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链长制”,就是着眼于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通过介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同环节,以“链长制”方式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形成稳定、发展、提升的长效机制。中央明确提出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链长制”是强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制度创新,能够有效提升产业链自主性、可持续性,增强产业链韧性,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推广。烟台是山东省的工业大市,已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重要影响、有较高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尤其是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提升产业链式发展水平,市委、市政府作出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决策部署,结合优势产业,聚力政策扶持、聚合要素支撑、聚心服务推进,深入开展强链延链补链等工作,打造有烟台特色的现代产业链条,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立足基础、兼容并蓄、创新机制,产业链推进工作高效运转
围绕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的要求,市工信局会同市直有关部门赴长沙、上海等先进地市考察学习,立足烟台产业实际,兼收并蓄,形成了《烟台市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一是重点突破、筛选确定产业链。选择基础优势、未来趋势、战略方向明确的产业中具有链条化特征部分的16条产业链作为重点集中突破,并明确优先打造生物医药、汽车、石化、清洁能源4条样板产业链。二是按图索骥、精准研究产业链。逐一产业链建立“两图两库两报告”的工作研究机制,明确产业全景图和现状图、完善招引目标库和重点项目库,形成N张清单的导向目录,三是完善机制、垂直推进产业链。①实行链长负责制,顶格推进产业链。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链长,下设总链办(设在工信局),安排专职人员实体化运作。每个重点产业链均由1名市级领导担任链长,高位协调、强力推进,有效整合区市、园区、部门的各方力量,协调促进产业链各项工作。②在园区(区市)设立链办,领建产业链。每个产业链确定“一主两辅”或“一主一次”领建园区和关联园区,由领建园区率先突破形成示范效应和辐射能力,带动关联园区协同推进。链办在园区设立、产业链在园区承建、发展成果也在园区呈现。③主责部门协同联动,保障产业链。将6个行业主管部门作为主责部门与链办齐抓共管,链办吹哨、部门报到,要素资源、政策资源、项目资源聚链落园、聚焦发力。④选择若干链主企业,领航产业链。每个重点产业链确定一个或几个对产业链有较强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创新引领型市场主体作为链主企业,协同带动产业链发展。
二、链主领航、链办发力、部门合力,产业链增量培育亮点频现
(一)链主企业发挥领航作用。“链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的成为了产业集群中心,能够集合产业链上各规模企业的生产、供需等环节,形成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网状产业集群结构,在持续带动中小企业不断创新发展、驱动整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化工链链主企业裕龙石化开工了山东省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快马加鞭大规模开展吹填、陆填和地基预处理,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166亿元,打造全省化工产业高端、绿色、高附加值的新高地。另一链主企业万华化学以烟台化学工业园为核心,是目前洲最大最全的聚氨酯和涂料原料基地,正在加快推进尼龙12、年产48万吨双酚A一体等一批重点项目;面向产业链招引聚氨酯、烯烃、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等方向,打造全球领先的产业基地。汽车链链主企业通用东岳基地今年上市了别克昂科威Plus新车型,带动本地200多家零部件企业同向发展。消费电子链链主中国长城(山东)电脑在山东的首条计算机国产化整机智能制造生产线产品正式下线,全部投产后年产规模将达到100万台,有望带动一批配套企业落户烟台。
(二)沿链优质企业加速崛起。在各链主企业带动下,在产业链的重要节点也形成了一批精耕细作、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各产业链均建立了各自的“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库,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今年以来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2家、省级瞪羚企业40家、独角兽企业2家,总数均居全省前列;20家企业获中央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企业数与资金数均全省第1。各沿链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做好主责主业,为沿链补链强联、打通产业链上中下游贡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领建园区发挥招引优势。通过强化链办、领建园区(区市)的招商职能,组建专业招商队伍,支持产业链对外招商推介,将招引的产业项目向领建园区(区市)倾斜,聚集研发平台、项目、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生物医药链成立市级层面招商服务团队,引进金融、法务等各类专业机构开展合作,与区市招商力量组成招商服务联合体,引进了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建设国家级高端生物医药研发一体化平台,打造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中国“北方蓝色药谷”;同时持续对接确定了29个重点推进项目,筛选汇集生物医药储备项目近40个。石化产业链放大裕龙石化和万华化学两大龙头作用,依托6个省级化工园区开展了系列推介活动,化工园区今年新增山东嘉信年产17.2万吨染料及中间体新建项目、万华90万吨/年丙烷脱氢、年产14万吨聚碳酸酯(pc)项目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汽车产业链办组成招商小组赴广州、上海、十堰等地拜访目标车企,目前福山区东风商用车项目已签约完成注册。
三、多链协同、要素保障、优化环境,创新发展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加速形成
一是围绕产业链拓宽“人才链”。依托重点产业链分别组建全省首家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联盟、先进结构材料产业人才联盟,吸引200多位领军人才加入联盟,搭建人才、企业、政府三方互促共享平台。聚力联合用才,从5所驻烟高校选派31名专家人才到重点产业链企业驻点担任“科创人才顾问”,从东诚药业、万华等企业选派23名专家人才到驻颜高校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健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发挥人才牵引作用,荣昌生物房建民博士研发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泰它西普今年上市,是全球首个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双靶标生物制剂;治疗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的维迪西妥单抗也于今年上市,是第一个上市的国产ADC新药。
二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面向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需求,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一方面建设了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研院等一批重大产业科创平台,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建设新型创新载体。其中生物医药链组建了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搭建“智库+产业”平台,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泰和新材联合复旦大学共同建设的“智能纤维材料校企联合实验室”,重点面向我国纤维产业创新重大需求,推动纺织同生物、医学、信息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创新提供新一代基础材料;美瑞新材料牵头建设了山东省高分子弹性体新材料工程实验室、生态化工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成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领域领头企业,特种TPU市场份额居国内首位。
三是围绕产业链完善“服务链”。支持链主企业吸收上下游重点配套企业和研发、基金、人才等节点服务机构组建产业链联盟,扩大深化市场合作。生物医药产业链成立了产业人才联盟,化工链组建了“烟台化工园区发展战略联盟”,葡萄酒产业链成立产业发展联盟,促进产业链交流合作。畅通产业链融资机制,研究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全市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强化产业链融资差异化服务、加大产业链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等方面拓展金融服务路径;鼓励发起设立针对性强的产业基金,如生物医药链设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母基金,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整合社会资本,形成母子基金群,对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产业链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通过定期座谈、问策于企、精准帮扶等措施畅通企业诉求反映与解决渠道。针对企业提出的数字化转型供需信息不匹配等问题,工业互联网链办编写了《烟台市工业互联网白皮书》,对我市工业互联网供需两侧资源进行调研梳理,并组织开展近10场牵手行动精准推动供需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