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3877/2007-35699 成文日期: 2007-12-24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组配分类: 政府公报
公报期号: 2008年 第2号(总第55号) 文件类型: 省政府办公厅文件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的意见
鲁政办发〔2007〕89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促进全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7〕7号文件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7〕66号)和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要求,现就加快培育重点服务业城区、重点服务业园区和重点服务业企业(以下简称服务业三大载体)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的重要意义

目前,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载体不强是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加大对服务经济总晕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市(县、区)的培育力度,并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使有条件的市(县、区)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才能扩大全省服务业总量、提高其比重和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只有加大对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特色鲜明的重点服务业园区的培育力度,并充分发挥其集聚效应,才能形成一大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功能区和特色街区,从根本上改变服务业布局分散的状况;只有加大对具有知名品牌、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的培育力度,并充分发挥其带动效应,才能大大增强服务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走出一条依靠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全省服务业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二、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全省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优化环境、突出特色,大力培育重点服务业城区、重点服务业园区和重点服务业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提高发展速度,优化结构布局,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做出贡献。

“十一五”期间三大载体的主要发展目标:(l)集中培育50个经济基础较好、总量规模大、服务业优势明显、发展特色鲜明的重点服务业城区,到2010年,50%以上的重点服务业城区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2)重点培育50个规模较大、产业集聚度高、发展特色鲜明的重点服务业园区,到2010年,初步形成与城市功能定位相配套、省市县三级服务业园区相结合、适应工农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需要的服务业园区体系。(3)重点培植100个主营业务突出、具有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服务业企业,到2010年,争取有10家以上大型服务业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行列。通过三大载体的培育,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到2020年全面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的主要工作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大投入,努力实现三大载体建设的新突破。

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要做好6个方面的结合:一是与发挥本地优势和资源潜力相结合。要切实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着力解决制约本地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间题,努力培育和形成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与建设制造业强省相结合。要全面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素质和水平,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要通过城市化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通过服务业发展强化城市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四是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着力构建适应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五是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相结合。要通过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大力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六是与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相结合。要把促进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更多的资源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配置,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水平。

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要发挥3个方面的示范效应:一是在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实现科学发展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在坚持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环境,实现和谐发展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在做大做强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率先发展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四、切实加强对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工作的领导

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抓手。各级、各部门要把培育服务业发展载体工作摆到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按照培育三大载体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配套措施,加强监督考核。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有关部门要具体抓,切实加强对培育重点服务业城区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总体指导;要组织发展改革、城建、国土资源等部门编制好重点服务业园区规划,并认真抓好实施;要积极帮助重点服务业企业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服务业主管部门要搞好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对服务业三大载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考核一次;统计部门要研究提出对三大载体实行直接统计的办法,为考核提供依据;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服务业三大载体建设,努力开创全省服务业工作新局面。

 

附件:l.关于培育全省重点服务业城区办法

2.关于培育全省重点服务业园区办法

3.关于培育全省重点服务业企业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关于培育全省重点服务业城区办法

城区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引领着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为推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尽快把服务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现提出培育全省重点服务业城区办法如下:

一、选择条件。服务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具备服务业良好发展条件的全省经济强县(市、区);服务业主导产业突出、具有鲜明发展特色的部分县。

二、管理要求。重点服务业城区由设区的市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筛选和推荐,征求当地政府同意后报省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初选评审重点服务业城区建议名单,报省服务业领导小组审定。重点服务业城区的综合管理工作山设区的市发展改革部门具体负责。各重点服务业城区要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规划先行,集团带动、项目支撑,强化领导、政策配套的整体思路,认真组织实施“三个一批“工程。

l.做大做强一批。对目前服务业总晕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40%~50%,或已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县(市、区),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总量与规模,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优化发展结构和布局,提高人均占有水平,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提升一批。对目前服务经济基础条件较好、发展优势明显、特色比较鲜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30%~40%的县(市、区),要坚持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并举,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提升发展的规模、速度与质量,强化发展的优势与特色。

3.培育转化一批。对目前服务经济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30%左右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潜在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搞好目标定位,加大培育措施,培植发展特色,促其积极向服务经济强县(市、区)转化。

重点服务业城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服务业发展,制定加快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意见和实施方案,大力发展面向生产、面向民生的现代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大胆探索符合当地实际、体现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努力扩大服务业总量,提升发展速度,提高所占比重,有条件的重点服务业城区要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扶持措施。“十一五”期间,在安排服务业总体发展布局时,对重点服务业城区的重点项目、基础设施要给予优先考虑。全省上下要形成支持重点服务业城区加快发展的合力,省、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安排要向重点服务业城区倾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重点服务业城区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支持服务业发展;各相关部门的财政性资金也要积极支持重点服务业城区的发展。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服务业城区的服务业项目,优先推荐争取列为国家扶持的重点服务业项目。

