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信息】烟台市蓬莱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学研究活动及成果(数学)

日期:2021-10-20     

字号:

时间:2021年10月20日

地点:第二实验小学报告厅

参加对象: 三年级数学教师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活动主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研讨

活动过程:

一、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课标分析与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课程实施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含义,建立概念,形成常用面积单位表象,并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本课教学打破过去直观认识面积的方法,强调了学生合作,分析及操作的能力,注重了学生思维。在教学中遵循的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在比较两个面积大小差不多的长方形卡纸面积时引导学生用圆形或小正方形来填充的方法,通过比一比,探究面积的特点。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生动,活泼的,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数学课程标准》“认识面积”一课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一节课中既要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又要区分“面积”和“周长”这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多的学习任务,所以《课标》要求本课的教学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探究的情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在小组合作中了解什么是面积。教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要扮演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没有太多的讲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二、宁敏的说课及反思

各位老师们:

本课设计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学会了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图形面积,比较图形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三年级学生已经是小学中年级了,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慢慢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让孩子借助直观的学具从铺满全图去测量面积,到摆一行、一列去想剩下空白区域可以摆的单位正方形个数算出面积,最后到量出长、宽想图形得面积,在发展孩子空间观念的同时让孩子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的过程。再通过摆任意长、宽求长方形面积,观察图形找关系,回到面积的本质含义探求长宽代表的含义,证明出长方形面积公式,体会知识的产生及发展,使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在探究中得到渗透与升华。这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但应该让孩子从好玩中回归理性。

围绕这些,我在教学设计上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唤醒与沟通,实现认知经验的无痕对接。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圆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从学生思维的“序”来看,学生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认知基础是长度测量经验以及对面积意义的理解,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是学生认识经验从一维层面走向二维层面的开始。课始,通过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从用长度单位度量线段的长度到用面积单位度量图形的面积大小,非常形象地让学生感悟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打下思维基础,即要知道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只要看它包含着多少个面积单位。

(二)直观与抽象,实现数学思维的自然提升。

学生从用单位面积去测量,获得长方形的面积,到抽象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的思维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完成数学抽象的过程,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操作和想象中逐步主动进行数学抽象,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自然过渡的桥梁。本节课中先是让学生通过用 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接测量的直观操作,到一个小正方形都没有,怎么办?引导学生想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从直观形象层面上升到空间想象与合情推理的层面。在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着力与长方形的长、宽与每行可以摆的单位面积小正方形的个数,可以摆几行之间的意义转换,沟通了长、宽与对应的面积单位的个数之间的本质联系。学生透过面积计算公式的表达形式,深刻领悟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由来,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用长乘宽计算的道理不言而喻,明明白白。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在执教中注意渗透对应、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实验-发现-验证-归纳的方法,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四)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分层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在实际情境中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并进行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让学生清楚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整节课做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交流中感悟,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三、活动总结:

我们欣慰看到老师教学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我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归纳、应用”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二)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让不同个性、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自主的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记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四、活动照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