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3月18日上午10时举行烟台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暨2021年“为妇女儿童办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杜光坤,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旋,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喜强,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爱玲,通报烟台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暨2021年“为妇女儿童办实事”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市妇联副主席杜光坤介绍“十三五”时期烟台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成果和2021年为妇女儿童办实事项目:
烟台市妇女儿童“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较好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 如:教育领域,学前三年普及率达到117.4%,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和女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卫生领域,孕产妇死亡率、0-6月纯母乳喂养率、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等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 保障领域,将原生育医疗费定额报销改为政策范围内的费用实报实销,门诊慢性病病种由24种增加到73种; 安全领域,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专(兼)职保安员配备率100%,是全国地级市中拐卖妇女、儿童案件发案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环境领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等。
一、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一是保障妇女儿童生命安全各项指标均达到任务目标。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87.24%,比“十二五”期间提高了23.84个百分点;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普遍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率由2015年的37.89%提高到2019年的74.96%。 二是母婴保健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早期检查率、产前筛查率均大幅高于规划目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继续保持100%,卡介苗等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9.88%,有效降低了儿童患感染性疾病的机率。 三是妇幼健康体系建设实现新进展。全市创建1个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1个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38家爱婴医院、2个省级妇幼健康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单位,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床位达到3000张。
二、妇女儿童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一是各学段全面发力。全市学前教育儿童入园率和适龄女童入园率均达到100%;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和女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二是教育民生实现创新突破。建立较为完备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每生每年300元提高至710元。“全面改薄”工程圆满收官,累计投资23.9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56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三是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全面推进德育改革,启动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程,建设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166所,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
三、妇女就业创业环境日益优化。一是加强妇女创业就业政策扶持。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持续优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有力促进了妇女就业创业。 二是开展妇女就业服务保障。组织开展妇女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5000余个。面向女职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登记失业的40周岁女性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三是女职工特殊权益依法得到有效维护。成立女职工劳动人事争议维权工作站、女职工权益维护合议庭,开辟女职工维权绿色通道。近五年女职工争议案件调解率在80%以上。
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层次和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妇女参与决策和行政管理的比例不断提高。公务员中妇女比例由2015年的22%提高至 2019年的26.17%,市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达到55.56%。全市154个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有148个配备女干部。 二是妇女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市人大代表中女性比重由2015年的14.92%提高到19.15%,市级政协女委员占比达27.6%,较上届明显提高。 三是妇女广泛参与基层民主和企业管理。配备女性成员的村委会和居委会均达到100%,妇女在基层民主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
五、妇女儿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健全妇女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女性达到110.84万人,比2015年增加48.97万人,居民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中女性占比均大幅增加。所有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儿童均享受按低档缴费享受高档缴费待遇,未满14 周岁(含)的参保儿童患急性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实行免费治疗;脑瘫自闭症等7类参保儿童实行医疗康复全额保障。 二是儿童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升。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争取省里300万元资金扩建市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护中心,组织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等项目,共保障孤儿和重点困境儿童706人,投入保障资金1000余万元。 三是儿童安全环境持续优化。加强儿童食品、用品等安全监管,儿童用药、婴幼儿配方食品抽查批次合格率均达到100%。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都达到100%。
六、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一是妇女儿童社会化维权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市检察官、法官、律师、人民陪审员中女性比例持续提高,市及县市区全部开通12338、12348维权热线,“十三五”以来,共办理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援助案件12683件,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034件,有力的维护了妇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益等违法犯罪活动,刑事犯罪被害人中儿童所占比重由2015年的2.12%降到2019年的0.16%;受治安处罚的未成年人人数由2015年的1534人降到2019年的374人;建立家庭暴力告诫制度,成立市反家庭暴力妇女保护中心,建立家暴妇女儿童救助(庇护)机构14个。 三是妇女儿童依法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强化妇女儿童法制宣传,毒品预防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全覆盖,成立“践行初心·法润烟台”普法志愿服务团,累计组织志愿普法活动2700余场次,打造“人人都是普法宣传员,处处都是法治风景线”的烟台品牌。
关于2021年“为妇女儿童办实事”项目
为推动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向各成员单位征集了2021年为妇女儿童办实事项目。各成员单位围绕自身职责,结合工作职能,从妇女儿童发展需求出发,从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提报了一批为妇女儿童办实事项目。我们经过逐项筛选、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了20项为妇女儿童办实事项目。
