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信息】2020-2021年烟台市蓬莱区村里集镇学区中心学校《语文》教研活动及成果

日期:2021-03-10     

字号:

2020-2021年烟台市蓬莱区村里集镇学区中心学校《语文》教研活动及成果

村里集学区“主题联合教研”磨课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的

1.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为目标,由学校组织的集体性的推敲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行为的校本教研活动。

2.“磨课”的目的是使老师们所要上的“课”更能够符合教学的理念、要求、原则等,这种教学理念、要求、原则其实就是一种教学标准或规则,它们是“磨课”活动开展的前提和核心。

3.“磨课”的目的是让执教者(也包含参与者)对课堂教学有更深层次的把握,让所“磨”的课更能集中反映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实施内容(步骤):

        1.选定教材   

        2.初步设计

第一位执教教师将自己的设计初案陈述给同年级教师听,年级组伙伴根据自己对文本的学习、理解,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全组人员对设计初案进行研讨交流,根据研讨情况,执教教师取长补短,把自己的教学设计逐步完善。

        3.邀请听课

    执教教师邀请全组语文教师来听自己的试教课,对完善好的教学设计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听课教师要善于思考,发现课堂中的闪光点,同时敏锐地捕捉课堂中的缺憾。试上之后,针对暴露出的问题,组内教师可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如何进一步修改完善设计。

4.集体反思

    主持人实际教学后,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教学后的集体教学反思和研讨交流,主持者谈自己教学后的反思体会,团队成员谈教学后的反思感受。执教教师要努力挖掘文本内涵,不断突显课堂亮点,重点针对其他语文教师的修改意见,重新进行设计。   

5.教学展示

    经过再次设计后,第二执教教师进行全校性的课堂教学展示,在展示中力求突显本学期的教学主题。全体语文组教师认真听课,精心思考,做好记录,为研讨反思打下扎实的基础。讲课时可以录音,以便提供原始材料,让教师准确地反思教学过程,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为撰写教学实录和案例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素材。

三、实施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同组成员共同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讲求实际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将研究与行动相结合的。本次研究重点采用这种方法。

四、磨课的要求:

1.要求每位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努力做到四个 “一”: 即认真上好或听好每一节课,做一次有质量的磨课发言,写一份有分量的磨课心得,向任教者提一条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2.强化对研究氛围的宏观调控,要求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少讲“人情话”、“场面话”,多提建议、意见;

3.实施上课——磨课——上课的操作模式,使上课和磨课形成一个前后相通、及时反馈的工作链条;

        4.提升磨课的技术含量, 对每节课进行摄像,以便磨课时根据需要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回放,做好课堂实录。


                                                                                     教研活动记录

主持人

陈明冉

时间


地点

王庄小学录播室

参加

人员

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

主题

《灰雀》教学流程

 

 

 

陈:我先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教学重难点:

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以列宁的故事引出课题。板书:灰雀(师范写“雀”)

  上课之前,带大家认识一个人,他是谁?(生:列宁)关于列宁,你知道多少?(生谈自己对列宁的了解,师最后补充。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世人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读过他的故事吗?(《蜜蜂引路》这是一个聪明的列宁。《诚实的孩子》知错就改,这是一个诚实的小列宁。)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篇和列宁有关的文章,生齐读题目《灰雀》

雀是我们本节课的生字,他是什么结构?(上下结构)上面是什么?(小)下面是什么(隹)

我们来看雀字的演变(ppt),上面是个小,下面是个短尾巴的鸟,短尾巴的鸟,我们就给他叫做(隹)我们在写雀的时候,要注意“小”的竖钩变为短竖,“隹”的撇要舒展,四横间距要匀称。(师边说边写“雀”)

上课啦,乌下课了,乌鸦,麻雀都安安静静的,这叫(鸦雀无声)

下课了,乌鸦麻雀都欢呼,都跳跃,这叫(欢呼雀跃)。我们再来读一遍。

我们还学过一个成语(黄雀捕蝉,螳螂在后。)

有一首诗,刘禹锡的《乌衣巷》,会的同学可以背诵,“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字,由一个字认识了一串词语,还温习了一首诗,看看,中国的汉字多么有魅力啊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今天学的叫做《灰雀》,课文主要写了谁呢?(列宁)(教师板书“列宁”)还有吗?(男孩)男也是本课的生字,他是什么结构?(上下结构)上面一个田,下面一个力(师边说边写),在古代啊,我们的男子都是要用力地在田间干什么?(干活)。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生字了,这篇课文还有不少生字,你会读了吗?(PPT出示生字词)

郊外    养病      粉红     谷粒   

 仰望     或者     可惜     肯定

第一行谁来读?(生读)灰雀不光爱吃谷粒,它还爱吃(生:面包渣)

第二行我们来开火车读,(生领读上述词语,再次复习词语。)

2.这篇文章有13个自然段,看看我们怎么分比较好?怎么分我们读起来更轻松一些?(生自己看课文。)怎么分这篇文章的脉络会更清晰,给你一点提示,我们应该从文中抓住一些什么东西?

生: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

   2到10是第二段。

   11到13是第三段。

师:为什么这么分呢?

生:第一段是写列宁和灰雀是怎么相遇的?

第二段是一只胸脯是粉红的灰雀不见了。

第三段是灰雀回来了。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这几个词了吗?(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这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其实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如果你能够留意到这些词,这样我们抓住了时间,也就抓住了这篇文章的脉络,读出它的顺序。

3.第一自然段,也就是第一部分,谁来读?

