、维护稳定等工作,全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全力做好追踪随访和督促检测,加强高危人员排查,协助做好信息登记、“点对点”接返和健康管理措施,完善海上防输入联防联控体系,确保“外防输入、内外反弹”万无一失。
二、聚焦系统治理,在靠前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上彰显新作为。以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为载体,推进智慧内保、智慧安防、智慧巡防、重点要素管控等建设应用,全面构建“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的立体防控格局。持续开展社会治安起底式“大清查”行动,聚焦人员核查、危爆物品清查、行业场所督查、新兴业态检查、矛盾纠纷排查,建好用好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集中整治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深化现代警务共同体建设,培育具有烟台特色的平安类社会组织,壮大基层平安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街面巡防智慧化、巡防力量多元化和出警查处精准化建设,合理布建街面警务站等防控支点,整合特巡警、交警、派出所等联防力量,构建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的防控全息感知体系。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推广“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等做法,推动问题联治、矛盾联调、预警为先、化解在早。加强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不同类型小区智能安防建设,提升社区警务智能化水平和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创建更多“零发案小区”“零发案村居”“零发案单位”。突出抓好公共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推动安全隐患清仓见底、动态清零,创新完善以危爆物品立体化溯源管控系统、智慧交通管理服务系统等为主体的智慧化监管体系,守牢安全监管红线、安全底线。
三、聚焦改革创新,在顺应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上彰显新作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推动外国人就业许可、居留许可业务“一窗受理、一并办证”,服务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并落实我市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和畅通入乡返乡落户等贯彻实施意见,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落实交管服务新措施,扩大机动车免检范围,放宽驾驶证申请年龄,最大限度向县级车管所和机动车登记服务站下放业务。进一步统筹资源,推动建立以政务服务大厅、公安单设大厅为中心,以派出所为支撑,以社会代办点为补充的“便民服务圈”,推进以户籍业务为主、提供多警种服务的“1+X”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建设,推动更多事项集中“一门办”。创新优化24小时多元化自助服务,在人流密集、群众需求量大的场所,合理布建智慧“无人警局”,实现更多事项“一门通办、多点快办、就近能办”,把高品质的公安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升级完善“互联网+民生警务平台”,推进身份证补、换领(距上次现场办理证件两年之内)、流动人口登记、部分高频户籍业务实现全程网办;临时身份证明、律师查询户籍证明、货车通行证实现在线自助打印;推动电子身份证在更多场景与实体证件效力等同,拓展“亮证”服务应用场景。
四、聚焦规范执法,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上彰显新作为。加强执法源头管控,开展警情日清零、月清仓、季清底“三清”归零提升工程,落实受案首接责任制,建立健全受立案巡查制度,严格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责任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全面实施精准执法管理,建好用好集执法办案、案件监督管理、涉案财物保管于一体的高标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打造“精细化办案、集约化管理、智能化监督、合成化作战”执法新模式。全面推行轻刑快办、刑拘直诉、认罪认罚从宽、行政案件快速办理等办案机制,推行智能审讯、语音识别、视频笔录等智能应用,提高办案质效。推广执法办案积分制等质效并重的考评模式,建立以执法质量为中心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制约权力运行,提高执法效果和执法公信力。加强新型违法犯罪和新技术新业态安全监管等方面法律政策适用研究,推动完善相关法律监管制度,及时出台执法指导文件,为打击突出违法犯罪、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有力法律武器。推进“八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结合疫情防控、公共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打击违法犯罪等工作,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问题1: 2020年是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决胜之年,请介绍一下烟台市扫黑除恶工作成果和下步工作打算?
烟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王诗新答:在刚刚结束的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公安机关向黑恶势力发起强大攻势,取得丰硕战果,全市共侦办涉黑案件18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70起,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3848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988起,查处涉案资产49亿元,主要战果指标居全省前列。当前,党中央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市公安机关将在市扫黑办领导下,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重点推动以下工作。一是持续巩固专项斗争成果。保持工作力度不减,斗争势头不降,固化经验,提炼战法,在破案攻坚、深挖彻查上狠下功夫,努力以新战果、新突破体现责任担当,回应群众期盼。二是精准发现预警。强化数据赋能,深入分析研究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规律特点,及时发现掌握“乱生恶”“恶变黑”等动向,确保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三是坚持以打开路。依法对黑恶犯罪穷追猛打,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露头就打,决不让黑恶势力死灰复燃、由小转大。四是推动协同共治。用足用好公安提示函,坚持以案促改、精准提示、跟踪问效,切实防范传统行业粗放管理、资源行业非法垄断、娱乐行业藏污纳垢、新兴行业野蛮生长。全市公安机关将坚决与黑恶势力斗争到底,为平安烟台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问题2: 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多发,请问“十四五”期间,烟台市公安机关将采取哪些措施开展反电信诈骗工作?
