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598618/2020-42960 成文日期: 2020-09-28
发布机构: 市交通运输局 组配分类: 行业规划/计划

烟台市区公交线网整合优化提升规划

日期:2020-09-28      来源: 市交通运输局

字号:

《烟台市区公交线网整合优化提升规划》经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执行和审议委员会第 15 次会议(2020年8月31日召开)审议通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交发展。目前,市区公交线路171条,车辆2250辆,年客运量3.2亿人次,服务市辖6区近200万人口,有力保障城市运转和市民基本出行需求。

市区公交经过多年发展,虽然线网不断优化调整,但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存在线路布局不够均衡、合理,公交运营服务不够快捷、方便以及设施保障不够完善、健全等问题,服务水平相比青岛、济南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指标

济南市2019年

青岛市2019年

烟台

公交分担率(含步行)

22%

37%

20.6%

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

99%

100%(建成区)

75%

公交专用道总里程

421公里

231公里

52公里

公交专用道设置率

36.60%

15.10%

4%

公交平均运营时速

18.2公里

18.9公里

17公里

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

21.1

19

14.5

公交车进场率

86%

92.40%

67%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公交,提升公交分担率”战略部署,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缓解交通拥堵,在市区公交企业整合后,市交通运输局委托济南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烟台市区公交线网整合优化提升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20年1月,《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二、规划目标

《规划》总体目标:以市民出行需求为导向,建立“与城市发展相匹配、与客流需求相适应、乘客满意、运营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一是线网布局更合理,形成多层次一体化、衔接顺畅的公交线网体系;二是乘客出行更便捷,优化运营组织,解决候车时间长、乘车难等问题;三是设施保障更有力,提升专用道、场站枢纽等基础设施保障水平。


三、规划内容及主要策略

(一)线网规划方案。依托手机信令等大数据分析,结合我市组团空间形态,考虑轨道交通及近期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提出“走廊+区域”(见附图1)的总体思路。“走廊”是指通过手机信令、公交刷卡等大数据分析识别出的基于14条客流较大道路的公交走廊,包括南大街、观海路、二马路、迎春大街、长江路等;“区域”是指走廊辐射联系的周边区域,以及乘客反映乘车难区域、城市发展新区等。围绕总体思路,提出“3+1”线网结构布局(见附图2),“3”即快线、干线、支(微循环)线3级线网,“1”即多元特色公交(夜间、旅游、定制等)。

至2022年,拟新增线路41条,调整线路37条,撤销线路5条,市区线路总规模达206条(快线15条,干线121条,支线70条)(见附图3)。

一是强骨架,让公交更加“快捷”。针对主要公交走廊,统筹公交资源,打造“高频率、快通达”的公交走廊骨架网络,解决乘客反映强烈的跨区不畅等问题,提升组团间快速通达能力。

二是优布局,让线网更加“方便”。围绕公交走廊辐射区域等,着力构建“3+1”线网结构,形成区域“高可达、广覆盖”优质线网,增加线路通达深度和覆盖,强化换乘衔接,解决乘车不便等问题。

三是提服务,让服务更加“丰富”。大力发展多元化特色公交服务,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旅游、定制、通勤等灵活多样特色公交,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出行需求。

(二)配套保障措施。一是优化运营组织,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根据不同线路客流特征,优化车型结构配置和运营调度组织,缩短发车间隔,解决候车时间长、乘车挤等问题,提升车辆运营效率。二是强化基础设施,提升运营保障能力。结合识别出的走廊,打造“七横七纵”公交专用道网络(见附图4);规划建设公交枢纽7处,公交场站12处;改造提升港城大街、大海阳路等10条道路公交站点,提高乘客候车环境及设施保障能力。

(三)效果评估。《规划》实施后,部分主要指标显著提升,市区线路总长度增长12%,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覆盖达到98%,公交分担率达到24%;公交专用道达到210公里并形成网络;以火车站为中心公交“1小时”出行圈覆盖中心城区80%以上区域;万人拥有公交车达19标台,公交进场率达到83%。


        附图1-4:附图1-4.pdf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