   师对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价。这一个自然段是包含本课生字最多的。你能完整的读出来,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谁再来读一读?(再找一个学生读。)这一次读的流利多了,你读的很不错。

4.我们来看插图,看这三只灰雀,多么(欢快,漂亮,引导出惹人喜爱这个词。)再读这个词(惹人喜爱),惹人喜爱的灰雀(生齐读)

找生读“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读的时候你们要认真听,要告诉我灰雀哪里惹人喜爱了?

读的真好听,同学们读懂了吗?灰雀哪里惹人喜爱?

生: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这说明灰雀很活泼)

生: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说明灰雀的羽毛很好看。我原以为灰雀就是灰色的,后来发现不是,它不光样子长得好看,而且非常活泼)

师:而且它的歌声还(婉转动听。)

师:注意这个词(婉转)读(婉转)再读(婉转)

什么叫婉转?(播放灰雀的叫声。)听完了这婉转的歌声,谁再来读一读。(生再读课文。)指导朗读(我们看,这位同学听完了灰雀的歌声之后再读课文的时候,读的很轻柔,真的让我们似乎看到了那惹人喜爱的小灰雀。)谁再来读一读,它不光声音好听,它还很活泼啊。(生再读)老师喜欢你的最后一句(非常···惹人喜爱),你们喜爱它吗?列宁喜爱它吗?(喜爱)你从哪看出来的?从这段话中,你能找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生: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师:同学们,就是这句,你能不能再具体一些,告诉我,你从哪里读出来了列宁喜欢灰雀?

生: 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师:给它们带来吃的。不喜欢怎么会带吃的给它呢?有道理。)

生: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

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抓住一些关键的词,比如“每次”“停下来”还要“仰望”,还经常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对啊,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的词,我们就读出了列宁对灰雀的那种(生:喜爱)

除了列宁喜欢灰雀,小男孩喜欢灰雀吗?(生:喜欢)故事开始了。这个故事就要从一个喜欢开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13自然段,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Ppt上出示自学提示。)

找生根据PPT的提示说故事梗概:

列宁发现 (      )(1个学生) ,小男孩告诉他(     )。(2个学生)第二天,那只灰雀(      )(3个学生)。  

师:果然,就是我说的和第二天发生的事情是一样的。

刚才我们请三位同学说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现在谁能连贯起来说一说?(找一个学生汇总发言。)她总结得怎样?我们给他掌声。现在,我也想问,哎,灰雀,昨天,你到哪去啦?你觉得它去哪里了?(到小男孩的家)你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到书本中来找。请你从课本中找到证据,看看是不是在小男孩家。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走了?请在课本中画出来。(生圈画,师巡视课堂。)

生:没······没看见,只有在撒谎的时候才会用,表示他说话吞吞吐吐。

生:低着头。(这是动作描写,说明男孩不好意思,内疚。)

生:本来·····但又不敢讲。(心理描写,知道灰雀在哪可是又不敢讲。)

生:会···一定会···(关键词 一定,说明肯定,说明他已经决定要把灰雀放回来了。)

师:我们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描写,抓住了动作描写,我们就读出了小男孩的内心,咱们都看出来灰雀去哪里了。你觉得列宁看出来了吗?(看出来了)但是,列宁看看男孩看看灰雀,列宁为什么会微笑?(生:列宁想给男孩主动改正错误的机会,列宁相信男孩是诚实的。)列宁看到男孩很诚实,能够知错就改,他很开心,但是,列宁又看到灰雀也很开心,是为什么?(生:因为灰雀飞回来了。)(教师归纳:列宁的微笑有两点,1.列宁看见灰雀回来了,他很欣慰,2,列宁看到男孩很诚实,知错就改,他很开心。)

找生再读:列宁看看··又看看··,微笑着···,到哪去了?

孩子们,列宁他是爱灰雀的,因为每次(都来看灰雀,还给它带来好吃的面包渣和谷粒当发现那只胸脯粉红的灰雀不见了之后,他到处找灰雀,让我们知道他是爱灰雀的。教师板书爱)但是,列宁还爱谁?(男孩)再加一个字(更爱)为什么?(因为知错就改,诚实的孩子)

三、学习生字。

我们就来写这个“诚”字,我们看这个诚字,左窄右宽,左边是一个言字旁,右边是一个成,这是一个形声字,斜勾稍微长一点,除了诚实,还可以组真诚,诚信。

古语有这么一句话(课件出示:古语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师读,意思告诉我们(诚实是天地之根本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我们来写一写。

师生点评学生作品,时间允许的话再写一写。(强调学生的书写姿势。)

四、课外延伸

同学们,高尔基曾说过: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美好的品格还有很多,(生读:善良,勤奋,宽容,勇敢,感恩的心)就像这个单元的寄语所说,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候,老师希望你们拥有美好的一切。

 

 

 

1、列宁珍惜时间的故事

有一篇回忆录,回忆一位同志向列宁汇报工作,列宁批准了他的计划,并问道:“那么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呢?”

“明天开始”那位同志说。列宁却批评他说:“为什么不今天开始呢:就是现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宁是非常珍惜时间的。

列宁不懂就问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三天把答案告诉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

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克螂把狼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列宁的读书故事50字

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活动

效果

初步拟定了《灰雀》教学的整体思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