烟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王诗新答: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坚持侦查破案与宣传防范并行,严厉打击与综合治理并举,深入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成绩连续四年名列全省前茅。“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一是聚焦技术与宣传防范,建立精准反诈防骗模式。采取线上线下双联动、技术与宣传同步推进的方式,线上大力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使用,充分运用“96110”反诈预警和防骗咨询专属热线,全面推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预警劝阻工作。线下依托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机制,调动多部门协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活动,对电信网络诈骗实施精准防控,全力守护群众的“钱袋子”。二是聚焦综合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加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在平安建设考核工作的比重,预防为主,防范在先,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治理的工作机制。三是聚焦提升破案攻坚能力,持续保持严厉打击态势。聚焦高发类案和黑灰产业,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集群战役,实现全链条打击。及时发现、早打快打本地黑灰产窝点,严防坐大成势,有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高发态势。
问题3: “十四五”期间,在交通事故预防方面烟台市公安机关将采取哪些保障性、预防性措施?
烟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李建丰答:在各类道路交通要素发展迅猛的情况下,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道路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重大事故“零发生”,在全省事故预防“减量控大”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名。“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聚焦“减量控大”总目标,抓严抓实抓细事故预防重点措施,推动事故防范由事后整改向事前防治转变,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交通事故发生。一是持续深化“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推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有效整改、动态清零。二是积极探索事故分析研判模式。对接国内、省内知名专家,研判事故多发路段、点位,对交通事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施,减少事故发生。三是深入开展一案多查和深度调查。对亡人事故开展深度调查,挖掘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提出意见建议并推送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四是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深化新技术应用,加强数据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实现交通管理“用数据研判、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治理”,提升主动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问题4: 烟台交警部门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有什么规划?将给市民出行带来哪些便利?
烟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李建丰答:按照规划,我市第一期智慧交通管理服务系统将于2022年完成建设。建设分为“外场感控设备”和“中心交管大脑”两部分。其中,外场感控设备项目拟建设1599个前端点位,主要包括交通信号控制、行车安全预警、高清卡口等8大场景的外场设备建设。中心交管大脑项目拟建设1050台中心设备,围绕事故预防、治堵保畅、公众服务等10类专题应用,开发软件32类、398个功能模块。通过建设,力争在三方面收到显著成效:事故预防方面。强化事故预测、预知、预警、预防工作能力,采用国内先进的风险隐患预警模块,推动交通事故主动预防、精准预防,预期市中心区交通事故数量及死亡率下降10%以上。拥堵治理方面。通过流量监测、违法检测、视频监控等系统,全面感知交通态势,动态调整交通信号,提升路网通行能力。通过互联网导航和交通诱导系统,实现出行信息精准发布和定制化推送,引导群众合理出行。通过“公交优先”“一键护航”等功能服务群众不同需求。预期城区主干道早晚高峰拥堵时长缩短10%以上,日均拥堵里程缩短15%以上,平低峰停车次数降低15%以上。服务民生方面。借助民意服务、融媒体宣传中心等系统,架起警民数字化连心桥,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更多业务网上办、自助办、一证办,打造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体系。
问题5: 社会治安治理作为平安烟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下步烟台公安机关将实施哪些举措加强这方面工作?
烟台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李海涛答:市公安局将采取以下四项举措来加强社会治安治理。一是牵头加强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完善社会治安相关制度。二是会同各有关部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抓好重点部位安全防范、重点行业阵地控制、重点物品安全监管等工作,推进各类治安要素信息数据的汇聚比对、研判预警、实战应用。三是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促进治安问题前端治理、源头治理,切实提升发现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四是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整合带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真正把内部力量融合起来,把社会力量汇聚起来,构建起基层社会治理警务共同体,为社会治安治理强化基础支撑,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建共治共享。
问题6: 在平安烟台建设中,烟台市公安部门将出台哪些信息化、便民化举措?
烟台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李海涛答:市公安局将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应用, 充分发挥“智慧项目”在防控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关键作用。自主研发烟台治安防控实战应用平台,充分汇聚整合治安业务数据、政府政务数据和互联网数据以及城市物联网数据,逐步开展智慧内保、智慧安防小区管控、智慧街面巡防管控、危险物品智慧管控、行业场所治安管控等治安管理业务功能模块建设,努力打造全要素采集、全信息汇聚、全流程覆盖的治安管理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体系,不断释放数据智慧,为预防打击违法犯罪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的目标。抓好“天网”工程建设,优化各类智能感知设备配备,实现对“人、地、物、事、网”等社会治安和风险要素的实时感知和预知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