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玉米田再创增收
一、活动背景
玉米是北方农村的主要农作物, 玉米皮、玉米根、玉米杆、玉米叶、玉米棒更是农村常见的废弃物,多数人家把它们当柴烧或做肥料,其实它们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那就是可以将它做成精美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我们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帮农民变废为宝,开发新项目,为了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唤醒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提升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决定以“变废为宝——玉米田再创增收”为主题来开展一次劳动教育活动。初一学生年龄小,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学习积极性高。并且,玉米田里的这些剩余材料资源对于学生并不陌生,这些材料丰富且易得,可以做到就地取材,活动容易开展。
二、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到劳动创作中去,通过劳动树立劳动最伟大的观念。
3.通过劳动帮助农民创增收,关注农民生活,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断奋斗才能实现农民富裕这个目标。
4.引导学生安全规范的参与增收项目开发,勇于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杜绝浪费。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你都知道哪些农作物在秋天丰收?
(玉米、花生、水稻、高粱、红薯......)
(1)明确项目主题:变废为宝,再创增收
这些农作物收获后,剩下的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丰收后的玉米地,帮农民伯伯变废为宝,再创增收。
(2)选定研究项目
了解玉米丰收后,剩下的部分
玉米根、玉米叶、玉米杆、玉米棒、玉米须
探究:剩余部分还能用来做什么?
(3)自由组建小组
确立活动方向,根据前面探究,分成5个小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组建小组,自主推选小组长,给小组起个好听的名字。
2.讲解说明,制定方案
(1)安全小贴士。
(2)劳动制作方法:粘贴、拼接、组合
(3)学生填写小组项目活动方案。
(4)交流评价项目活动方案。
3.项目实践,合作实施
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创作劳动。
(1)小组长认领本组活动材料。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3人负责制作,1人负责手机拍照记录过程,1人负责分享交流成果。
4.交流评价,修正完善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作品创作过程及用处,生生互评。
(2)根据交流继续完善自己的劳动创作。
5.榜样激励,拓展升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举措。
草编是以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料的一种传统编结手艺,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本次活动,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农民伯伯再创增收项目,打造特色。那我们的创新到底能不能真正成为农民的一个新的增收项目呢?下节课,我们就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走访各村委,积极推广我们的产品吧!
招远市丽湖学校
2020年9月