 

山东省重点服务业城区名单

济南市3个:市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长清区)、历城区、章丘市

青岛市6个:市区(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黄岛区、崝山区、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胶南市、莱西市

淄博市5个:市区(张店区、博山区)、淄川区、临淄区、周村区、桓台县

枣庄市2个:市区(市中区、薛城区、峰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八滕州市

东营市2个:市区(东营区、河口区)、广饶县

烟台市6个:市区(芝来区、福山区、牟平区、莱山区)、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蓬莱市、招远市

雌坊市4个:市区(滩城区、寒亭区、坊子区、奎文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

济宁市5个:市区(市中区、任城区)、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汶上县

泰安市3个:市区(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

威海市4个:市区(环翠区)、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

日照市1个:市区(东港区、岚山区)

莱芜市1个:市区(莱城区、钢城区)

临沂市2个:市区(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蒙阴县

德州市1个:市区(德城区)

滨州市2个:市区(滨城区)、邹平县

聊城市2个:市区(东昌府区)、冠县

菏泽市1个:市区(牡丹区)

 

附件2

关于培育全省重点服务业园区办法

服务业园区能够集聚服务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服务功能。为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布局,提高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现提出培育全省重点服务业园区办法如下:

一、选择条件。重点服务业园区主要包括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功能区和各类特色街区。省级重点服务业园区要有布局合理、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发展规划;有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达到一定经济规模,产业集聚度较高,具有较强的配套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发展软件园、现代物流园区、文化旅游休闲区、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区、商务服务区和会展博览园等7类重点服务业园区。

l.软件园。主要以软件研发、生产、出口企业为主体,以众多软件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集聚的区域为依托,重点布局在科研力量集中、软件产业具备规模和基础的地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入园企业20个以上,吸纳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

2.现代物流园区。主要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港航设施、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为支撑,重点布局在海港、空港及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地和货物集散地附近,入园企业10个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占有一定比例,园区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

3.文化旅游休闲区。主要以从事旅游开发、休闲娱乐的企业为主体,以旅游风景区、特色文化街区为依托,重点布局在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区内有AAA级以上景区和较完善的配套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功能齐全,文化特色鲜明,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

4.科技创业园。主要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产学研机构等为依托,以科技研发与工业设计等企业为主体,集技术检测、技术研发、工程试验、成果转化平台于一体,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入园企业20个以上,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

5.商贸流通园区。主要以产品批发和零售、餐饮等商业企业为主体,以城区商业集中区、产品分拨中心和产品分销地为载体,重点布局在城郊结合部、交通枢纽地和居民集中区,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入区企业50个,年营业额或交易额在60亿元以上,吸纳数量较多的从业人员。

6.商务服务区。主要以金融、保险、证券、商贸等企业为主体,以高档酒店、商务楼为载体,重点布局在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集中、交通良好的城市中心区域,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入区企业50个,年营业额30亿元以上。

7.会展博览园。主要以会展中心为主体,以会展馆所、宾馆酒店等为载体,集大型展览、信息交流、各种会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拥有品牌展会;适应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需要,长期展示地方名优产品,带动相关产品研发设计和物流配送;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1000个以上,能够承办全国性、国际性会展,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配套、附属设施比较完备,辐射带动能力较强。

二、管理要求。省级重点服务业园区要按规定向所在地发展改革部门自愿申报,设区的市发展改革部门初选并征求当地政府同意后报省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初选评审后提出重点服务业园区建议名单,报省服务业领导小组审定。省级重点服务业园区实行属地管理,设区的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定期对本地省级重点服务业园区发展情况进行调度分析,按要求汇总上报省发展改革委。

三、扶持措施。各级预算内投资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要优先扶持重点服务业园区内项目的发展。省各相关部门和市、县(市、区)政府要加大对重点服务业园区的扶持力度,综合运用投资、财税、价格、土地、信贷等经济杠杆与手段,促进其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符合服务业集聚区主体功能定位的企业,要优先安排入园。对园区内重点发展行业、发展领域的服务业项目要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并优先立项,优先安排能源等紧缺资源的供应。同时,各市、各部门要切实抓好省政府批准设立的1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山东省重点服务业园区名单

1.软件园2个:齐鲁软件园、青岛高新区软件园

2.现代物流园区13个:山东盖家沟国际物流园、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园、淄博商贸物流园区、烟台保税物流园区、誰坊中国鲁东物流中心、山东泰山物流园区、荣成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园区、齐鲁钢铁物流园、临沂城东物流园区、临沐县全国优质复合肥基地物流园区、德州运达物流创业园、滨州现代物流中心园区、菏泽城区东部物流园区

3.文化旅游休闲区9个:章丘市百脉泉景区、周村古商城鲁商文化旅游区、枣庄冠世榴园风景区、蓬莱旅游度假区、曲阜儒家文化旅游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雪野旅游区、江北水城风景名胜旅游区、惠民孙子文化旅游区