1、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以上,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2、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对 0-18 周岁孤儿和年满 18 周岁后仍在校就读的孤儿,开展医疗康复项目。(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3、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对年满18周岁后就读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孤儿、诊疗、康复、特殊药品、体检、住院等自付部分给予资助。(责任单位:市民政局)4、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行动,确保149名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5、保障妇女儿童劳动权益,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违法行为,发挥女职工劳动人事争议维权工作站等绿色通道作用,完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6、为女性求职者举办10场网络招聘会,提供岗位9866个,促进妇女就业。(责任单位:市人社局)7、举办高素质农民(妇女)培育专班,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妇女骨干100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8、完成农村适龄妇女“两癌”检查23.2万人。(责任单位:市卫健委)9、依法严惩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0场,提供司法救助40件。(责任单位:市法院) 10、新建“妈妈小屋”30个,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特殊利益。(责任单位:市总工会) 11、为1300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和康复服务,实现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残联)12、开展“巾帼红·家一起”家庭建设主题项目,实施家庭文明、家庭教育、家庭关爱、家庭平安四大工程,发动全市7.56万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参与家庭建设,在13个辅导中心、100个护航站深化“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行动,助力家家幸福安康。(责任单位:市妇联) 13、打造“启梦”行动科普工作品牌,开展烟台市科普大篷车“启梦”行动送科技巡展活动60场,推出“启梦”行动送科普进社区(乡村)系列活动1000场。(责任单位:市科协) 14、依托科技活动周,开展科技报告会、科技下乡、科技咨询与培训活动5场,做好妇女儿童科学普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15、开展青少年博物馆精美展览6场,校园“国宝巡展活动” 活动30场。(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16、培训2000余名阅读推广人,增购妇女儿童图书、期刊、报纸、数字资源157种。(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17、为1000名60-70岁女性进行专项体质检测,出具个性化健身指导方案。(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18、举办3场乡村亲子马拉松,丰富运动健身沟通交流载体形式。(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19、建立妇女儿童国家谈判药品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将33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纳入门诊用药保障范围。(责任单位:市医保局) 20、加强“十四五“时期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宣传,进一步营造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责任单位:烟台日报社)
烟台发布记者提问: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门在保障妇女儿童接受教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旋回答:
“十三五”期间,教育系统全面落实“妇女儿童两个规划”,保障妇女儿童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扎实开展控辍保学,保障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的权利。实施全面摸排,精准劝返,重点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的就学情况,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应入尽入”。到去年我市已完成控辍保学“清零”任务,全市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学困而失学。
二是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妇女儿童受教育的质量。“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工程、消除大班额工程、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职教高地建设、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01.8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353所,新增学位16.5万个,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尤其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全面实施,我市成为全国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在全国基础教育系统首个整网开通IPV6教育城域网。建成八大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底层数据互通,注册教师超6万人,资源总量超60T。教育信息化的高水平发展,引领和推动了我市教育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德育一体化改革,我市2个德育案例被教育部评为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全国典型案例,占全省1/5;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经验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体育美育不断加强,全市共创建篮球特色学校42所、足球特色学校172所、艺术特色学校50所、优秀艺术社团100个。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确定社会大课堂免费场馆100处以上,惠及中小学生30万以上。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稳步推进,通过施实高中教学质量提升“七大工程”,建设37个市级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建成高中学业诊断全过程、全样本、全学科动态网络大数据中心等举措,全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考上线率和优生培养数连续多年在全省领先。
总的来说,烟台市妇女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全省前列。“十四五”期间,市教育局将继续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结合正在全力推进的一系列教育工作,把妇女儿童教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为全市妇女儿童发展和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凤凰网记者提问:
“十三五”期间我市在孤困儿童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喜强回答: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孤困儿童的关爱保障工作,建立健全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孤困儿童保障制度,为孤困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按照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关于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的通知》要求,将SOS儿童村、市儿童福利院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1760元,提高了35.38%;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由780元提高到1400元,提高了79.49%;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由529元提高到980元,提高了85.26%。今年我们将在现行的标准上再提高10%左右。
二是开展了“孤儿康复医疗明天计划”,对0-18周岁孤儿和孤儿年满18周岁后仍在校就读的医疗康复费用的自付部分进行资助,计划开展以来累计资助100余万元。
三是开展了“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为在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孤儿,每人每学年发放1万元助学金,2019年以来共发放助学金190余万元。
四是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共投入100余万元在区市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和13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鲁网记者提问:
据了解,我国女性宫颈癌、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请问“十三五”期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爱玲回答: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疾病谱的变化,宫颈癌、乳腺癌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患者明显趋向年轻化。开展“两癌”检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已被公认是恶性肿瘤防治中最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措施。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工作。自2009年,我市启动实施了针对35-64岁农村适龄妇女的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简称“两癌”检查项目。2016年始,“两癌”检查项目全市范围全覆盖。2019年,我们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自2020年开始,我市按照妇女常见病防治三年一计划周期开展此项工作,确定了2020年、2021年、2022年全市农村适龄妇女“两癌”检查覆盖率分别达到80%工作目标。十三五期间,已累计进行宫颈癌检查82.6万人次,乳腺癌检查46.96万人次,对确诊“两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00%进行了治疗及随访。对贫困目标人口的检查任务做了具体规定,3个扶贫任务较重的县市区,县域内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适龄妇女“两癌”检查全覆盖,进一步巩固了健康扶贫工作成果。
我市乳腺癌、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女性肿瘤发病率中由“十二五”期间的第一、第六位,分别下降至“十三五”期间的第二、第七位,项目成效初步显现。
今年,市政府已将此项工作列入重点民生事项,为把好事办好,今后我们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将进一步扩大目标人群范围,统筹做好“城乡”适龄妇女“两癌”检查。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加强与妇联、工会等部门的协作,对于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提高妇女“两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参与率,提高项目依从性。三是做好质量控制,对项目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检测试剂、平台和机构,及时调整,保证项目开展质量。四是落实好随访登记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医生的作用,督促随访对象尽早接受进一步检查,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切实提高全市妇女健康水平。
烟台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省妇儿工委终期监测评估中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烟台答卷。进入“十四五”,烟台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紧紧围绕增强妇女儿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烟台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