4.科技创业园6个:青岛创业园、山东桓台东岳氛硅材料科技创业园、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济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百名人才“创业园)、泰安科技创业园、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园

5.商贸流通园区14个:泉城路商业街、东营商贸园、烟台市海港路中心商贸区、寿光蔬菜商贸物流区、金乡县东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金乡国际大蒜商贸城)、山东泰山商贸园区、文登市新城区商贸园区、H照汽车商贸城、临沂商城、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商贸园区、聊城香江商贸物流园区、临清市烟店(轴承)商贸物流园区、滨州滨城区中心商贸街、菏泽牡丹商贸园区

6.商务服务区2个:枣庄市三角花园商务商贸中心区、滩坊市泛泰华城

7.会展博览园4个:济南国际会展中心、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临沂市会展搏览园

 

附件3

关于培育全省重点服务业企业办法

企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大企业在服务业发展中具有领军作用。为加快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探索走出一条依托服务业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全面发展服务业的新路子,现提出培育全省重点服务业企业办法如下:

一、选择条件。主要依据企业年度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并参考国家的产业、税收政策和企业的纳税贡献,同时考虑产业结构层次、行业代表性和企业技术含晕、成长前景等因素,确定百户重点服务业企业。

二、管理要求。由企业自愿申报,设区的市发展改革部门和省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初审、推荐;推荐企业在征得当地政府同意后报省发展改革委,由省发展改革委按照条件提出初选建议名单,报省服务业领导小组审定。百户重点服务业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各企业要按照规定和要求向当地发展改革部门全面真实地报送企业发展和经营情况;设区的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及时将重点服务业企业情况上报省发展改革委。

百户重点服务业企业要按照主业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突出的要求,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大力推进企业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化专业分工,促使企业内部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技术含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市场,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改变山东省服务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分布散的状况。

三、扶持措施。各级政府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积极支持百户重点服务业企业整合社会服务业资源,加快企业规模扩张;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发展合力,对省政府确定的百户重点服务业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扶持一批服务业大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各级在预算内投资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安排上,要优先支持百户重点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发展改革、财税、物价、国土资源、金融等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间题,扶持百户重点服务业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各地要积极支持全国性银行、中央驻鲁企业发展,凡地方服务业企业享受的政策,全国性银行、中央驻鲁企业同样享受。

 

山东省重点服务业企业名单

一、地方重点服务业企业

1.商品流通企业20户:山东三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商业集团总公司、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山东滩坊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图书音像发行总公司、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烟台市振华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黑马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星集团有限公司、润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翔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维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鲁棉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人民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淄博东泰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华联商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方誉源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2.交通运输企业15户:山东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烟台国际海运公司、日照港集团公司、西霞口集团有限公司、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菏泽交通集团总公司、山东省德州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泰安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运输集团公司、烟台交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临沂交通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青岛交运集团公司、山东省济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3.金融企业10户: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齐鲁证券有限公司、济南市商业银行、恒丰银行、临沂市商业银行、淄博市商业银行、日照市商业银行、山东临沂兰山农村合作银行、莱芜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莱芜市商业银行

4.物流企业10户:山东金宇商贸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物流有限公司、聊城交运集团千千佳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聊城正大物流有限公司、聊城市铁力货运有限公司、山东鲁中钢铁物流公司、山东立晨物流有限公司、山东京博物流中心有限公司、青岛远洋大亚物流有限公司、山东盖家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5.房地产企业10户: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山东创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金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豪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济宁市大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日照山海天城建开发有限公司、山东众成地产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物业经营有限公司、济南济发物业有限公司

6.旅游企业10户:聊城江北水城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望岛集团、赤山集团有限公司、曲阜孔子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南山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滩坊金宝乐园有限公司、山东龙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安丘市青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汇泉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

7.信息企业10户:浪潮齐鲁软件产业有限公司、济南科技市场有限公司、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超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万力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胜利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地纬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山东省数字证书认证管理有限公司、山东东方天健广告有限公司(动漫)

8.文化企业5户: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出版集团、大众报业(集团)有限公司、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山东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9.餐饮企业5户:净雅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蓝海酒店集团、青岛海天大酒店有限公司、济南环山鱼翅皇宫大酒店、山东金德利集团快餐连锁配送有限责任公司

10.商务服务企业5户:山东鸿发汽车信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鲁西人力资源开发公司、滨州联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德衡律师集团事务所、山东天恒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二、中央驻鲁重点服务业企业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中国网通山东分公司、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中石油山东分公司、中石化山东分公司、中国烟草公司山东分公司、山东省邮政公司、山东中邮物流有限公司、荣成中国外运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交通银行济南分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招商银行济南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济南分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